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夠夠得上“千古一帝”稱呼的雄主;身為“守成”君主,卻依然能夠擁有“聖祖”廟號;按照《清史稿》的說法,康熙皇帝“經文緯武,寰宇一統”,在順治朝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並穩固了大清疆域版圖,絕對對得起“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的至高評價。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康熙八年,年僅16歲的康熙皇帝智除權臣鰲拜,成功奪回朝政大權,自此再無皇權威脅和挑戰。“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征討準噶爾”、“驅逐沙俄”以後,康熙皇帝已然修煉成足以同秦皇漢武相媲美的“千古一帝”,奈何康熙皇帝也非聖賢,也有著常人的苦惱。在無數豐功偉業的背後,康熙朝出現的“九子奪嫡”事件無疑是晚年康熙永遠揮之不去的煩惱。

“九子奪嫡”,即康熙皇帝的九位皇子——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為爭奪“儲位”而進行的一場長達十幾年的明爭暗鬥。

只是,康熙皇帝一生共育有多達35位皇子,除了上述9位積極參與奪嫡的皇子外,其餘26位皇子就不想爭一爭,就不想問鼎九五、號令天下?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身為皇子,誰不想當皇帝!

其餘26位皇子並非不想,而是種種原因造就的不得已罷了!

根據《清史稿·皇子列表》的記載,康熙皇帝雖有35位皇子,但有11位皇子因為早夭而並未參與“序齒”;即使在序齒皇子中,也仍有4位皇子病逝於成年之前。

至於另外的11位皇子為何沒有參與奪嫡,我們就要從“九子奪嫡”的開端說起。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下令廢黜胤礽的太子名位,早就於暗裡湧動的奪嫡之爭立馬被擺正了明面上,“九子奪嫡”正式拉開序幕。只是,儲位之爭的成功與否雖然有很多因素決定,但最終還是對皇子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驗,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你連奪嫡是個啥都不知道,怎麼參與其中?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所以,“九子奪嫡”拉開帷幕的康熙四十七年,那些尚未成年的皇子們就會被天然淘汰,爭也爭不過,還不如落得快樂童年,到時候不管哪個哥哥奪嫡成功,都會給予相應關照。

康熙四十七年,參與“奪嫡”的最小皇子——皇十四子胤禵,20歲;排在胤禵之後的皇十五子胤禑,15歲;胤禑也就成了因年齡不夠而擋在奪嫡門外的“老大哥”。胤禑之後的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也只是在成年以後才被皇四子胤禛收入麾下,以“配角”的身份存在。而胤祿、胤禮之下的5位皇子則因為年齡太小而被完全忽略。

除了因年齡太小而被動出局的8位皇子,還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和皇十二子胤裪等三位年齡達標而未能參與奪嫡的特殊皇子。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皇五子胤祺

“聖眷最深”之宜妃郭絡羅氏的長子,皇九子胤禟的一母同胞。就背景實力而言,其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寵妃,將其撫養長大的孝莊太后更是大清王朝的“定海神針”,除此之外,他還曾受到仁憲皇太后、孝懿仁皇后的照拂。就具體功勳而言,年僅17歲便親率正黃旗大營跟隨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是僅有的幾位曾被戰爭洗禮的皇子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胤祺獲封“親王”爵位,和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康熙五十一年,胤祺在“二廢太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賜銀5000兩,兒子獲封“世子”。

也就是說,如果胤祺參與“奪嫡”,能不能最終獲勝不好說,但最起碼對9位奪嫡皇子擁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威脅。

只是,這位傳說中的“老五爺”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就連雍正皇帝亦稱其“秉性和平”,人家是真心不願意參與到這場手足相殘的奪嫡之爭。人各有志,皇五子胤祺或許是康熙諸子中唯一的例外。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皇七子胤祐

他未能參與奪嫡的理由很簡單,正如《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所言,“自古以來,沒見過哪個朝代,能讓一個瘸子居於廟堂”,康熙皇帝更不會選擇一位“天生有疾”的後繼之君。皇七子胤祐有殘疾,也屬於被動出局。

皇十二子胤裪

胤裪的生母定嬪萬琉哈氏,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的養母相信大家都曾耳聞,那就是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孝莊太后的婢女,清朝唯一一位享受“嬪”級葬禮的宮女——蘇麻喇姑。

只不過,在蘇麻喇姑的精心撫養下,皇十二子胤裪被成功的調教成一位與世無爭、安分守己的本分性格。再加上胤裪的外戚勢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朝中擁護力量更可以忽略不計,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做個富貴王爺,創下“康熙帝壽命最長皇子”的紀錄。

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

後記

生在皇家,身為皇子,誰都有一顆登基稱帝的野心,只不過,那些主動或被動退出的奪嫡之爭的皇子,並不見得不幸福;最終奪得皇位,但僅在位13年便被活活累死的雍正皇帝,也並不見得幸福。

不管如何,也不管皇四子胤禛到底如何奪得了“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康熙皇帝駕崩後能再有一位雄主繼位,能將“康熙盛世”努力恢復並推動發展,能為“乾隆鼎盛”打下堅持基礎,都必須承認這場大清皇室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還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康熙朝起居注冊》、《正說清代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