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男子鑽研木藝,仿造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一番話引人深思

據《三國志》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可見,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發明創造方面也堪稱奇才。為了解決行軍打仗中糧草運輸的問題,發明了不用吃草的木牛流馬,大大提升了當時糧草運輸的效率。可惜木牛流馬的製作技藝已經失傳了。

安徽男子鑽研木藝,仿造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一番話引人深思

最近,安徽的一位農民木匠司大哥鑽研古籍,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心目中的木牛流馬。據他所說,這個木牛流馬是分為木牛和流馬兩種,木牛能載重600斤,但速度較慢;流馬則只能載重200斤,但速度較快。這就古人的智慧,可以根據行軍快慢要求製作出相應的運輸工具。

安徽男子鑽研木藝,仿造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一番話引人深思

司大哥是怎麼製造木牛流馬呢?司大哥稱是根據南北朝裴松之對《三國志》的註解,反覆思考,對照古籍記載,並且結合木結構原理,來著手製作。他造的一些重點部位和其他人的不一樣,很多人認為整體結構形式牛和馬,其實這是錯誤的。但是司大哥認為它是代替了牛力和馬力,所以才取名木牛流馬。

安徽男子鑽研木藝,仿造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一番話引人深思

在一千多年前,木牛流馬是非常先進的運輸工具,可現如今,科技發達,運輸工具海陸空齊全,木牛流馬顯然已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了。那麼司大哥為什麼要花時間和精力來造木牛流馬呢?司大哥的一番話很值得我們去深思,他說:“木牛流馬的失傳,正是敲響人們重視木文化的警鐘。”

安徽男子鑽研木藝,仿造出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一番話引人深思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漫滿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文化財富。可惜時至今日,因為缺少像司大哥這樣重視文化傳承的人,有很多傳統技藝都已經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