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曹操久聞蒯越的聲望和才幹,聽聞蒯越歸降,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寫信給荀彧說:“我太高興了,不過不是因為得到了荊州,而是因為得到了異度(蒯越字)。”

曹操在江陵安頓下來,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封為列侯。

然後大肆封賞荊州親曹派人士,封蒯越等十五人為侯爵,任命蒯越為光祿勳,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

蒯越自投降曹操以後,就再沒有什麼顯著的表現。

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危,寫信給曹操,請他代為照顧家小。

曹操回信說:“我不會辜負你所託,一定好好照顧你的家人,做到問心無愧。我以前也經常受人委託,你絕對可以放心。蒯越你在天有靈,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曹操又下令釋放被劉表關押的韓嵩,用朋友的禮節接待他,任命他為大鴻臚,讓他對荊州人士逐一評價優劣,都加以提拔任用。

劉表手下大將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深得劉表信任,統兵駐紮在荊北,負責鎮守荊州北部,抵禦北方諸侯進攻。

劉琮投降時,曾聯絡文聘,想與他一起降曹。

文聘說:“我不能保全荊州,只能待罪而已。”

等到曹操渡過沔水,文聘才來拜見。

曹操問他:“你為什麼來得這麼晚呢?”

文聘說:“從前,我不能輔佐劉荊州尊奉朝廷。劉荊州死後,我常常想據守漢水,保全荊州的疆土。這樣的話,我才活著不辜負孤弱的劉琮,死去無愧於地下的故主劉表。但是,我大勢所趨,身不由已,到了今天的地步,心中實在悲哀羞愧,沒有臉早來相見。”

說完,流淚滿面,哭泣不止。

曹操被文聘感染,也感到傷感,嘆息說:“文仲業,你是真正的忠臣啊。”

對他厚禮相待,讓他統率原來部隊,任命他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統帥北兵,擔任坐鎮邊防的重任。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曹操又徵辟和洽為丞相掾屬。

和洽,字陽士,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陽東南)人。

和洽早年曾被舉薦為孝廉,受到大將軍何進的徵召,但被他婉言謝絕。

袁紹佔據冀州後,派使者迎接家鄉汝南郡計程車大夫到冀州去,士大夫都欣然前往,唯獨和洽認為:“冀州土地平坦,民眾強悍,為英雄俊傑所利用,是四戰之地。袁本初依靠自己的有利條件,雖然暫時強大,但天下英雄豪傑正蜂擁而起,他未必可以保全。荊州的劉表沒有遠大的志向,但愛惜人才,樂於交結士人,地勢險要,山中的民眾軟弱,容易依靠倚賴。”

於是,他沒有到冀州去,而是與親戚故舊向南投靠劉表。劉表以上賓的禮節接待他們。

和洽見了劉表,大失所望,對別人說:“我之所以不去投奔袁紹,是為了避開群雄爭奪之地。劉表也不過是亂世中昏庸的君主罷了,不可過於親近。我再久留下去,就會被奸人的讒言所中傷。”

於是離開襄陽,繼續南下,到武陵郡居住。

在此之前,南陽郡安眾(今河南南陽市鄧州市)人劉望之,在兩個朋友都因為讒言被陷害的情況下,仍然答應劉表出任從事一職,結果並不受重用,提的正確意見常常不被劉表接受,一氣之下,棄官回家。

劉望之的弟弟對劉望之說:“從前晉國的大夫趙鞅殺死竇嗚犢,孔子就中途返回,不再前往晉國。如今,哥哥你既然不能效法柳下惠那樣,與世沉浮,隨波逐流,就應該以范蠡為榜樣,遠遠地遷到統治者的範圍以外去。你自以為坐在家裡,就算是離開了爭權奪勢的政局,恐怕不行啊。”

劉望之沒有聽從弟弟的話,不久就跟兩個朋友一樣,被劉表殺死。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韓暨(159年-238年),字公至,南陽郡堵陽縣(今河南方城東)人。

韓暨是西漢韓信的後代,出生官宦之家,祖父韓術曾任河東太守,父親韓純曾任南郡太守。

韓暨的父兄曾經被同縣豪族陳茂誣陷中傷,差點被判死刑。

韓暨表面上沒有反應,受僱於人作勞役,積蓄資金,暗地裡卻結交江湖死士,最終殺掉陳茂,以他的人頭祭祀父親,因此名揚四方,被推舉為孝廉,又被司空徵召。

他都不應命,改名換姓隱居於魯陽山中,遇到山民結黨作賊,四處搶掠。

韓暨買了牛和酒,宴請山賊的首領,向他們陳說利害,最終山民解散,沒有當賊作亂。

袁術聽聞韓暨大名,派人徵召他。

韓暨不應召,遷到山都縣的山中。

劉表又以禮徵召他為僚屬,韓暨又逃到孱陵隱居,得到當地人們的敬愛。

劉表十分惱怒,非常恨他。

韓暨害怕劉表下毒手,只好接受職務,出任宜城縣縣長。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裴潛(?-244年),字文行,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

他到荊州避亂,受到劉表的禮遇和敬重,但裴潛悄悄對好友王粲、司馬芝說:“劉表沒有霸王的才幹,卻以殷朝末的西伯姬昌的地位自居,隨時都可能失敗。”於是向南遷到長沙。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出身於名門望族,曾祖父王龔曾任太尉,祖父王暢曾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何進很想和王謙結成兒女親家,就把兩個兒子引見給他,讓他從中挑選一個做女婿,王謙沒有應許。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王粲少年時就被譽為神童,遠近聞名。

他善於算術,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答案。

他的文章也寫得好,一揮而就,從不修改,人們經常誤以為他是預先寫好了的,但不管大家怎麼精心構思,寫出的文章就是差他一大截。

王粲博聞強識,記憶力驚人。

有一次,王粲在旁邊看人下圍棋,一不小心把棋子給弄亂了。

他急忙道歉,說可以恢復原來的棋局。

擺好之後,大家都不相信這是剛才下的棋局,就用帕子把棋盤蓋起來,要王粲另外再擺一盤,看看兩盤擺的是不是完全一樣。

王粲二話不說,很快就在旁邊重新擺過一盤。

兩局對照,竟然一子不差。

還有一次,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見路邊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兒朗讀起來。

友人問他:“你能背誦嗎?”

王粲回答:“能。”

友人當即叫他轉過身去,背誦碑文,結果一字不差。

初平二年(191年),漢獻帝被董卓強迫西遷長安,王粲也隨同前往。

蔡邕一見到王粲,就覺得他是個奇才。

當時蔡邕的才學聞名天下,受到滿朝官員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經常是車馬填巷,家中的客廳賓客滿坐。

一天,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急忙出迎。

王粲當時才十五歲,一進門,滿屋的人見他年紀小,身材又矮,都感到十分吃驚。

蔡邕向大家介紹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可是個奇才喲,讓我都自愧不如。我家裡收藏的書籍文章,應該全部送給他。”

初平四年(193年),王粲十七歲,受司徒徵辟,又被召為黃門侍郎。

當時長安局勢混亂,他沒有赴任。

不久,他到荊州去投靠自己的同鄉劉表。

劉表見他其貌不揚,身體孱弱,又不拘小節,對他不是太看重。

史說三國:九十一 籠絡英傑

建安三年(198年),長沙太守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背叛劉表,劉表發兵討伐。

王粲執筆寫了一篇《三輔論》,以示師出有名。

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牆,連年交戰。

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有文彩,時人評價兩文“詞章縱橫”。

曹操佔領荊州後,徵聘韓暨為丞相士曹屬,裴潛參預丞相府軍事,和洽、劉廙與王粲都擔任丞相府的掾屬,委派司馬芝為菅縣縣令,以順應民心。

韓暨後被選為樂陵太守,又調任為監冶謁者,負責管理冶鐵生產。

韓暨在職七年,最大的功勞是對冶鐵手工藝進行改良,將既費工又低效的馬排和人排棄用,將水排改良後推廣使用,生產效率提高了三倍,確保了國家兵器械具的需要,獲得東漢朝廷下詔褒讚,加授為司金都尉,地位僅次於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