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孫子兵法44|帶兵打仗也要洞悉人性?帶隊伍要控心理+抓思想

我是丁與卯,與您幸會,如期相約!

《孫子兵法》第十一節“九地篇”,孫子提出了“人情之理”的觀點。所謂人情之理,就是指人的心理因素,以及思想變化,說白了就是洞察人性。

無論是作戰打仗,還是在現代管理之中,掌控人的心理,把握隊伍的思想動態,發揮積極因素,消減負面效應,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運用。

【原文】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釋義】

異國作戰,要充分抓住和利用部隊的心理狀態,發揮軍隊的戰鬥力。一般來說,越深入敵國腹地,我軍軍心就越堅固,敵人就不易戰勝我們。因此,敵國作戰的原則是:在豐饒地區掠取糧草,部隊給養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隊,消除疲勞,保持士氣,養精蓄銳。不斷變更兵力部署,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判斷我軍的意圖。然後,將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卒就會寧死不退。士卒既能視死如歸,就會無所畏懼,那麼他們怎麼會不殊死作戰呢!

依士卒的心理狀態而論,只要把他們深陷危險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懼;一旦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牢固;軍隊深入敵境軍隊作戰,就會嚴格約束自己;營造一種迫不得已的形勢,士卒就會殊死奮戰。因此,只要善於利用軍隊的心理狀態,造成上述態勢,那麼軍隊不須整飭就能注意戒備,不用強求就能完成任務,無須約束就能親密團結,不待申令就會遵守紀律。同時,要在部隊中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慮,他們至死也不會逃避。

當然,我軍士卒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不愛錢財;全軍將士置生死於度外,也不是不想長壽。儘管每當作戰命令頒佈之時,坐著計程車卒淚沾衣襟,躺著計程車卒淚流滿面,但如果把士卒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他們個個又都會像專諸和曹劌一樣的勇敢了。

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使部隊自我策應如同“率然”蛇一樣。“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種蛇。打它的頭部,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頭尾都來救應。試問:可以使軍隊像“率然”一樣吧?回答是:可以。那吳國人和越國人是互相仇視的,但當他們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風時,他們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樣。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想用縛住馬韁、深埋車輪這種顯示死戰決心的辦法來穩定部隊,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能夠齊心協力奮勇作戰如同一人,關鍵在於部隊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強弱不同計程車卒都能發揮作用,在於恰當地利用地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上下攜手團結如同一人,這是因為客觀形勢迫使部隊不得不這樣。

主持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必須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要能矇蔽士卒的視聽,使他們對於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定計劃,使人無法識破真相;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迴前進,使人無從推測意圖。將帥命令一旦發出,要像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有進無退。將帥率領士卒深入諸侯國土,要像弩機發出的箭一樣,一往無前。對待士卒要能如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又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去。集結全軍,把他們置於險境,造成能夠激發軍隊作戰力量充分發揮的形勢,這就是統帥軍隊的要務。

總之,九種地形的應變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全軍上下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作為將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在敵國境內作戰的規律是:深入敵境則軍心穩固,淺入敵境則軍心容易渙散。進入敵境進行作戰的稱為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叫做衢地;進入敵境縱深的地區叫做重地;進入敵境淺的地區叫做輕地;背有險阻前有隘路的地區叫圍地;無路可走的地區就是死地。

因此,在散地,要統一軍隊意志;在輕地,要使營陣緊密相連;在爭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敵人的後面;在交地,就要謹慎防守;在衢地,就要鞏固與列國的結盟;入重地,就要保障軍糧供應;在圮地,就必須迅速透過;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顯示死戰的決心。

所以,士卒的心理狀態是:陷入包圍就會竭力抵抗,形勢逼迫就會拼死戰鬥,身處絕境就會聽從指揮。

【解讀】

利用人情之理,把握心理,掌控思想,洞察人性,凝聚人心,是一門管理學的藝術。

如果得其精髓,就能激發個體作戰力量形成匹夫之勇,進而發揮整體作戰效能達成“齊勇若一”的磅礴戰力。

01帶團隊重在把控心理和思想動態

帶領團隊就跟帶兵一樣,要善於把控心理,掌握思想動態,趨利避害,激發鬥志。

部隊要想出戰鬥力,團隊要想有凝聚力,必須把心氣兒理順了,將內部關係搞融洽。

否則,團隊就像手捏的沙子,一撒開就散了。用一個土話來形容,就是樹倒猢猻散,或者大難臨頭各自飛。

打仗過程中,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把後背交給別人擋子彈的信任,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達成,都是過命的交情。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沒有多少團隊能達到這種境界,但是依靠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團結奮進的企業文化,為了共同目標利益而協調一致,還是可以把人心匯聚起來的。

帶隊伍就是帶思想、帶心氣,這句話簡單直白卻是至理名言。

02全程及時掌握敵我心理思想動態

孫子認為,打仗用好將士的心理也很關鍵。

一方面可以對敵實施心理戰,達成威懾瓦解的企圖。

另一方面,對我加強心理防護,甚至營造“無路可退拼死一搏”的氛圍,充分激發和調動將士的戰鬥意志。

現實生活中,心理攻防的運用也十分廣闊,尤其是商務談判、溝通洽談活動,一次又一次試探對方的底線,直到最終達成了妥協和共識。

當然,談判的目標是為了雙贏,而不是為了談崩,否則一開始就把方向搞錯了。

因為人是活的,所以很難用靜態形式去評估,一旦有人可以掌握心理波動,摸清楚了思想動態,絕對會佔領先機,成為別人眼中的高人,贏得人生的主動權。

03發揮能動性調動積極性拼死一搏

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

當你發現自己無可退的時候,一定會竭盡全力,做殊死搏鬥。

河北井陘的古戰場,韓信當初的“背水一戰”,就是最經典的詮釋,至今依然讓人蕩氣迴腸。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有當我們走上了絕境,才會想辦法思變化、找出路,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經歷過人生的重大變故之後,實現了脫胎換骨般的飛昇。

當然,我們誰也不願意面對這種極端的變化,畢竟那是痛徹心扉的記憶,代價也實在太大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掉進“溫水煮青蛙”的陷阱,我們還是要主動居安思危、常思憂患,打破自己的“舒適圈”和惰性,不斷地提高個人的競爭力和硬實力,以備不時之需。

歡迎關注@丁與卯(全網平臺同名),體悟生活哲理,留存時代印記。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歡迎互動交流!

376.孫子兵法44|帶兵打仗也要洞悉人性?帶隊伍要控心理+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