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眼看著李善長就這麼一天天衰老了,這大明朝丞相的位置,可就要空出來了。為此朱元璋跑到自己的心腹謀士劉伯溫跟前,詢問他哪些人可以做未來的丞相。

朱元璋這次是有備而來,他並沒有向所有人發出招標公告,而是指定招標,給劉伯溫提供了三個人選,分別是楊憲、汪廣洋以及胡惟庸。

這三個人可以說在當時的大明王朝,都是非常有才能的。其中楊憲跟劉伯溫關係最好,而胡惟庸則是李善長的鐵桿粉絲,至於汪廣洋則被朱元璋稱之為是自己的張良。

很顯然,這三個人都很有才能。可是劉伯溫卻一口氣將這三個人都給否決了。首先否決的就是跟自己關係好的楊憲,他認為楊憲這個人雖然有才華,但是度量太小。

至於汪廣洋,這個人雖然有才,也足夠聰明,可是眼界太淺。而胡惟庸這個人,除了攀附以外,一無是處,絕對不能任用為丞相。

這麼一來朱元璋所提出的三個人選,全都被劉伯溫給否決了。朱元璋冷冷一笑,表示這個宰相還得劉伯溫來做。劉伯溫連連搖頭,也把自己給否決了。

這個就有意思了,劉伯溫這是要幹嘛?明知道李善長要告老還鄉了,這邊宰相後繼無人,他還要這麼故意拆臺?

其實劉伯溫並不是故意拆臺,因為劉伯溫明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宰相是足以和皇帝比肩的人,這件事的決定權當然在朱元璋手裡,劉伯溫哪有什麼話語權呢?他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朱元璋不信邪,這三個人輪流都做了宰相。

朱元璋心裡很不服氣,這個牛鼻子老道,天天故作清高,這個時候又賣起了關子來。所以朱元璋沒有理會這件事,依舊準備在這三個人裡面選擇宰相。

楊憲:

第一個上臺的就是楊憲,當時朝中淮西人比較多,楊憲他不是淮西人。所以用楊憲來做宰相,這是朱元璋為了平衡朝中關係,想出的一個折中的辦法。

但是為了掣肘楊憲,朱元璋還安排了汪廣洋來跟楊憲共同執掌相印。結果倒好,楊憲為了大權獨攬,所以各種找人誣陷汪廣洋,最後害得朱元璋將汪廣洋是一貶再貶。

等到李善長老得不行了的時候,朱元璋似乎又懷念起了汪廣洋,這才將他調回來。楊憲做丞相的時候,可以說是囂張跋扈,大權獨攬。

這哥們上臺就要跟淮西黨人幹一架,打垮了不少淮西黨人。可是他最後找死啊,非要扳倒李善長不可,所以總是在朱元璋耳邊說李善長的壞話。

李善長那可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家一起創業走來的。楊憲說了那麼多都扳不倒李善長,李善長只說了一句話,就要了楊憲的小命,可見兩人的實力差距。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汪廣洋:

汪廣洋被調回來以後,依舊擔任宰相的職務,但是被貶謫了一次以後,再回來的汪廣洋就跟換了個人似的,完全沒了智商。

屢獻忠謀,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長以病去位,遂以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左丞。廣洋無所建白,久之,左遷廣東行省參政,而帝心終善廣洋,復召為左御史大夫。十年復拜右丞相。廣洋頗耽酒,與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誡諭之。——-《明史》

從此以後,不管朱元璋將他提拔為丞相也好,將他貶謫下去也罷,汪廣洋都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胡惟庸上臺以後,汪廣洋幾乎成了胡惟庸的傀儡。

胡惟庸做了宰相以後,一直大權在握。汪廣洋就跟喝醉了似的,始終處於隨波逐流的狀態,最終因為胡惟庸的案子受到牽連,被朱元璋給宰了。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胡惟庸:

至於胡惟庸,他是三個人裡面資歷最淺的一個人。勤勤懇懇從基層爬了上來,他也是淮西人,所以入夥以後,很快就拜在了李善長門下。

等到楊憲被誅殺以後,胡惟庸逐漸走上臺前,成為了丞相之一。等到他實力成熟以後,便徹底架空了汪廣洋,成為了真正的實權宰相。

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大將軍徐達深疾其奸,從容言於帝。惟庸遂誘達者福壽以圖達,為福壽所發。——-《明史》

胡惟庸這傢伙心黑啊,他以為朱元璋百分百信任他,所以不斷囂張跋扈,逐漸開始越權,甚至有架空朱元璋的想法。

尤其是在占城國前來進貢的時候,胡惟庸居然不報告朱元璋,自己前去處理。這件事成了朱元璋收拾這幫人的導火索。於是朱元璋先誅殺了汪廣洋,後宰掉了胡惟庸。

自此三個曾經在劉伯溫跟前提起的宰相候選人,全部被朱元璋給斬殺了。這是巧合嗎?還說老朱早就有了安排?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為了廢除宰相制度,老朱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劉伯溫看人很準,他一眼就瞧出了這三個人不適合做宰相,但是在外人看來,這三個人的確還挺合適,這正是朱元璋要的答案。

其從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敗後,丞相之官遂廢不設。故終明之世,惟善長、廣洋得稱丞相。獨惜善長以布衣徒步,能擇主於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贊成鴻業,遂得剖符開國,列爵上公,乃至富極貴溢,於衰暮之年自取覆滅。——-《明史》

他就是要那種有能力做宰相,卻也會做錯事的宰相。如果每個宰相都像霍光那樣,二十來年不做錯一件事,那老朱反倒是頭疼了。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為什麼?因為朱元璋就是要從這些宰相身上找到毛病,以此證明一點,宰相制度真的是一個糟粕。老朱認為既然有了皇帝,為什麼還要再設立一個宰相呢?宰相的工作皇帝完全可以勝任嘛!

但是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朝代都設有宰相,因此老朱很難在這件事上找到什麼缺口。楊憲、汪廣洋以及胡惟庸接二連三地做錯事,這成了老朱廢除宰相制度最好的辦法。

在誅殺胡惟庸的同時,老朱還誅殺了很多受到牽連的人,足有3萬人之多。這可真的是一場驚天大案,以至於沒人再敢對廢除宰相制度說個不字。

朱元璋選了3個宰相,為何全都不滿意?就連劉伯溫也猜不透他

總結:劉伯溫能看透很多人,唯獨看不透朱元璋。

胡惟庸做宰相的時候,恨透了劉伯溫,因為劉伯溫是所謂的浙東黨人領袖,專門跟淮西人過不去,其實壓根就沒有這個派系。而且劉伯溫曾經阻止朱元璋讓胡惟庸做宰相,所以胡惟庸就在劉伯溫病重的時候,送去了一副藥。

吃完藥以後,劉伯溫身體就不行了。他到了宮中去找朱元璋,把這件事說明白了以後,朱元璋卻說劉伯溫這是多心了,劉伯溫這才似乎明白了過來。

原來不是胡惟庸要害死他,而是朱元璋要害死他。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劉伯溫這輩子都想不通,因為劉伯溫看透了天下人,卻始終看不透朱元璋。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