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在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創作生涯中,關於太子被逼造反的有很多,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被逼造反,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也曾被逼造反等等,幾乎可以總結出來一條歷史定律,那就是明君的太子難當!

很大程度上,這些太子可能本身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皇帝有很大的問題,導致這種悲劇的發生。尤其是唐代明君的太子,可謂是難上加難!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公認比較開明的皇帝,然而關於李世民的評價卻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李世民的登基之路並不光彩,是弒兄逼父才得以登基的,這一點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正因為如此,李世民很重視對繼承人的培養,希望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然而,事與願違,就李承乾的歷史表現,還不如李建成、李世民這一代,所以,李世民的教育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本文以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造反,來看唐代皇家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了十七年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造反?

很多人為了宣揚李世民的英明,將問題全部歸結到李承乾身上,認為是李承乾的頑固不化導致的,“承乾之愚,聖父不能移也”。

其實,這是不恰當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十七年,最後竟然走上一條造反的道路,要說李世民一點責任,或者說皇家教育一點責任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唐太宗一共14個皇子,在唐朝初期嫡庶之分很嚴重,其中為長孫皇后所生的3個兒子最為唐太宗所重視,也是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兒子,他們分別為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唐太宗是很看好李承乾的,在即位的時候就立李承乾為太子,希望李承乾不要成為李建成第二,李承乾剛當太子的時候,史載其“性聰敏, 太宗甚愛之”。

如果長孫皇后不死,估計皇位妥妥是李承乾的,但是貞觀十年的時候,長孫皇后去世,對於唐太宗和李承乾都是一種打擊,對皇室的內部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正是因為長孫皇后的去世,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寵愛逐漸減少,而關於李承乾的負面訊息卻是越來越多了。

關於李承乾的負面訊息影響最大的,首先就是生活作風不好,有記載說李承乾“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臥起”,說白了就是有喜歡男童的趨向;

其次李承乾經常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 “布陳大呼交戰, 擊刺流血,以為娛樂”,大概是玩的比較開,尺度有點大。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李承乾面對老師的多次提意見,甚至說出要加害老師的話,引起李世民的極大不滿。

其實,李承乾的這些表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屬於青春期叛逆,也可能是李承乾內心的自卑造成的,李承乾是一個跛腳,嚴重點說就是一個瘸子,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子因為身體上得殘疾性原因而永久性的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

李承乾不可能不感到自卑,在這些壓力之下,而又處於逆反時期,自然容易作出一些出格的舉動,甚至被人利用。

在貞觀十六年,年僅24歲的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造反失敗。

這裡面,尤其侯君集,那都是人精級別的,李承乾與他們造反,明顯是被蠱惑的。

可以說,李承乾從貞觀初年當上太子,當了十七年的太子,結果最後還會走上造反的道路,並不是他一個人的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皇家教育存在的問題。

唐代的皇室教育體系是如何構成的呢?

李世民是經歷過隋唐朝代更替的一位君主,他十分清楚皇家教育的重要性,曾對侍臣說:“古來帝子,生於宮闥,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不得不說,李世民在教育理論上還是很有水平的。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鑑於隋朝立國短暫而迅速滅亡的情況,李世民在登基之後,立即投入巨大的資料到皇室教育當中。

在皇子年幼的時候,啟蒙教育都是由後宮的嬪妃們自行完成,說白了就是處於放羊的狀態,但是不要以為這樣就說明唐代不注重“早教”,在唐朝時期是門閥政治,能被封為嬪妃級別的女性,其本身就出身於豪門士族,有著良好的教育,這一點,從長孫皇后、武則天的身上都可以看出來。

等到皇子年長一些,就會到“小學”進行初級學習,這是李淵時期就建立的皇室教育機構。

初級教育階段完成後,就開始到中高階教育機構學習,中級教育階段也就是宏文館,在宏文館中,有很多學士輔導皇子們的教學,高階教育階段也就是崇賢館,也是大唐皇家圖書館,主要是精選20人,在此讀書。

宏文館與崇文館採取當時應對科舉考試相差不多的官學國子監一樣的教育形式,採取大課授學的方式,一個老師在那講,一群學生在那聽,皇室教育的區別之處在於,講課的都是大儒。

當然,皇家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提高整個皇室成員水平的,而是為了太子教育服務,李世民認為太子“生乎深宮 ,長乎婦人之手, 未曾識憂懼,無由曉風雅 ”,其他皇子都是東宮教育的陪跑。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一直到這些皇子成為王爺之後,才有專門配套的人負責教育。

太子有特殊的東宮教育體制,平時也要到宏文館和崇文館中去和皇子享受一樣的待遇,來“走出深宮”。

在李承乾教育中,李世民選取老師的失誤

實際上,究其根本,唐太宗並沒有想到一條可以深化成制度性的皇帝繼承人的教育體系,到最後,太子教育的核心就是尋找皇帝的老師,將太子的培養完全推給太子的老師,這個任務是有點重的。

因此,唐太宗對太子老師的選取十分上心,選取的老師都是精挑細選,不是忠貞的老臣,就是博學的鴻儒,早年曾為李承乾挑選蕭瑀、李綱等人為太子的老師。

在李承乾擔任太子初期,對東宮的老師十分尊敬,比如李世民任命李綱為太子少師的時候,因為有腳疾,李承乾還曾親自將其扶引上殿來,師生關係相當融洽,在李綱死後,李承乾甚至親自為其立碑。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然而,後來所選東宮的老師時,李世民則犯了重大的失誤,很多人老師雖然有才學,但是他們在教育太子的時候,還是夾帶私貨,有著更為深層次的目的。

魏晉南北朝以來,文人一向清高,喜歡以強諫的方式獲得名聲,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魏徵了。

所以,魏徵也曾被當過太子的老師,只不過當時魏徵歲數比較大,只是一個掛名的,然而這並不妨礙太子老師隊伍當中有一些喜歡強諫的老師,尤其李世民還比較欣賞這種教育方式,認為太子的老師能夠強諫,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在李綱去世後接替李綱的老師于志寧,就曾因為李承乾的問題三次上書李世民,提出嚴厲的批評,這也就是上文所說,李承乾要殺死的那個老師。

在於志寧之後,李百藥、杜正倫等人也都對李承乾進行了勸諫,然而最激烈的應該是孔穎達與張玄素,他們看到李承乾的生活作風不斷下降,就開始進行強諫,所謂的強諫,其實就是打著諫的幌子進行嚴厲的批評。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而這種批評,往往是太子老師批評一遍後,李世民立馬再進行深度“補刀”,使得正處於青春期的李承乾有了牴觸情緒,甚至氣急敗壞的說,等我當上太子,有人勸諫的,我就殺他個幾百人,就好了。

可以說,在選取太子老師這個問題上,李世民是失敗的,而老師對教育太子起到的是核心作用,選取老師失敗,那就是沒有了硬核!

李世民作為李承乾的父親,本身就存在重大的問題

實際上,從太子老師的選取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位曾經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的皇帝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還是喜歡以粗暴的形式來解決問題。

李世民的教育方式中並沒有考慮到李承乾的內心感受,批評教育是必不可免的,但是也要因材施教,前面已經說到,李承乾是一個殘疾,內心是存在自卑感的。

李世民作為一名出色的統治者,從其內心來說,是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的,他接受魏徵等人的諫言,實際上也是為了表現自己虛心接受批評的人物形象。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李承乾作為太子,本來就一事無成,還處處受到李世民的簡單、粗暴、嚴厲的批評,最終導致李承乾自暴自棄,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李世民真的能夠容忍輿論的指責嗎?其實他也接受不了,自己晚年的時候大肆修改史書,美化自己的形象,最後才留下來這樣一個雄偉的君主形象。

從這一點來說,李承乾的教育,還是李世民自身的問題。

從根本上來說,李世民就是以弒兄逼父的形象登上帝位的,這就難免導致後來人效仿之,而李世民不但沒有想到避免的方法,反而還在無形中助長玄武門之變再次重演的可能。

李世民很喜歡魏王李泰,平時給李泰大肆進行封賞,在各方面規格都不輸於太子,當時大臣都有點看不下去了,向太宗進諫說您對魏王太過偏袒,使他“有逾於皇太子”。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想想玄武門之變前的情況,李世民的這種做法簡直就是打算讓歷史重演,李世民的這種作為,實際上也讓李泰產生了幻想,認為只有扳倒太子,皇帝就是他的了。

從李承乾造反事件,淺析李世民時期唐代皇家教育的失敗

李承乾也認為父親打算立李泰為太子,這才被引誘發動叛變,假如沒有這一出,李承乾為何不能再等個幾年呢?

總結: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李承乾當了17年太子,最後走上造反的道路,很大程度上跟李世民的教育失敗有著必然的聯絡。

唐朝的皇子教育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為失敗的,這種為了權力發生宮廷政變的事件,李承乾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