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早年的劉備由於沒有實力,在亂世中只能在不斷地投靠其他勢力中尋求庇護,劉備先後投靠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直到投靠劉表後,劉備一生才有了幾年安穩日子,而

劉備的命運轉折點就發生在公元207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

劉備在沒有請出諸葛亮之前,屬於典型的志大才疏類的政治集團,劉備從小的理想就是能坐上羽葆蓋車,這意味著劉備終極理想是稱帝,但是劉備不知道如何才能實現理想,雖然他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但是政治並不僅僅是打仗。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劉備在劉表那裡過了幾年安逸日子,長時間沒有騎兵打仗,導致腿上都長了肥肉,劉備還在感慨一事無成,但是感慨歸感慨,劉備並不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他有遠大理想,但沒有戰略規劃。

劉備也曾有過自己的城池,比如徐州,但由於劉備沒有人才幫他管理後方,導致很快就丟失了徐州,如果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他就是打下再多的城池,也很難留得住,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的原因。

劉備到荊州投靠劉表後,不斷地籠絡人才,他也意識到想要成就大業,人才必不可少,劉備在荊州投靠劉表的七年中,在當地大肆收買人心,拉攏士族,善待百姓,從後來長坂坡之戰數十萬百姓寧願跟著劉備逃亡也不願意投靠曹操就能看出來。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與諸葛亮

赤壁之戰時,劉備在諸葛亮與魯肅的撮合下,與孫權結成聯盟,並打敗了曹操,將曹操的勢力逐出了荊州南郡,劉備佔據了荊州南四郡,孫權佔據了荊州南郡,曹操佔據了荊州南陽郡,劉備、孫權、曹操三分荊州,初步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戰後,劉備又向孫權借了南郡,並積極向益州發展,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為什麼一定要向益州發展呢?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七郡,再對外擴張,進而統一天下呢?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戰略規劃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戰略規劃,這就是隆中對戰略,非常明確地告訴劉備:

佔據荊州和益州,與孫權聯合,等到時機成熟,兩路北伐,必能成功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隆中對戰略規劃

劉備對諸葛亮的戰略表示驚喜與震驚,一時之間恍然大悟,原來理想是這樣實現的啊,劉備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然後明白了自己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

諸葛亮在戰略中明確指出了要奪取益州,不僅僅益州是千府之國,物產豐富,而且益州和荊州可以兩路出兵北伐,讓北方的曹魏政權顧此失彼,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行,不僅諸葛亮這麼說,連龐統也是這樣認為的。

龐統認為荊州

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難以有較大的發展,可以向西攻取益州,兩個謀士的建議不約而同都認為要攻打益州,這對劉備來說也是認可的,從赤壁之戰後,劉備為了能攻取益州,一直向孫權借南郡。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佔荊州地圖

因為南郡是進入益州的門戶,沒有南郡,劉備集團僅僅佔據荊州南四郡,沒有太大的發展前途,只能向南邊的交州發展,交州遠離中原政治中心,而且人口稀少,難以發展,劉備一旦向南發展,就只能做割據政權了,而不是逐鹿中原統一天下了。

可以看到,赤壁之戰後的劉備一直在攻取益州做政治打算,等到周瑜去世,劉備成功借來了南郡,才具備了攻取益州的條件,劉備沒想到的是,自己還在打算如何攻取益州,結果劉璋來請劉備入川,劉備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正缺少一個入川的機會,劉璋就給劉備送來了。

二、劉璋闇弱

劉備攻取益州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劉璋闇弱,柿子都是拈軟的捏,打仗都是先打弱小的,在當時的天下形勢中,劉璋算是最弱的了,這種弱不是實力弱,而是劉璋本人闇弱,所謂的闇弱就是為人昏庸、懦弱無能。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璋闇弱

劉璋佔了益州這個天府之國,卻無法打敗佔據漢中的張魯,也無法抵抗曹操守住益州,當時天下的有識之士很多人看出劉璋無能,比如諸葛亮和龐統,諸葛亮說劉璋闇弱,鼓勵劉備攻取益州,龐統也是同樣的想法。

除此之外,東吳的孫權和周瑜也認為劉璋好欺負,尤其是周瑜,在赤壁之戰後就計劃準備攻打益州,結果不幸得了重病突然去世了,要不然周瑜真的會率軍攻打益州,可能歷史都會改寫。

周瑜去世了,孫權仍然想攻打益州,想和劉備一起聯合,但劉備不願意,如果雙方聯合,那不等於雙方瓜分益州了,明明自己一個人能吞併的,為什麼要讓給別人,於是劉備拒絕了孫權的建議,只想自己一個人獨佔益州。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周瑜與孫權都打過劉璋的主意

除了劉備與孫權,曹操也在打劉璋的主意,不過曹操得先解決漢中的張魯,才能攻打劉璋,公元211年,曹操就打著攻打漢中張魯的旗號進入關中,準備南下攻打張魯,結果這一舉動把馬超、韓遂等關中十部軍閥給激怒,他們都認為曹操是想攻打自己,於是聯合起來對抗曹操,結果曹操攻打張魯的軍事行動變成了與關中軍閥的戰爭,這倒為劉璋爭取了時間。

也正是這一年,劉璋感受到了曹操的切身威脅,所以才把劉備請進益州,說是對付張魯,實際上是對付曹操的,因為張魯不需要對付,只有曹操才有能力南下攻打益州,而劉備與孫權是在大規模戰爭中唯一打敗曹操的勢力,你說劉璋不請劉備能請誰呢?

三、效仿高祖

漢高祖劉邦在滅亡秦朝之後,被項羽分封到了漢中,做了漢王,其封地包括整個益州和漢中,然後劉邦從漢中出兵北伐三秦,成功打敗三秦王進入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利用益州、漢中、關中等後方基地,最終打敗了項羽,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想效仿高祖劉邦

劉邦的起點是在漢中,所以這也是劉備效仿的物件,因為有劉邦前車之鑑成功的經驗,所以劉備只需要效仿就行了,你看後來劉備稱王不就是稱漢中王嗎,還是模仿劉邦,他不能稱漢王,因為他的祖先劉邦是漢王,得避諱,所以劉備加了一個字,稱漢中王。

劉備效仿劉邦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能與當年的劉邦一樣,建立一個包括益州、漢中、關中這樣穩定的大後方,然後有一個可以幫自己管理後勤與政治的人才,也就是當年蕭何一樣的人才,劉備找到的是諸葛亮,所以只缺一個大後方。

而劉備想要實現這一切,首先就得攻取益州,然後再北伐漢中,奪取漢中,接下來繼續北伐關中,佔據關中平原的糧倉,最後出函谷關,與曹魏爭奪天下,這是一條前人成功的路線,一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二是秦末的劉邦,人家都能成功,為何劉備不能成功,所以劉備要效仿。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志向遠大

四、地形原因

益州易守難攻,荊州易守難守,所謂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就是進出益州的道路非常難走,外部勢力想要攻打益州很難,再加上益州物產豐富,戰火不多,很適合當都城及後方基地,而荊州顯然做不到。

所以,從諸多條件來看,入川奪取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正確戰略,也是可以實現的戰略,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劉備也成功奪取了益州和漢中,並在公元219年達到了其勢力的巔峰期,如果劉備不犯錯誤的話,隆中對戰略真有實現的一天。

劉備為何非得入蜀,不能像劉表一樣佔據荊州穩定經營,再圖天下嗎

劉備勢力鼎盛期地圖

但是,如果只佔據荊州,不要益州的話,劉備永遠只是個割據政權,這不是劉備的理想,況且荊州地處南方的正中間,是中原南下江漢的重要戰略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四戰之地,劉備如果僅有荊州,就不可能有穩定的後方了,而且時時處於曹操與孫權兩大勢力的威脅之中。

僅有荊州的話,劉備連對外擴張的機會都沒有,北方的曹魏很難打,東邊的孫權也不是吃素的,西邊是崇山峻嶺,只有南邊的交州可以擴張,然而越往南,離中原也就更遠了,離劉備的理想也更越遠了,這不是劉備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