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提到清代名臣于成龍,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山西永寧人,後來官至兩江總督,死後諡清端的大於成龍。至於小於成龍,很多讀者也熟悉,只不過他的名氣略小。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康熙朝這兩位於成龍,都是清官廉吏的典範,且均官至一品總督。時任刑部尚書的魏象樞有詩云:

“冰清玉潔兩於公,名姓相同志亦同”

從出身來看,大於成龍是副榜舉人,小於成龍是貢生,學歷都不高。從仕途晉升來看,大於成龍從知縣、知州幹起,三獲卓異,花了21年時間就做到了總督,每次任滿都順利晉級,升遷不可謂不快。

小於成龍升遷同樣很快,但升遷的路數完全不一樣,他的前期升官不算快,但到了知府以後,就如同坐火箭一般高升,直接跳過道員、布政使,順利晉級巡撫、總督,這在清代是獨一份。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小於成龍前期仕途經歷

于成龍(為行文方便,直稱于成龍),漢軍鑲紅旗人,正因為有了旗籍,所以于成龍就不需要像漢人那樣,去擠科舉的獨木橋,少年時期在八旗官學就讀。20歲那年,于成龍進入國子監,畢業後被授予吏部筆帖式。

于成龍的親生父親叫於國安,後來他的伯父於得水(也有叫於德水的)無子嗣,便被過繼在伯父名下。康熙七年,于成龍被蔭為直隸樂亭知縣。這一年,于成龍30歲。

與大於成龍在廣西羅成一樣,樂亭也是于成龍的發跡之地。為政樂亭短短半年多時間,于成龍多有善政,很得民心。當年的十一月,便升為灤州知州。

康熙八年,于成龍因為轄區內罪犯脫逃受到朝廷的處罰,被吏部降級呼叫。樂亭百姓得知這一訊息後,歡欣鼓舞,聯名上奏朝廷,懇請皇上將於成龍重新調任樂亭知縣。

康熙帝認為民心難違,下旨委任於成龍為樂亭知縣。就這樣,于成龍在樂亭一干就是五年。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康熙十四年,于成龍生父於國安去世,按例回籍丁憂三年。守孝期滿後,即康熙十八年升任通州知州。就在於成龍擔任通州知州的第二年,大於成龍調任直隸巡撫,就這樣于成龍的名氣水漲船高,老少於成龍成為官場上的一段佳話。

大於成龍在直隸巡撫任上僅僅幹了三年,康熙二十一年,大於成龍調任兩江總督,離任之際,他上奏康熙帝舉薦于成龍為江寧知府,這樣一來他們又在兩江共事。

康熙二十三年,大於成龍在兩江總督任上病逝,因為身邊沒有親人,于成龍作為下屬,親自主持了老上司的後事。這一年的十月,康熙帝南巡到達江寧,召見了于成龍,當面嘉獎了于成龍。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于成龍的兩次越級提拔

康熙二十三年底,康熙帝聖駕抵達宿遷,途中下旨破格提拔于成龍為安徽按察使。旨意下達後,兩江的地方官員十分驚訝,因為按照常理,于成龍理應先任道員,然後再晉按察使,這是官場晉升的基本原則。

康熙這次破格提拔于成龍,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則是于成龍為官清廉,在地方上很有政績;二是因為于成龍是旗人,且兩江總督于成龍新逝,所以康熙帝想親手打造出另一個清官廉吏的榜樣。

于成龍擔任安徽按察使後,康熙帝又讓他負責兼理河務。這一時期,朝廷的重點在於治理江南河務,著名的治河名臣靳輔坐鎮淮安。于成龍協助靳輔,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在河務方面,康熙帝就曾說:

“朕深信者,總督於清端、巡撫湯斌及爾三人耳。”

湯斌也是康熙朝名臣,當時擔任江蘇巡撫。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康熙二十五年,擔任按察使僅僅二年時間,康熙帝又不按常理出牌,下旨晉于成龍為直隸巡撫,跳過了布政使這一級。此舉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多朝臣認為,這種任命方式有違常理,請求皇上慎重考慮。

從按察使直接升到巡撫確實是不合理的,這是因為按察使的職責主要是分管一省的刑名,基本上不涉及到民政。這就好像一個省檢察院院長,一下升到了省委書記,中間缺少省長的過度,幹起來工作來必然有點眼高手低。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康熙沒有考慮朝臣的建議,仍然任命于成龍為直隸巡撫。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于成龍確實也沒有辜負康熙帝的栽培,上任直隸後,雷厲風行,革除弊政,頗有當年大於成龍之風範。

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又打破常規封于成龍為太子少保。一般情況下,巡撫除了加兵部、都察院銜外,是沒有加宮保銜之先例的,只有到了總督這個級別,才會有此加銜。

可見,康熙時鐵了心要栽培于成龍,已經顧不得那些條條框框了。此後,于成龍又先後出任過河道總督,左都御史,鑲紅旗漢軍都統等職。康熙三十七年,于成龍又以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銜出任直隸巡撫,有清一代以總督銜出任巡撫的,也僅有于成龍一人。

逃過道員升按察使,又跳過布政使升巡撫的,有清一代僅于成龍一人

康熙三十九年,于成龍病逝,康熙賜諡“襄勤”,雍正八年,入祀賢良祠。關於于成龍受知於康熙帝,史料中說:

襄勤以知府升臬司,未為道員;以臬司擢巡撫,亦未為藩司,蓋聖祖信之有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