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公元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處理完皇太后的喪葬事務,自己也病倒了,並且還病得挺嚴重。

道光帝感覺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公啟秘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正月十四日,道光帝旻寧病逝於圓明園慎德堂,皇四子奕詝即皇帝位,以第二年為咸豐元年。咸豐皇帝在位十一年,他沒能改變清朝落後腐朽的局面,在位時期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起義貫穿整個咸豐朝,讓咸豐皇帝整天頭疼。咸豐帝在位時期還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帝倉惶北逃。

最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後,滿足地回去。而中國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再次加深了,可是這些打擊並沒有能喚醒清朝的統治者,咸豐帝也沒有鎮定思痛,銳意進取的進行改革。恰恰相反咸豐帝整天在承德不願意回京,天天花天酒地,最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病逝於承德,年僅三十一歲。

咸豐帝死後,還因為死前對權力分配不當,導致了慈禧太后專權,後宮干政,讓慈禧這個女子掌握國家大權長達五十年之久,可以說咸豐帝是一無是處。所以說,道光帝確實看錯人了。

道光皇帝一生有兒子九人,其中七位活到了成年,雖然他的子嗣比不了爺爺乾隆皇帝和太爺爺康熙皇帝,可是也不算太少。雖然道光皇帝子嗣不少,傳位問題卻一直困擾著道光皇帝,原因就是道光帝兒子生得太晚了。

道光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是奕緯,這是道光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和一個丫鬟生的,所以道光帝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個長子。奕緯的母親是和妃,最早時是皇子綿寧(道光帝)府裡的低等丫鬟,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和綿寧有了肌膚之親,綿寧也沒想到一次就中獎了,丫鬟生下了奕緯。按理來說有了兒子,綿寧應該高興才對啊!

可綿寧他卻羞愧地無地自容,他認為這個孩子的降生毀了他平時循規蹈矩,光明正大的形象,因此他奕緯很不受綿寧待見。嘉慶帝當時還在,他看到自己的第一個孫子出生,還是挺高興的,封這個丫鬟為二阿哥的側福晉,還封奕緯為貝勒。綿寧繼位後,奕緯依然不受重視,同樣奕緯的母親雖然被封為和妃,道光皇帝很討厭他們母子二人,平時都不關心奕緯的生活和學習。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可是道光九年,道光帝的皇二子和皇三子都先後夭折,當時皇四子奕詝還沒有出生,這樣道光帝就剩下了一個皇長子奕緯。道光帝雖然討厭奕緯,怎奈老二和老三都夭折了,並且道光皇帝這時都47歲了,年齡不小了,而奕緯成為了道光帝這時唯一的兒子。

萬一道光皇帝一命嗚呼,那麼繼承皇位的肯定是奕緯,但是由於道光皇帝對長子的忽略,讓奕緯變成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道光帝為了有一個好的繼承人,他開始關心奕緯的學習和生活,並且請了最好的帝師教育奕緯。可能是父皇突如其來的關心讓奕緯很不適應,畢竟平時沒有人管,整天吃喝玩樂也不錯,現在父親突然關心,讓他整天學習,他當然不大喜歡。

不知道是因為道光帝太嚴厲還是奕緯沒有福氣,剛剛受到父親的關心僅僅兩年,奕緯就一命嗚呼了。奕緯死後,道光帝哭得很傷心,不知是為自己沒有了兒子傷心,還是覺得這些年虧待了奕緯,反正道光帝這時最鬱悶,因為他沒有了繼承人。所幸沒過多久,道光帝就有了皇四子奕詝和皇五子奕誴,這也讓道光帝不至於絕後。沒想到道光帝以後一發不可收拾,繼續又有了後面的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

所以等到道光帝晚年,還有六位皇子在世,可即使這樣道光帝的選擇並不多。道光皇帝晚年肯定也想確定繼承人,可是供他選擇的並不多,因為皇七子奕譞(光緒的生父)、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都是1840年以後出生的,還是小孩子,根本就不能繼位。皇五子奕誴,也就是電視劇中常說的五王爺,被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肯定也不能繼位。

這樣一來,道光皇帝晚年可以選擇的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而這兩人可以說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一時間讓道光皇帝難以抉擇。皇四子奕詝,母親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后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道光帝的原配妻子在道光帝沒有繼位時就去世了,後來被道光帝追封為皇后,是道光帝的第一任皇后。道光帝繼位後的皇后是佟佳氏,不過也在1833年去世了。

而奕詝的母親鈕祜祿氏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她聰慧漂亮,嫵媚動人,很討道光帝的歡心,很快就累晉封為貴妃。1831年,鈕祜祿氏生下奕詝,由於之前道光帝的兒子都死了,這樣一來鈕祜祿氏更加受寵。後來皇后佟佳氏在1833年病逝,鈕祜祿氏被道光帝提拔為皇貴妃,第二年就升任皇后,但是道光帝的皇后都壽命不長,1840年,奕詝的母親鈕祜祿氏也去世了。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道光帝很心痛,所以他不再立後,奕詝也被交給靜貴妃撫養,靜貴妃為道光帝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皇二子和皇三子,還有皇六子奕訢。可是皇二子和皇三子都先後夭折,奕詝交給靜貴妃時,靜貴妃手底下只有小兒子奕訢。奕詝和奕訢只差兩歲,靜貴妃也把奕詝視為親生兒子一樣撫養,所以小時候奕詝和奕訢關係很好,和同母的親兄弟一樣。

奕詝由於長兩歲,所以讀書比較早,道光皇帝給他請了杜受田教導奕詝讀書,杜受田很用心的教奕詝,奕詝也算不錯,雖然沒有特殊的才能,但是也算是中規中矩。奕詝少年時期到南苑打獵,有一次不幸墜馬傷到了大腿,雖然被太醫正骨,可是留下了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奕詝小時候得過天花,因此臉上留下了麻子,不大美觀。而奕訢,雖然小奕詝兩歲,可是奕訢很聰明,他的老師是卓秉恬,也是位科舉出身的大臣。史書記載,奕訢和奕詝在一起讀書習武,奕訢比較優秀,他很聰明,頭腦也靈活,喜歡發明創造。

並且奕訢身體不錯,刀槍棍棒都會不少,可以說文武雙全。奕詝和奕訢兩人小時候的關係很好,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奕詝和奕訢開始面臨著皇位之爭。雖然兩兄弟爭奪皇位不像康熙末期的“九子奪嫡”那樣慘烈,可是也是暗藏機關,兩人都想當皇帝,可是皇位只有一個,同時這也愁壞了道光皇帝,到底選擇四還是六呢?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奕詝的優勢是嫡長子,各方面都還可以,雖然沒有亮點,但是很仁孝。奕訢,雖然是庶子,可是他聰明靈活,文武雙全。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讓奕訢繼位是最佳選擇,因為當時的清政府腐敗不堪,很需要一個銳意進取的改革家給中國下一劑猛藥。而讓奕詝繼位只會讓清朝一條道走到黑,同時奕詝身體不好,也會讓清朝的政權更加動盪,後來真的引起了後宮干政的局面。

那麼當初道光帝為什麼不選擇身體和才能都很優秀的皇六子奕訢繼位,而是選擇了平庸的奕詝呢?

據野史和正史記載,道光帝很喜歡奕訢,可是又覺得奕詝也不錯,所以對選擇誰為繼承人很糾結。於是道光帝為了考驗兩位皇子的武功,就讓皇子們一起打獵,杜受田知道咸豐帝奕詝根本不會比奕昕打得多,所以就讓奕詝一隻獵物也沒有打,最後打了感情牌,說不忍心殺生,以幹天和,道光就認為咸豐有帝王的心胸。這個事情記錄在了《清史稿。杜受田》中,所以不能說這個是野史,這件事的真實性還是比較高的。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道光晚年生病時,問他們兩個人怎麼治國,奕昕說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可是奕詝又打了感情牌,沒有做答,只是說父皇的病沒事,一定可以好的,然後就一直趴在道光的床榻前哭哭啼啼,親自喂藥。所以道光年紀大了,被感動了,立了奕詝,而又因為六王爺奕昕確實有才,所以在立褚時,特別又加了奕昕為親王,輔佐咸豐治理國家。

當然這兩個故事確實對道光帝傳位給奕詝有一定的影響,可是我覺得道光皇帝選擇奕詝,而不選擇奕訢,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奕詝是嫡長子,而奕訢是庶子。

雖然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生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嫡子,可是道光的原配皇后根本沒有生育兒子,所以奕詝也算是道光帝的嫡子。另外,奕詝還是道光帝晚年實際的長子,因為前面三位哥哥都去世了,作為道光皇帝的實際長子,這也是爭奪皇位的有利條件。道光帝晚年奕詝比奕訢長兩歲,雖然奕訢聰明,治國方略說得頭頭是道,可是道光帝明白治理國家不是說說就可以的。道光帝晚年時,奕詝和奕訢都不是太大,只有十幾歲,奕詝年長兩歲,無疑更加穩重,這也是道光帝選擇奕詝的原因。雖然清朝的皇位繼承法則是擇優選擇,可是古代幾千人的封建禮法,嫡長子還是有很大的優勢。再說,奕詝這孩子挺乖巧,沒有犯過大錯,道光帝也不忍心破壞嫡長子繼承法則,所以道光皇帝還是選擇了奕詝。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第二,道光帝是個循規蹈矩的人。

道光帝就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他本人很迂腐,所以他不懂得國家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掌舵人,最後導致了他傳位給了很像自己的咸豐皇帝。在道光皇帝眼裡,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禮法,他不懂得變通,不接受新鮮事務,寧願不做也不能犯錯,這樣就是一種因循守舊的思想。比如,道光帝很節儉,衣服破了都讓嬪妃補補,不捨得換新衣服,節儉本來沒有錯,但是道光帝只是一味地節儉,不會利用手裡的資源來改革和發展國力,這樣就不能算個好皇帝。

要知道,治國不是靠節儉就可以的,道光帝不捨得花一分錢也沒有耽誤內務府和官吏貪汙。大臣們每天都效仿道光皇帝,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去上朝,可是下了朝就開始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見,道光皇帝的節儉並不能讓大清朝富強,當時道光帝繼位後,有二十年的時間可以透過改革讓清朝繼續輝煌,可是他錯過了。看道光帝用的大臣就知道,都是一些只會溜鬚拍馬之輩,大臣們一看皇帝都沒有改革的意思,所以都本著不犯錯就可以,不會提出好的意見。

所以道光皇帝認為奕詝就是這種人,他雖然沒有靈活的思想,但是皇位在他手裡不會有太大的變數,即使奕詝不能銳意改革,可是也能讓清朝繼續穩定下去。反觀奕訢,雖然頭腦靈活,善於接受新思想,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奕訢能帶領清朝再次走向強盛,他的新思想說不定會讓清朝的局面更加惡化。道光帝本著求穩的思想,還是選擇了仁孝的守成之君奕詝。不過道光帝可惜奕訢的才能,還是在遺詔中封了奕訢為親王,可見道光帝也是很糾結,不過循規蹈矩的思想讓道光選擇了比較保守的奕詝。

第三,為了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靈。

孝全成皇后是道光帝最寵愛的皇后,孝全成皇后沒有封后時就深得道光帝的喜愛,後來立為皇后沒多久就去世了,道光帝很傷心。傳說孝全成皇后去世後,道光帝可能就想要立奕詝為太子,不過由於奕詝年齡還小,就把這件事推後了。後來道光帝看到奕詝和奕訢都很優秀,就開始有了選擇的空間,不過道光帝還是因為和孝全成皇后的感情太深,最後立了心愛女人的兒子為帝。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了身體和能力都不行的咸豐帝,沒有傳位恭親王?

不過從歷史的程序來看,道光帝的選擇肯定是錯誤的,如果奕訢繼位,說不定清朝改革成功,再次中興也很有可能。奕訢身體很好,也不會出現後宮干政這樣的局面,清朝的統治也會更穩定。可是歷史不容許我們假設,道光帝當時也在4和6之間徘徊了很久,不過最後求穩思想佔據了上風,可是恰恰越想求穩卻越不穩定,因為當時的環境已經波濤洶湧,沒有一個靈活的思想,很難駛出暴風驟雨的漩渦。所以,道光帝確實選擇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