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武王伐紂滅掉了殷商,為了控制東方的廣大領土,分封了第一波地方諸侯。這中間就有姜子牙的齊國,周公旦的魯國。到後來西周又陸續增加了晉國,衛國,宋國等諸侯國。

可以說西周初年,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國的風潮。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西周諸侯的建立國家並不是簡單的到達封地就算了。當時中原各個地方的人口密度遠高於其他地區,且長期受到殷商極其附屬國的統治,想要讓這些人民服從新的諸侯國,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戰後局面】

牧野之戰的過程,我們都大致瞭解。紂王驅趕大量奴隸進入戰場,結果這些奴隸倒戈一擊,於是周人取得了勝利。

但是不得不說,這場勝利真的有很多的因素。而事實上,殷商的人口遠大於周人控制的人口,從一開始周人對殷商就沒有絕對的優勢。牧野之戰的成功,其一在於偷襲,其二是商人軍隊主力在東線,其三是有殷商貴族作為內應。

比如投靠周人的微子啟,和後來被周人解救出來的箕子等。這些貴族在奴隸倒戈的過程中可能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紂王身死後,政權也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了較為平穩的過渡。

但是問題是,殷商的貴族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商朝,他們幫助周人只是為了殺死紂王。微子啟答應幫助周人的條件是成功後自己作為新的商王,統治殷商。

所以等到紂王死了,殷商的貴族們就不需要周人了。於是戰後的局面就非常複雜,一方面周人希望在中原徹底消滅殷商的統治力量,不給它復興的機會;一方面是殷商貴族尋求政治獨立,獲得更多自主權。可悲的是,在這個矛盾中,如果周人一味的採用高壓政策,那將要面對比自身多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殷商平民,這無疑是很危險的。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人口密度分佈圖

【應急措施】

在商人貴族眼裡,岐周就是西羌的一支小部落。就算幾十年來發展迅猛,但是打敗商人更多的是依靠眾多的盟友,以及商人內鬥。周人是沒有絕對實力統治人口基數龐大的殷商的,這也是微子啟等人敢於幫助周人伐商的底氣。他們是希望白撿殺死紂王的勞動果實。但是周人能讓他們如願嗎?

為了對殷商平民和土地形成有效的統治,周人不可能答應微子啟等人的統治要求,一個完整的殷商對於周人的威脅太大。但是從商人的角度看,他們也不願意服從自認為是野蠻的周人,而更願意服從於原本的殷商貴族。

為了照顧商人的情緒,不要激起新的對抗,周人先是讓紂王的兒子武庚來統治殷商的遺民。讓微子啟等大貴族希望落空,也在政治上再次分化了殷商的統治階級。使他們內部依然不和。

為了防範武庚,以及他手下大量的殷商遺民。周人對殷商的土地和人口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割,其實就是表現在分封一系列其他的諸侯。這在分割了殷商實力的同時,還監視了殷商的活動。所以分封制的實行,在當時實在是一種應對危機的應急措施。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分封諸侯】

為了分化稀釋殷商的人口,武王姬發先是在朝歌東部設立衛國,以管叔鮮為國君;西南部為鄘國,使蔡叔為國君;北面為邶國,使霍叔為國君。用這三國分割殷商百姓,同時監視武庚。他們也被叫做三監。

然後又是在外圍繼續建國,如齊國,魯國等,作為第二梯度。另外周人還驅趕大量殷商百姓,在洛邑建立成周,也是為了分割殷商遺民,為宗周建立起東部屏障。

其實三監主要就是軍事功能,用殷商人組成的部隊監視殷商,這當然容易出現問題。而魯國則作為東方的政治中心,在周公旦的主導下傳播禮樂宗法等西周文化。而齊國則作為東方諸侯之長,起到軍事後盾以及鎮壓東夷的作用。

所以西周初年的一切分封活動都是圍繞著武庚的政權展開的,最終也確實鎖死了武庚的出路,達到了以藩屏周的目的。而分封制事實上就是因為周人實力不足所採取的應對方案,是著眼當時情況作出的應對之策,只是後來發展成了周人的制度安排。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建國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代諸侯們面臨的困境就很大了。他們首先要帶著少量的周人驅趕大量的奴隸進入封地,比如魯國管轄殷民六族,衛國管理殷民七族。

首先這些殷商遺民就很難安排,諸侯不可能一直用軍隊來監管這些平民。怎樣讓他們脫離原本隸屬的殷商貴族,或者說讓他們和他們從屬的殷商貴族服從諸侯本人的統治,這是當時每個初代諸侯國君都要面對的問題。

就算解決的殷人奴隸叛亂的問題,但是到了地方上,諸侯們也不能一帆風順。因為他們的封地在以前可不是無主野地,很多地方如果曾經不是殷商的地盤,那就是殷商附屬國的地盤。

比如古唐國,古齊國,古邢國等等。雖然他們的政權也都隨著殷商一道覆滅,但是當地的傳統勢力盤根錯節,文化傳統千奇百怪。怎樣讓他們從文化心理上認同這些空降的統治者,從政治上接受統治,這也是個難題。

對於當時的殷商百姓來說,周人就是一群落後的征服者。他們雖然因為周人的武力不得不屈從,但是從思想,文化,等等方面都是看不起這些新來的統治者的,那麼這個隱患怎麼消除?這是當時所有新封諸侯們共同面對的問題。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周禮盡在魯】

面對同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不一而足,不同的諸侯處理建國問題會採用不同的手段。典型的就有魯國和齊國這兩種。

由於周公旦需要坐鎮中央,所以建立魯國的任務由周公之子伯禽來完成。等伯禽建國完成,回朝報政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年了。

周公問:“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報政?”伯禽說:“我在改變當地的風俗,變革當地的禮儀。尋常百姓父母死後也要服喪三年,所以到這時候才來報政。”

伯禽就是用了三年的時間,硬是把當地人的文化風俗,禮儀習慣都給重新塑造了一遍,用以適應周人的傳統。這中間採用了什麼手段和方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

不管怎麼說,魯國用了三年成為了成為了周人最相像的諸侯,故有“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說法。當時的人也說“周禮盡在魯矣”。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順其風俗】

反觀齊國,姜子牙五個月就完成建國,回朝報政了。周公問“為什麼這麼快?”姜子牙說“我簡化其君臣之禮,順應原來的風俗去做。”

姜子牙一開始也遇到了反抗,他剛到封地就遇到了萊夷的進攻。可見當地人並不歡迎他,姜子牙打敗了萊夷。開始建國,卻又遇到當地貴族和官員司寇營湯的反抗,於是姜子牙殺了司寇營湯。

為了對當地百姓形成統治,姜子牙拜訪當地賢人狂矞、華士兄弟,結果也是不予理睬。這些當地名望很高的貴族,對於當地百姓行為的塑造力是很強的。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地人可能會採取類似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所以姜子牙殺了狂矞、華士兄弟。

就這樣,姜子牙才能開始推行政令,然後他順應當地風俗,簡化禮儀。讓當地人感覺得到尊重的同時,沒有對生活和傳統做出太大的改變。

然後姜子牙鼓勵工商業,支援當地人煮鹽銷往內地。這改變了他們曾經被商人掠奪的處境,讓他們獲得了實在的好處。

就算是建國最快的姜子牙,也是經歷了這麼多的困境。可想而知,其他受到殷商文化影響更深的三監等諸侯,他們的建國之路會有多艱辛。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唐衛建國】

事實上,對於建國的策略,模仿姜子牙的諸侯更多。比如唐叔虞的唐國,康叔的衛國都是如此。

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嫁給周武王,生下大兒子周成王,小兒子就是唐叔虞。唐叔虞也學習外公姜子牙的建國方略。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結果一年之後見到成效,政績斐然。為後來的晉國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衛康叔就封衛國的時候還很年輕,因為衛國建立在殷商故都朝歌,所以周公旦也很重視,把衛康叔叫來囑咐作《康誥》、《酒誥》、《梓材》,作為康叔治國法則。

康叔到衛國後,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與姜子牙受到的待遇不同,經過三監之亂,殷商百姓渴望穩定,於是對康叔以禮相待。

康叔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終於受到衛國百姓愛戴,順利的使衛國建立起來。

西周初年建國潮,姜子牙5個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卻用了3年

【總結】

分封制最初推行的時候,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周人是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以落後文化改造先進文明。最後在殷商的廢墟上興起了一個幾乎是全新的文化傳承體系

魯國雖然建國用了三年時間,看起來比姜子牙的五個月長了很多,但是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在後來的歷史中也證明了,魯國是周人禮樂制度最長久的堅定支持者,這一點魯國比其他諸侯都要做的更好。

反觀順應民俗建立起的諸侯,在春秋初期的擴張運動中也才是真的毫不手軟,破壞禮樂迅速壯大。齊國和晉國就是典型,雖然後來齊桓公為了對抗蠻夷入侵主張“尊王攘夷”。但是在此之前,齊國也沒有把周王室放在眼裡。

所以說,並不能因為建立國家時間的長短,就判斷哪個諸侯國君更高明。魯國建立用了三年,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優勢。姜子牙用了五個月,唐叔虞用了一年。雖然時間較短,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