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宋慈真正的對手,非刁光鬥莫屬。

早先刁光鬥因草菅人命錯判人命案,被宋慈參了一本後從5品知府貶到了7品知縣,又因“杜松殺妻案”中收了想霸佔杜松妻子的賈博古的賄賂故意斷杜松殺妻,宋慈破案後,刁光鬥被削去官職,成為一介平民。

刁光鬥搖身一變,成了京郊如意苑莊主,莊子因唱戲、賭博、販馬等各種享樂服務成為朝廷眾多官員的流連忘返之地,達官貴人紛至沓來,刁光鬥權勢看似比往日更盛,甚至刁光斗的下人都看不上4品的京畿提點刑獄宋慈而拒讓宋慈進莊查案,印證了刁光鬥淪為平民,坐船與宋慈告別的那句“過了河的卒子”。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為什麼明明刁光鬥因斷錯案人命案足以判殺頭罪,卻輾轉又成了一城知縣,依舊穿著官服?明明因斷錯杜松案殺妻案,卻最終只是被削去官職全身而退?明明如意苑莊主刁光鬥只是一介平民,卻在宋慈查“京郊疑屍案”上門時,威風地將宋慈拒之門外?

原因只有一個:

刁光鬥手握各官員的把柄。

最後,刁光鬥主動向宋慈承認,藏在如意苑機關重重又沒有窗戶小房間裡的,有人冒死也要偷走的東西就是由他收集、書寫的各官員和他們家人的醜事、惡行及對應的證據,包括吳淼水因跟班與他的小妾私會被他暗殺、一品刑部尚書曹綱的兒子姦殺錦玉班女旦綠腰等等,一共8大箱,宋慈聞言震撼不已,他堅持將8個箱子運到了皇宮宣德殿宋皇處。

宋慈向宋皇奏明詳情並讓宋皇一一檢視,可宋慈剛走出殿門,宋皇就一把火燒了這8大箱的證據,百官興奮地直誇皇上英明,但這把火卻冷了宋慈的一腔熱血,他毅然在宋皇封他為二品刑部左侍郎時憤而歸還朝服辭官歸鄉,一代為國為民而滿腔抱負之心的提刑官,最終黯然離場。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宋慈為何寧可當眾駁宋皇面子也要辭官歸鄉?以前看不懂宋慈的決絕,如今重溫,才懂宋思如此決然的真實原因,離不開這三個。

01 誅心

宋慈平了無數冤假錯案,但卻唯獨判錯了一件案子,那就是刁光鬥為了與宋慈一較高下而故意設套的“京郊疑屍案”。

刁光鬥暗中讓駙馬爺梅子林喝下春藥,讓其在不清醒的情況下誤殺了錦玉班花旦小桃紅,刁光鬥再將小桃紅的屍體放在山間冰冷的泉水中,而後設計陷害與小桃紅關係密切並私自調查他莊園的竹如海,宋慈一步步落入刁光斗的圈套,不僅誤判了小桃紅的具體死亡時間,也因各種被設計好的人證與物證,將兇手直指竹如海,被抓入獄後的竹如海撞牆而死。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幸好瑛姑在小桃紅屍體上發現了帶有魚腥味的野草,讓宋慈抓到了最關鍵的證據,也讓整個案件峰迴路轉,為什麼斷案如神的宋慈會在這個案件上犯錯?

一為宋慈的先入為主。

宋慈在如意苑附近查案時,被一條狗追,是竹如海跟在身後並用飛鏢射殺了狗,宋慈以狗沒有傷人心斥責竹如海的冷血與無情,這種第一印象讓宋慈對竹如海有些微見;

二為刁光斗的精心謀劃。

刁光鬥為了鬥贏宋慈,精心研究了宋慈的破案思路和斷案手法,甚至是對宋慈寫的《洗冤集錄》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他步步設計、宋慈步步入套。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自以為贏了的刁光鬥上門羞辱宋慈,並極為陰險地向宋慈揭露背後的真相。

他告訴宋慈,竹如海故意讓小桃紅進入如意苑調查他刁光鬥,而因為宋慈的誤判,竹如海在牢中因對小桃紅之死心存愧疚和深感無望走了絕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

宋慈其實是竹如海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可最後,宋慈卻成了劊子手,扼殺了一顆熱血為民的好官。

刁光鬥拿宋慈的父親宋鞏侮辱宋慈,宋鞏因斷腸草誤判人命案,最終自食斷腸草以命贖罪,而與這種“血性”相比,宋慈的“苟活”成了一種自私與膽小,深受屈辱的宋慈在刁光斗的侮辱和提前備好“金雞破

”毒藥的刺激之下,一邊看著竹如海臨死前的血書,一邊看著握在手中的毒藥,決心以死謝罪,幸好瑛姑及時趕到痛罵了宋慈的傻,宋慈才幡然醒悟。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儘管最後宋慈查清了案子,替竹如海洗刷了冤屈,但竹如海的死,卻成了紮在宋慈心裡的刺,宋慈一心懲惡揚善而從無錯漏,但一旦有了錯,他心裡的愧疚和負罪感就越是沉重,宋慈表面看似放下,但心裡永遠都會放不下。

正如當初他的父親宋鞏一般,以提刑司為職,更以提刑官為責,刁光斗的一番算計,已然誅了宋慈的心。

02 愧疚

宋慈一生,對得起百姓,對得起自己的大宋國,但我覺得他唯獨對不起兩個人。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一個是他的岳父薛庭松。

宋慈與薛庭松同朝為官,儘管是翁婿,但宋慈對薛庭松並無多少翁婿之禮。

宋慈從無主動拜訪過岳父一次,後來十分不情願答應玉貞上門也不帶任何禮物,還有後來薛庭松的60歲大壽,已在京城為官的宋慈一樣不願與薛庭松有任何牽扯。

但薛庭松對宋慈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不僅對宋慈的冷待從無怨言,更重要的是在宋慈查案的一路上,他為宋慈保駕護航,比如宋慈在梅成縣為好友孟良臣之死查明真相差點被兇手所害時幸好薛庭松及時趕到,更做了宋慈官場的引路人,他一直循循善誘勸宋慈為官要懂得適可而止,要為自己留一條退路,儘管宋慈不以為然。

宋慈與薛庭松如此的不對頭,只因兩人紮在骨子裡為人為官理念的相悖

一個正直無私,一個圓滑世故,本就是南轅北轍的兩個人。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後來薛庭松為給私生女小鳳報仇誣陷史文俊通敵叛國,宋慈查明真相後,薛庭松被削職為民遣返原籍,在回去的路上,路經曾經考取功名時路過的三里亭,感嘆之餘,再次為聲名所累的薛庭松飲下毒藥而亡,玉貞一聲慘叫,遠在河對岸的宋慈似聽見一般騎馬追過去,跪倒在地上,眼神裡,是抑制不住的悲傷。

我始終覺得:

於公,宋慈並無錯;於私,宋慈確實有些缺乏人情味

,而一個人不管多剛正不阿、多大公無私,但在一個真心為你而又有些因你而死的悲劇之下,他的心不會不顫抖,也不會沒有一絲的愧疚之心。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一個是他的妻子薛玉貞。

宋慈與薛玉貞拜堂時,正好老家院載著宋鞏的屍體趕到,一場喜事,瞬間被一股濃郁的悲傷籠罩,也讓宋慈和玉貞的婚姻之初充滿著傷。

因對岳父薛庭松為官的不認可,連帶著對薛玉貞也甚為冷淡,但玉貞如她的父親一般從不與宋慈計較,反而做到了一個妻子該做的一切。

宋慈常年在外辦案,是玉貞留在家為他照顧好母親;宋慈對父親薛庭松冷淡,她反而經常在父親面前為宋慈說好話,比如以宋慈的名義買了一瓶30年陳釀送給父親;宋慈與瑛姑彼此傾心,她從中牽線;宋慈被陷害入獄,她求父親無果又再去求了幼時讀書的夥伴慧珏公主出面,讓他帶罪查案……

點點滴滴,終於暖了宋慈的心,宋慈對玉貞產生了一種別樣的依賴。

但不可否認:

宋慈在外辦案,或多或少對玉貞是有虧欠的,以至結婚多年,玉貞才懷上孩子,尤其是對玉貞之前的忽視與冷淡,還有薛庭松的淒涼結局,需要宋慈在玉貞身上去彌補,或許玉貞不在乎,但宋慈心裡是有愧的。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再如何鐵面無私、正直正義的人,心中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當看透世道,迴歸家庭,何嘗不是一種衝散過往,也有人味的迴歸。

03 現實

宋慈從小拿父親當偶像,立志在刑獄場成就自己的一番偉業,生死之交孟良臣的慘死和母親及時的提點,讓宋慈悟透了父親臨終遺言不讓他涉刑獄的真實用意:

以血的教訓,告誡宋慈人命大如天。

此後,宋慈一番熱血,以法醫專長斷案查案,並先後破了“梅城迷案”、“太平縣曹默冤案”、“嘉州庫銀失盜案”等11個案件,每一個案件,為無惡不作的小人,宋慈深惡痛絕;為草菅人命的官吏,宋慈痛心疾首;為蒙受不白之冤的百姓翻案,宋慈深感欣慰,樁樁案件,飽含宋慈的用心和能力,但同樣也讓宋慈積攢了太多情緒。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經歷得多了,也看得多了,更明白得多了,宋慈的熱情和鬥志在一件件案件被查明後也逐漸被磨滅,尤其是這三個人,一步步暗示了現實的層層黑暗,也暗示了宋慈從失望到逐漸絕望的一路。

一是吳淼水。

吳淼水原本為太平縣知縣,在審理曹默冤案時,因求功心切斷錯人命案,宋慈查明真相後,吳淼水被罷官;宋慈查“史文俊通敵叛國案”時,吳淼水成了臨安知府,當宋慈查明史文俊通敵叛國是薛庭松故意陷害、吳淼水暗箱操作後,吳淼水再次被免職;宋慈查“京郊疑屍案”時,吳淼水又再次成了臨安知府…。。

犯了錯的吳淼水,一而再地混跡官場,不僅官復原職,甚至比以往的官銜更高,大宋官場一片黑暗,宋慈對大宋,已生失望。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二是刁光鬥。

刁光鬥與宋慈“決鬥”了三次,一次刁光鬥斷錯人命案從4品知府貶為了7品知縣,一次“杜松殺妻案”中,因受了賄賂故意斷錯案而被削官為民,一次故意給宋慈設套,讓宋慈在“京郊疑屍案”中判錯案件致無辜的有志青年竹如海含冤而死,終於“贏了”的刁光鬥向宋慈坦白了他明明犯了可殺頭的罪卻一直能僥倖活命且各官員唯他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手中握有各官員把柄,尤其是藏在如意苑的8個大箱子,都是罪狀和證據…。。

刁光斗的這8個大箱子,在更大的程度上和更廣的階層彰顯了大宋官場的黑暗,宋慈對大宋的失望,更甚。

三是宋皇。

宋慈將8個大箱子送到宋皇眼前,並一一陳奏涉案官員的罪狀,甚至還牽連到皇太后,宋皇打著呵欠似心不在焉地聽著,等宋慈走出宣德殿門,宋皇一把火將8個大箱子全燒了…。。

宋皇的態度,其實是宋慈心中最後的一點希望,但一把火,將宋慈的希望焚燒成了絕望,一國之君對眾臣無任何懲罰的袒護和庇護,大宋朝從下往上,已是腐朽得無可救藥。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這三個人,足以讓宋慈看清官場,更看清大宋的不可救。

所以,辭官後,他來到父親的墳前,說:

時至今日,慈兒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惡揚善,單憑我等仗義執法、查兇審案,是無濟於事的,孩兒已疲憊不堪,不堪重負了,唯留下這本書,原想可以幫助後人扶助大宋,現在,看來也沒有必要了,大宋這半壁江山,不會太久了。

在這些話裡,我看出了宋慈憑己之力的無力感,更看出了大宋已經不可醫治的現實感,任憑你再鬥志昂揚、再心懷理想、再純粹無暇,一滴清泉洗滌不了已浸滿黑暗的現實,正如吳淼水和刁光鬥幾次三番對宋慈說的就算有八個十個宋慈,也改變不了這汙濁的世道,何況大宋只有一個宋慈。

宋慈,看透現實,更看透自己無力扭轉的無奈和絕望,心死了,血冷了,而這,才是宋慈辭官最根本的原因。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寫在最後:

《大宋提刑官》裡,有對比較強烈的前後兩個鏡頭。

宋慈決心走刑獄之路時,在父親的墳前“人命大如天”的鬥志昂揚;宋慈辭官歸鄉後,在父親墳前大宋不可救的心灰意冷,截然不同的兩種心境,變的是宋慈,不變的是大宋腐朽的現實,只不過,宋慈花了幾十年才深懂。

宋慈辭官,有判錯案的誅心、有對家庭的虧欠,有對整個大宋官場乃至整個大宋黑暗現實的絕望,尤其是刁光以優質的糧食換取北方劣質的戰馬,赤裸裸的賣國交易橫行,無望只有滋生退場,一己之力,總歸是枉然。

臨走時,宋慈轉過身再看了一眼提刑司大堂,裡面充滿著淚水,悲傷與絕望,似也有一種看透的釋然,一代斷案如神的提刑官,最終決然而去。

重溫《大宋提刑官》,才懂宋慈最終含淚辭官的真實原因

片尾曲《滿江紅·狂風沙》,如此唱到: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空悵惘,人寰無限,叢生哀怨,泣血蠅蟲笑蒼天,孤帆疊影鎖白鏈。殘月升,驟起烈烈風,盡吹散。滂沱雨,無底澗。涉激流,登彼岸。奮力撥雲間,消得霧患。社稷安撫臣子心,長驅鬼魅不休戰。看斜陽,照大地阡陌,從頭轉”。

這首詞,是大宋提刑官宋慈一生的理想,更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當一滴清水身陷一灘汙濁,抑或是一灘毫無生機的死水。

宋慈辭官歸鄉,已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