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連載)

第二節

美好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

美好的回憶

在回憶中,童年和少年是美好的,無論那個時候的生活(相對來說)是艱苦貧窮的還是輕鬆富足的。

人的大腦的記憶和加工方式就是這樣:往往是在我們回憶以前的事情時感覺美好的成分比較顯著。人總是在唸舊,我們可能不止一次的聽說過某個事業處於高峰期的億萬富豪談起自己人生時說道,

“最難忘的最有意義的是創業初期的艱苦奮鬥史”,而事業或者說心緒處於低谷期時人們往往願意談起曾經的比較輝煌的歷程。人的心境往往需要平衡,這是自然的本性。什麼東西都是平衡才能保持長久,無論是心境還是生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嚮往,都向往自己的美好,所以每個人都把以前的美好的東西作為回憶的主角。回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的幸福感。

童年和少年的呼喚

小志

5

歲時妹妹降生,從那時起媽媽把一半以上的精力用來照顧妹妹,這使得小志和弟弟小強有了更多的“自由”。哥哥或姐姐來照看小哥倆的機會多了起來(那時的農村絕大多數沒有幼兒園)。這樣,在哥哥或姐姐放學後或星期天以及寒、暑假的時間裡經常帶小志和小強出去玩。

在那個時候童年和少年的時光生活的主題就是

“吃、喝、玩、樂”。

一,吃。

在小志十幾歲之前,農村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對於種地而言,基本上還是原始的耕種模式,連化肥都十分短缺,加上那種大鍋飯的組織形式嚴重阻礙了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至於就算是收成好的年頭打的糧食分到各家各戶後都不能保證每天能填飽全家人的肚子。好在大人們一般都能夠儘量照顧十幾歲以下的小孩子,儘量填飽他們的肚子。

年復一年,每年種的都是那幾種莊稼,每年都填不飽人們的肚子。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時候小志的家鄉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家裡才算是過上了每個人都能填飽肚子的生活。當時,全村、全家、家裡的每一個人有一個急切、現實的、共同的目標就是能吃飽飯。小崗村的幾十戶農民冒著坐牢的風險開啟了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那個時候,每天早、晚兩頓飯就是用玉米糝做成的粥,全家人圍坐在放在用幾塊木板拼成的炕桌上的裝著黃澄澄玉米粥的大瓦盆(後來換成了深色的瓷盆、再後來又換成了金屬盆)前、就著放在一個小碗裡的鹹蘿蔔條、(大人)捧著大白碗和(小孩子)低頭夠著放在桌邊上的同樣的大白碗默默地喝著(小志記得早的時候有由於人不小心打成兩半後又鋦成的碗和有裂紋、碰掉沿和由白色變得發黃色的碗);午飯,主食有玉米麵或雜麵的窩頭或大餅子、有小米飯、還有偶爾能吃到的白麵餅或白麵片湯(饅頭做起來有些費事,一般只有過年時才能做),菜,(晚春)夏天和秋天有南瓜、西葫蘆、豆角、土豆、有時還能有茄子和青椒(總之地裡種啥、長出啥就吃啥),冬天和早春就是儲存的大白菜(炒)

和偶爾的粉條大白菜(燉)。肉類在那時是一種奢望、餃子也是一種奢望,只有過年時才能過過嘴癮。那時的人們對於現在的人們用以參考的食譜上的很多東西而言都是一種奢望,有很多東西那時根本就想不到。那時的人不用計較食物是否有營養、不用計較營養是否均衡,做飯的人不用費力地打算這頓吃什麼、下頓吃什麼,家裡的每個人對每頓飯要吃什麼都有個比較準確的預判、每個人都不會有過多的想法,在能夠吃飽的情況下做飯的人和吃飯的人都很省心(相比現在的人而言)也很滿足。

人就是這樣,會把現時內心存有的透過努力或是冒一定風險能夠達到的願望當作追求的目標。人確立的目標和目標能否實現跟現實的環境和能否對自己有個正確認識有關,明知道做不到的事就不會當成目標去追。人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來自於將一個個的小目標匯聚成越來越大的大目標的行動過程。

二,喝(水)

事物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可以長期沒有變化,即使有變化也是被動的,如在

“喝

”方面。

自小志開始記事起自己喝的就是白水,一年四季喝的全是從井裡打出的自然的涼白水,大概只有過年時能喝上一些茶水或糖水。若干年後依然是這樣。由於人們沒有除了白水以外對其他東西在解渴需求方面的壓力,所以一直以來天然的白水成為人們用來解渴的最有效的也可以說成是唯一的物質。

那些年,地上圍繞著村頭的兩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地下挖上不到十米就能見到甘甜的水。炎熱的夏天的午後,哥哥或姐姐們從樹蔭遮護下的水井裡打上一桶清澈到不仔細辨認就不能確定存在於水桶中的水,隨著轆轤的不斷被搖動打水的鐵桶從水井裡完全露出來,負責打水的哥哥(或姐姐)一隻手把住轆轤把另一隻手拽動井繩使水桶靠向人的這一側,在水桶並未接觸到井沿時在一旁等候的另一個哥哥(或姐姐)用手裡準備好的大水瓢從水桶裡舀出大半瓢水,這樣舀在瓢裡的水被叫做不著地的水,聽說喝完後對身體大有好處。隨後負責從水井裡打水的哥哥(或姐姐)才把水桶放置在水井臺上,然後從褲兜裡掏出一個三角形的邊長不超過四釐米的深褐色的紙包,小心翼翼地開啟紙包露出大概能有二十幾粒亮晶晶的白色小顆粒

——糖精,之後用食指分離

出五粒,再用拇指和食指合力取出這五粒小心翼翼地放入水瓢中,用一根筷子或扒完皮的乾淨的小樹條在水瓢裡攪動幾下,端水瓢的哥哥(或姐姐)低頭把水瓢湊到嘴邊有點試探性地喝上一小口,大家看他(她)那笑眯眯的張開嘴滿是享受的樣子就已經心領神會了不落地的糖精水的妙處,爭先恐後地用雙手把水瓢把在手裡大口大口地分嚐了起來,直到一點不剩。嘗完糖精水的人用手背快速地擦一下嘴唇、露出享受的表情,那種表情是在炎熱的午後一股難以用現有的語言表述清楚,只能說是人在有了超乎預想的享受是才會有。不落地的糖精水不能簡單地用甘甜、清爽、心曠神怡、陽光下的冰涼、由裡向外通透全身等詞語形容和表述。

注:糖精實際是一種化學物質,過量食用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損

害,不建議食用糖精。)

後來小志記不清從什麼時候起,地上兩條小河干涸了,地下不知要打多深才能見到已經不顯得那麼甘甜的水。漸漸地,提供給人們喝的多出了那麼多五顏六色的、據說有的經常喝能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的、險情隱藏在誘惑的味道下的、被稱為飲料的液體。

曾經很容易見到的泉水所含的成分被人標榜成了賣點。

三,玩

小志記不起從幾歲起開始加入到玩遊戲的孩子的隊伍中,只記得那個時候能整天一起玩的夥伴真是不少,多的時候能集聚二十幾個。

當時,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孩子玩的遊戲一直就是那幾種:丟手絹、蹦方格、老鷹抓小雞、捉迷藏、抓毽子、衝關、狼夾子、跳繩、抓大骨、小刀過險關、打寶、過年時還能玩一玩很可能是缺張少角的撲克牌(當時,好不容易弄來的一副撲克牌要用好幾年,缺張少角是常事)。這些遊戲裡,有的適合兩人玩有的適合多人玩,有的適合白天玩有的適合晚上玩、有的不怎麼講究場地和環境有的要具備一定的場地和環境的條件。

直到時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隨著電子產品及網路的不斷髮展,電子、網路遊戲進入了廣大的農村,很快那些不知流傳

多少年的能夠就地取材的傳統遊戲幾乎被取代了,對這種取代我們應該表示遺憾。

孩子們對於傳統遊戲和網路(電子)遊戲的享受程度其實不相上下,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低的話我們應當認為傳統遊戲更佔上風,因為,一是傳統遊戲更顯熱鬧、更真實、更能增進玩伴之間的感情;二是傳統遊戲在玩的同時可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而網路(電子)遊戲時間長了對身體只能是有害無益,網路(電子)遊戲甚至能讓人玩物喪志並能給玩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有的人認為能靠網路遊戲賺錢,其實能賺錢的畢竟是少數人或者說賺錢只是偶爾、一時的事兒,大多數人或者說長期來看是要往裡搭錢的)。也有人說網路遊戲能開發人的智力,這純屬無稽之談,就像是說“鴉片能讓人大腦更清醒”一樣的無知、自欺欺人之談。

(待續)

美好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