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中國古代史上,沒有哪一種制度比分封制更有爭議?而分封制之所以有爭議,就在於它的一個弊端:容易導致地方實力膨脹,

威脅

中央。歷朝歷代的皇帝,為解決這一弊端煞費苦心,卻束手無策。連漢武帝的智囊主父偃提出的千古奇謀“推思令”,也被後世證明“極不實用”而被拋棄。不過,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做皇帝后,卻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01

分封制的弊端二千年難解

中國分封制歷史悠久,從奴隸社會的第一個朝代——夏朝就開始了,西周時成為定製。但分封制從開始的那一天起,它的弊端就顯露出來,那就是太有利於地方勢力做大做強,從而威脅到中央。比如西周分封制崩潰後,陷入春秋、戰國五百年分裂期;西漢實行“郡囯並行制”,招致“七國之亂”;西晉分封同姓王引發“八王之亂”……

針對分封制的弊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苦思克服之道,可是從漢至唐,從唐至宋、元,都未找到合適的辦法。當然,許多人推崇西漢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因為“推恩令”解決了困擾西漢統治者數十年的“七國之亂”,算是一個成功的方法。甚至被後人當作千古奇謀。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推恩令”實用性相當差,它是以消滅分封制的優點來化解分封制的弊端的。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分封制的優點是“眾星捧月,拱衛王室”,具體地說,中國絕大多數朝代實行分封制,都是將皇帝的兄弟子侄分封到邊境地帶,駐守邊疆,阻止遊牧民族進攻,保衛中央。既如此,則地方諸侯必須要有一定實力,才能拱衛中央。可是“推恩令”透過“眾建諸侯,少其力”的方式,將諸侯們的實力無限分解,甚至於無。這樣的地方諸侯,連自保都難,還有什麼能力保護中央呢?

所以說,“推恩令”並不能與分封制並行,兩者是排斥的。除非是分封制到了晚期,皇帝再也不需要同姓諸侯們抵禦周邊少數民族的進攻了,才可以祭出“推恩令”蠶食分封制。可是到此時又會出現一對要命的矛盾:中央要鞏固,必須迅速瓦解已分封的地方諸侯,而“推恩令”是個慢性子,它要花幾代人、數十年的時間才能起作用,做不到一個“快”字。

一句話,“推恩令”太不實用了,這便是漢以後歷朝歷代拋棄“推恩令”的原因。換言之,從西周到元朝,二千多年間,皇帝們始終沒找到真正能克服分封制弊端的法子。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02

朱元璋找到完善分封制的方法

朱元璋奪得天下後,定都南京,當時,北部邊境的北元蒙古政權實力仍然強大。為了加強邊防,朱元璋在北部、西部、中部、南部分封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為藩王,鑑於分封制弊端明顯,朱元璋對傳統的分封制做了一些改進。

我國

傳統的分封制是將土地和人民都分封給諸侯,讓諸侯形成獨立王國,在自己轄區內擁有軍權、行政權、財權等各項大權。這樣的分封,太容易讓諸侯做大做強,從而威脅到中央了。

據《明史》記載,明朝的分封制有3大特點:

“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意思是說,明朝的藩王們在他們駐守的地方只擁有軍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封地和人民。換言之,是剝去了行政權、財權,只留下軍權。這樣的改革非常聰明,它突出了地方諸侯的軍事實力,卻削弱了他們的整體實力;突出軍事實力有利於抵禦邊境異族的進攻,削弱整體實力是為了防止他們威脅到中央。通俗點講,是讓地方諸侯變成一介武夫,專一練兵、練武,一旦有戰事發生,需要經濟上、人事上的支援時,則當地行省及中央都可以大力支援。戰事結束,支援也便結束。諸侯們都沒有威脅中央的綜合實力。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朱元璋為什麼能想出這麼好的辦法?與他的農民出身有關。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個,無背景、無勢力、無社會關係,非常單純。在單純的背景之下,沒有其它利害關係的牽絆,就能做出比較徹底的改革。朱元璋的兒子們背景也單純,他們富貴幾何,完全靠父親賜予,當然只能服服貼貼地聽從。而明朝之前,如晉、隋、唐這樣的貴族社會,由於貴族們本身勢力強大,又透過聯姻等方式織就了密如蛛絲的社會關係網,若想如朱元璋這般進行改革,阻力就太大了。

說不定你還沒拿掉他們的財權和行政權,他們便群起謀反了。

那麼,西漢建立者劉邦也是農民出身,為什麼不能在分封同姓王時剝奪他們的行政權與財權呢?那是因為漢初事實上存在著異姓王群體,且這些異姓王都以

國家

實體形式存在著,劉邦分封同姓王是為了對付異姓王,當然只能讓同姓王三權歸於一體了。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劉邦)

03

建文帝的失敗,不能證明朱元璋的改革沒有用

有人說,如果朱元璋的改革是成功的,為什麼在他死後不久就出現了“靖難之役”,他扶植的建文帝還是丟了皇位?而奪走皇位的正好是藩王之一的朱棣,這不正好說明朱元璋的改革是失敗的嗎?

事情可不能這麼看。第一、建文帝懷疑朱棣有反心,就該只對付朱棣一人,可他卻針對全體藩王,造成藩王們抱團取暖,聯合對敵,人為增加了難度。第二、建文帝與朱棣翻臉後就該痛下殺手,可他居然大發慈悲之心,下令“毋傷吾叔”,讓朱棣屢次逃脫,可以捲土重來。結果是朱棣反敗為勝,攻入南京,朱棣入南京後可沒有心慈手軟,他痛下殺手,誅方孝儒十族,囚建文帝2歲兒子53年,建文帝也不知所蹤。

分封制弊端千年難解,為何朱元璋輕鬆搞定?農民出身很重要

(建文帝)

好的方案確定之後,還要看執行者如何執行;好的戰略形成後,也要看戰術得不得力。這就像地圖告訴你,沿京廣線向北可到北京,結果你中途下車迷了路,又上錯車到了南京。怪誰?

建文帝顯然是個蹩腳的執行者,他的執行上的錯誤,不能否定朱元璋整體方案的正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詩書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