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二百五十三)

之前說到衛獻公默許公孫免餘殺死了寧喜和右宰轂,衛國大夫石惡伏在這兩人的屍體上哭泣,然後啟程前往宋國去參加會盟。

這次在宋國舉行的會盟就是春秋後期著名的二次弭兵會盟。春秋時期前後舉行過兩次弭兵會盟,都是由宋國人發起的,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

579年,由於各諸侯國連年征戰不休,不僅軍士們疲憊不堪,而且嚴重影響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宋國的右師華元想改變這種局面,讓大家都有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於是在晉國和楚國之間斡旋,遊說於自己關係密切的晉國上軍將欒書和楚國令尹子重,最終晉楚雙方各派使臣,在宋國國都的西門外簽訂了和平協議,約定從此以後要同恤危害,彼此不再兵戎相向。歷史上將這一次會盟稱為第一次弭兵會盟。

第一次弭兵會盟之後,中原度過了幾年相對和平的時期,國與國之間沒有什麼大的征戰。四年之後,晉楚之間爆發了鄢陵之戰,這場戰役宣告了第一次弭兵盟約的失效。楚國在鄢陵戰敗,此後在與晉國的對抗中一直處於劣勢;而勝利後的晉國也陷入了內亂之中,先是

“三郤”被殺,隨後晉厲公被欒書和中行偃弒殺,好在有晉悼公這個雄主橫空出世,晉國的亂局才安定下來。

湛阪之戰後,楚國的實力遜於晉國,又時常遭受吳國的襲擾,很少參與中原事務;而晉國由於六卿勢力膨脹,公室大權旁落,國力在內鬥中不知不覺地被削弱。在這種背景下,晉、楚兩國都希望有一個相對緩和而平靜的外部環境,讓他們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的問題。

此時晉國的中軍將是趙武,楚國的令尹是子木(屈建),宋國左師向戌和他們兩人的私交都很好。向戌想效仿當年的右師華元,也促成晉楚兩國的弭兵,一方面各國都能得到調整、恢復,另一方面也能為自己博得名聲。

向戌先去了晉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趙武。

趙武與晉國的卿士們商議,韓起說:

“戰爭對於百姓來說是禍事,對於國家財政來說是蛀蟲,對於小國來說是大災難。現在有人提議要消除戰爭,我們就算不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要答應。如果咱們晉國不答應,而楚國答應了,他們就會一次來號召諸侯,到那時晉國的盟主地位就難保了。”

晉國答應了向戌的請求。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二百五十三)

向戌又前往楚國去找令尹子木,和他說了相同的話,楚國也接受了向戌的提議。

向戌馬不停蹄地來到齊國。齊國的大夫們意見不統一,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陳文子說:

“現在晉國和楚國都同意弭兵,咱們齊國又怎能不答應呢?如果其他諸侯都說要消滅戰爭,唯獨齊國不同意,百姓就會離心,以後還怎能領導他們呢?”

齊國人也接受弭兵的建議。

向戌最後來到秦國,秦國對他的提議也表示贊同。

於是,晉、楚、齊、秦四個最大的諸侯國發表聯合公告,召集大家在宋國舉行會盟。

公元前

546年五月二十七日,晉國的趙武率先抵達宋國。二十九日,鄭國大夫良宵到了。六月初二,魯國的叔孫豹、齊國的慶封、陳文子、衛國的石惡也到了。晉國的智盈(荀盈)比趙武來得晚,六月初八那天到達宋國。

楚共王的兒子公子黑肱於六月十六日到達,他前來的目的是和晉國商定弭兵的相關條款,能夠代表楚國作出決斷的令尹子木在陳國等候訊息。公子黑肱與晉國的羊舌肸商議得差不多了之後,向戌動身前往陳國,把談好的條件告訴了令尹子木。

子木對向戌說:

“楚國和晉國各自都有盟國,以後楚國的盟國要向晉國朝覲,晉國的盟國也要向楚國朝覲。”

子木這番話的意思是,楚國和晉國一起擔任盟主,其他諸侯國需要同時聽從這兩個國家的命令,向他們納貢。

學200個哲理小故事,少走彎路

牛哄哄一家人

購買專欄

六月二十四日,向戌回到宋國,把令尹子木的話帶給趙武。

趙武說:

“晉、楚、齊、秦四個國家的地位對等,晉國不能指揮齊國,就如同楚國不能指揮秦國一樣。如果楚國的國君能夠請秦國國君駕臨敝邑,那麼我們晉國的國君也會設法請齊國國君前往楚國。”

趙武認為,晉國和楚國是無法指揮齊國和秦國的,其他小諸侯國力量有限,可以按照令尹子木的建議來處理,但是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齊國和秦國。

向戌這幾個月非常辛苦,不停地奔波於幾個國家之間。六月二十六日,他又到了陳國,向子木覆命。子木派人向楚康王請示,楚康王說:

“那就放下齊國和秦國,其他國家就照此辦理。”

七月初二,向戌回到宋國,把楚國的決定告訴了晉國和楚國的代表。趙武和公子黑肱連夜商議,統一了盟書的措辭。

七月初四,子木從陳國來到宋國,陳國的孔奐和蔡國的公孫歸生陪同子木一起抵達,曹國和許國也各派大夫來到會盟地點。

邾國和滕國的國君楚國人到達之前已經親臨,至此,第二次弭兵會盟的與會國代表全部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