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朱元璋要飯的出身,父母兄弟基本都餓死了,他命比較硬,做了和尚有了化緣的資格,這才勉強活了下來。

劉邦混得再差,那好歹也是一個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村長。

你們村長就算再窮困,手裡也是有幾個小錢的,每次出來巡視村裡的工作,那身後面都有一票小弟。

由此可見,劉邦的起點是要比朱元璋高的。兩個人都創造了一統江山的局面,起點更低的朱元璋,顯然更加不容易。但是從能力上來說,劉邦也是更強一些。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劉邦有本事的發小很多,這不是偶然。

劉邦起義的過程中,他那幫小弟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大多數都能成為劉邦的高階軍事將領,難道他們天生就是將帥之才嗎?

就算他們有才,也不可能全都生在一個村子裡吧?而且這幫有才的人還都跟著劉邦混,這老天爺安排的未免有點太過分了。

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史記》

其實這並不是偶然事件,其實劉邦的這幫發小,要看是在跟誰混,才知道他們將來有怎樣的前途。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如果他們沒有跟著劉邦混,可能他們一無是處,啥也不是。可是他們就是堅定了信念,一定要跟著劉邦混到底,所以他們都混出了名堂來。

成長的過程,才是這幫人成才的關鍵。劉邦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給他們一點點積攢帶兵打仗的經驗

,而且劉邦本人也具有這方面的才能,自然可以培養出一幫厲害的兄弟們。

所以我們看劉邦的發小中,曹參、周勃、樊噲、盧綰、灌嬰,哪個不是蓋世名將呢?周勃一個吹嗩吶的,樊噲一個殺狗的,如果沒有劉邦的帶領,他們做夢都不可能成為大將軍。

朱元璋在這方面當然也不簡單,是他的發小出色的並不多。其中比較厲害的就是湯和跟周德興。

不過湯和出道的時間比朱元璋還早,朱元璋做和尚的時候,湯和就已經是千總了。

周德興的確是朱元璋一手栽培出來的,他小時候就跟朱元璋玩得好,應該是一起把地主家的牛吃了的同夥之一。朱元璋回去招兵的時候,他就主動參戰了。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劉邦果斷放棄軍權,依舊奪取天下。

在劉邦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那就是遇到韓信的時候。當時劉邦被項羽分封到了蜀地,手底下計程車兵完全喪失了戰鬥的信心,逃走了很多。

這個時候劉邦也是破罐子破摔,他認為只要核心成員在,他就能勉強過日子。這個時候他似乎已經放棄了奪取天下的想法。

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史記》

可是有一天士兵告訴劉邦,蕭何也跑了。劉邦這才嚇傻了,蕭何這個大管家跑了,那自己根本就玩不轉,連過日子的能力都沒有。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還帶了韓信過來。劉邦是喜極而泣,決定擁護蕭何的所有建議。結果蕭何說把兵權都交給韓信,讓他做大將軍。

劉邦嚇得差點沒被一口水給嗆死,不過這是蕭何提出來的建議,劉邦必然要重視。

結果劉邦果然是把所有兵馬都交給了韓信,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試想一下,當時劉邦這麼做,其實就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韓信手裡

,韓信稍微有一點歪腦筋,那劉邦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在彭城之戰戰敗後,劉邦更是徹底不管軍隊了,讓韓信和手底下的將領們去拼殺好了

,這種心態也是帝王所應該擁有的。

而朱元璋是絕對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的,他始終都牢牢掌控著大軍的軍權。如果李善長提建議,讓朱元璋把軍權都交給徐達,那估計李善長和徐達都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所以說手握大權,並不代表這個人就足夠厲害,相反劉邦這種敢於放權的人,似乎境界更加高。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劉邦對歷史做出改革,而朱元璋開歷史倒車。

秦始皇搞了郡縣制,使得天下人反秦的時候,老嬴家沒有諸侯王出面幫他解決問題。項羽搞了分封制,導致天下被諸侯王們各自霸佔,完全處於分裂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對這兩種制度作出了一定的改革和結合。

他是一邊搞郡縣制,一邊搞分封制,這麼一來中央朝廷管轄的地方依舊是最大的,同時還有老劉家的諸侯王們會及時出面幫助中央朝廷平定叛亂。

劉邦最初分封的幾個異姓王,結果都被他給搞掉了,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世上只有老劉家的王爵,否則跟項羽的分封制沒什麼差別了。

此後一千多年,分封制逐漸被歷史所淘汰,就算是搞分封制,地方王爵也沒有什麼實權。比如說宋朝的宗室根本就沒有什麼權力,也沒有封地,只是被國家養著而已。

可是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再次搞起了分封制。

他希望讓自己的龍子龍孫都能夠成為地方上的土皇帝,所以他一口氣分封了二十幾個兒子為王。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王自北平入奔喪,聞詔乃止。時諳王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憚燕王強,未發,乃先廢周王橚,欲以牽引燕。於是告訐四起,湘、代、齊、岷皆以罪廢。王內自危,佯狂稱疾。泰、子澄密勸帝除王,帝未決。——-《明史》

這些兒子全都到地方上以後,他們可是擁有實權的。

尤其是北方的燕王、寧王等,更是手握重兵,完全有實力跟中央朝廷對抗了。

這顯然就是在開歷史倒車,郡縣制已經實行了一千多年,為什麼老朱還要重新將分封制給拉出來呢?顯然這就是他的私心在作祟。

他認為即使將來有人造反,那也是老朱家的孩子造反,反正都是自己的子孫後代,誰來當皇帝都一樣。其實他沒有考慮過,一次造反,會引發多少無辜百姓的死亡,他也不會去考慮這件事。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總結:朱元璋更不容易,整體而言劉邦更強。

朱元璋發家致富的路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正是開局一個碗,後面全靠自己的努力。所以說朱元璋的起點更加艱難。

劉邦被評為封建王朝最優秀的皇帝,這的確不是蓋的。劉邦身上除了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外,還有一種懂得取捨的能力。

一般帝王都捨不得的權力,他卻能夠在合適的場合下暫時捨棄。這種大智慧,普通人是真的趕不上。人家巴不得大權在握,他卻敢將身家性命交給一個剛認識不久的人。

參考資料:

《史記》

《明史》

劉邦和朱元璋誰更不容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劉邦好歹是個村長

明朝那些事兒(新版套裝 全套共7冊,3種封面隨機發貨)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