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看透人心,亂世中人皆尋明君投奔,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真聰明

在戰亂年代,會有很多英雄好漢趁亂而起,爭奪天下,他們紛紛招賢納士,謀臣良將們也會良禽擇木而棲。可有一人,反其道而行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此人看透人心,亂世中人皆尋明君投奔,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真聰明

和洽

他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太常和洽。

和洽在人才輩出的三國來說是個籍籍無名之輩,可他的亂世儲存自己的本領卻是無人能及的。他本是東漢末年汝南人氏,年輕時被郡守舉孝廉,受到大將軍何進的徵召,可被他婉言謝絕了。還是繼續在汝南郡做他的田舍郎,等到董卓作亂,天下狼煙四起之時。

四世三公的袁紹趁亂在冀州佔有一席之地,他派人來到汝南郡招募士大夫,當時汝南郡中的很多士大夫都慕名投奔了袁紹,可唯獨和洽不願意去,知己好友問他是何緣故,說道:“袁本初天下聞名,寬厚得眾心,兵強馬壯,是一個值得輔佐的明主啊”。

和洽答道:“冀州地勢過於平坦開闊,易四面受敵,加上百姓富足強壯,必引來群雄覬覦,袁紹憑藉著冀州,雖說能稱霸一方,但當今天下群雄並起,跟著他未必能有圓滿的結局。而荊州劉表雖無遠大志向,卻能愛護百姓,愛惜人才,再加上地勢險阻,山貧民弱,是個容易依靠的地方。”

此人看透人心,亂世中人皆尋明君投奔,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真聰明

劉表

就這樣和洽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南下荊州依附劉表,劉表本是名士,所以他也很尊重和洽,並以上賓之禮來對待他。和洽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但過了不久,他就又說;“當初我沒有選擇袁紹,是想避開冀州這個是非之地,但是劉表並非明主,和他待久了就會身陷險境。”

因為必然會有小人混在朝廷之中挑撥離間,而劉表不能分辨,這樣我們就會有口莫辯。於是和洽又帶著親族離開了襄陽,繼續南渡來到了沒什麼紛爭的武陵郡安定下來。

過了數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率軍南下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荊州,曹操徵召荊州郡內名士為朝廷效力,此時的和洽才願意出山,接受曹操的徵召,成為他的丞相掾屬。

但筆者估計和洽本來是不願意的,但他知道曹操的為人,曹操一向對不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手段都是趕盡殺絕,決不能讓對方為敵人所用,所以和洽沒有像第一次那樣拒絕曹操,而是坦然接受。

當時的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所以也不會有多少人記得住一個小小的和洽,他還是奉行自己的一套亂世之道,一切謹言慎行,功名利祿皆浮雲,亂世中最重要的是儲存自己,儲存族人。

此人看透人心,亂世中人皆尋明君投奔,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真聰明

曹操

此後的一生和洽都在曹魏度過,歷輔佐曹操祖孫三代人,最終在魏明帝曹睿時官至太常、光祿勳。和洽一生清貧,還要時不時賣掉田宅才勉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