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109年前的今天,京師圖書館在北京廣化寺正式開館接待讀者,它就是今天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匯聚了古今無數智者思想的書頁空間裡,似乎蘊藏著世間古往今來的秘密。這些秘密原本只為少數人所知,因為圖書館的存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觸手可及。

伴隨著書籍形態的變遷,曾經以廟宇、樓閣、超大建築存在的圖書館實體,也可以幻化成數字圖書館——即便如此,圖書館的故事也還遠遠沒有結束。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藏書樓 少數人的智庫

圖書館的萌芽起源於何時?

這恐怕要回到書籍最開始的模樣去尋覓。

“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尚書·多士》裡的一句話,闡明殷商的先人已經有了冊典。冊典就是簡書,更確切地說,是以甲骨文形式儲存的書籍。有觀點認為,

我國圖書館的起源應追溯至殷商時代

。安陽殷墟是我國最大的甲骨文發現地,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的窖穴裡,共計出土甲骨約15萬片。甲骨片上篆刻的內容包羅永珍,涉及商代社會祭祀、狩獵、農業、天文、軍事等方方面面,完全能擔當起圖書館的雛形。而在殷商時代結束後的三百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也建立起了一個圖書館,迄今仍有兩萬塊泥板書被儲存在大英博物館。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泥板書

我國從西周時起,就有專司管理古籍,以及專存古籍的建築如“故府”和“盟府”;秦統一六國後,特設“柱下史”的職位專管藏書,專門的藏書地點安置在咸陽阿房宮的“秘書閣”;到了漢高祖劉邦的時代,皇家圖書館已經擴充為石渠閣、天祿閣和麒麟閣;按照《隋志》的說法,到了漢成帝時,藏書數量已達“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除了官府的“文閣”,藏書機構還散落於寺觀、書院以及私人空間。

在西方,圖書館大部分時候同樣成為上層階級知識壟斷的智庫。無論東西,圖書館所藏有的知識都曾是一種少數人孜孜以求和盡力儲藏的智慧資本。

公共圖書館 面向民眾開放啟迪民智

第一座現代“公共”圖書館的頭銜或許應該授予科西莫·德·美第奇在1444年建造的聖·馬可圖書館,它的出現打破了歐洲社會修道院圖書館長期壟斷知識傳播的局面。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美第奇家族圖書館

中文裡的“圖書館”出自日文“図書館”,1896年9月,梁啟超在其主編的《時務報》上刊文,首次使用了“圖書館”一詞。而“圖書館”一詞第一次被官方檔案正式採用,是在1904年清政府頒發管學大臣張百熙制定的高等教育綱領《奏定大學堂章程》裡——“大學堂當置附屬圖書館一所……”1898年京師大學堂一成立,即有藏書樓的設定。1902年京師大學堂重建,藏書樓得到迅速發展,且不久即改稱圖書館,這也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圖書館。

1910年5月,武昌文華公書林成立,秉持建立“一所不僅供學生用也供大眾用的圖書館”的理念,旨在啟蒙民眾,標誌著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誕生。

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興建京師圖書館,館舍設在北京什剎海後海北岸廣化寺。然而直到清帝遜位之日,京師圖書館始終沒有正式接待過讀者。辛亥革命後,京師圖書館由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並將其改名為國立京師圖書館,於1912年8月27日開館接待讀者。它就是現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20世紀初,隨著各省相繼成立圖書館,圖書館的名稱開始在社會上通行。

數字圖書館 海量電子化資訊穿越時空

1984年,美國學者K。E。道林在其所著的《電子圖書館:前景和程序》中最早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當時稱為電子圖書館)的概念,彼時還是區域網和都會網路的時代,但圖書館的嶄新形態已經足夠讓人激動。1992年,美國聯邦政府釋出了《資訊基礎建設與科技法案》,首次以法案形式界定了數字圖書館的含義、功能和技術應用的範圍,歐洲各國政府緊隨其後,接著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也相繼投入開展本國的數字圖書館開發。

我國對“數字圖書館”的開發開始於1995年,這是一個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參與的數字圖書館應用型專案;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62屆國際圖聯大會上,數字圖書館成為一個討論專題;1997年“中國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專案”由文化部向國家計委立項,成為國家重點科技專案,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6家重要公共圖書館參與其中;1998年在國家科技部的支援和協調下,國家863計劃智慧計算機系統主題專家組設立了數字圖書館重點專案——“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同年10月,國家文化部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啟動了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並於第二年完成了“數字圖書館試驗演示系統”的開發。成立後的國家圖書館文獻數字化中心,掃描年產量3000萬頁以上。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數字圖書館”即數字化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系統,具有資源數字化、流通網路化、管理自動化、資源共享化等基本特徵。簡單來說,數字圖書館就像是沒有圍牆的圖書館,海量的電子化資訊的倉儲空間,能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使用者透過網路即時訪問、獲取資訊。

從藏書樓、公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圖書的永恆屬性不曾改變,在“雲端”繼續為人們提供更多智慧服務。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2019年9月8日,公共數字文化展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開展。圖為數字圖書館體驗區。

你知道嗎

圖書架分類字母為什麼沒有L、M、W、Y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圖書的讀者,經常在圖書館的書架間上下求索,或許你會發現:圖書架的分類字母中,沒有L、M、W、Y這四個字母,這是為什麼呢?

圖書館的書籍管理與分類是一門學問。我國古代的書籍分類按照四部分類法,即經、史、子、集。其中,“經”一般包含經典著作,“史”顧名思義為歷史哲學,社會科學在“子”的項下,自然科學歸於“集”,此外還有非以上書類的綜合圖書,即“類書”。這種分類方法在當時固然先進,但是隨著近現代圖書數量和種類的變化,亟須更科學的分類法來指導圖書館管理者操作,而科學的圖書館分類法,一般需要具備目的明確、語詞新穎、類目詳盡、易於擴充、有比較詳細的索引等特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就是這樣一部操作指引,是圖書館及資訊組織機構工作者必須掌握的文獻、資訊檢索和組織工具。《中圖法》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等級列舉式分類法。五個基本部類,以國際通用的基本學科劃分和專業劃分為依據,同時考慮習慣的知識領域劃分,設定了22個基本大類;標記符號,採用拉丁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制標記,可根據大類的實際配號需要再展開一位字母標記二級類目。

暫時未納入的L、M、W、Y這四個字母編號,也是靈活變通的一種方法,考慮到快速迭代的技術與知識體系,這四個字母要預留給未來的擴充空間。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世界之最

最古老、最有魔力、最孤獨

圖書館也有個性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在旅遊分類裡細化出“人文旅遊”的今天,最能體現一個城市人文氣息的圖書館,也越來越多地被納入景觀的範疇。以下列舉幾個有趣的世界之最圖書館,以一粟觀滄海。

最古老的圖書館

前文提到的伊拉克境內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儲存完整得益於書籍的泥板質地。高達上萬冊的泥板書籍,涉及文學、語言學、哲學、占星學、醫學、數學等門類,每塊都精心刻錄了題簽,有的還刻有圖書館主人——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公元前668年至公元前627年在位)的名字。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也館藏於此。

最有魔力的圖書館

位於愛爾蘭的聖三一學院圖書館,和英格蘭的大英圖書館和牛津大學圖書館並稱為“歐洲最古老的三大圖書館”。因為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此取景拍攝,使其成為了世界哈迷心目中最有“魔法力”的圖書館。聖三一學院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室圖書館,近20萬冊書籍館藏中不乏愛爾蘭的國寶級文物。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哈利波特圖書館取景地

最孤獨的圖書館

沒有行車道和人行道,只有光腳踩著沙,一步一腳印,如此行走上幾百米才能抵達的海邊圖書館。回望腳印,儼然一個人孤獨的讀書時光。位於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的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在2015年5月向公眾免費開放。圖書館的外形宛如天地間一塊孤獨的石頭。或許,讀書是一件孤獨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個體與世界聯絡在了一起。

109年前的今天,國圖前身開館!關於圖書館,這些你未必知道

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

視覺中國供圖

北京日報

|

作者 艾慄斯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