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涼好所在?江蘇淮安黃崗遺址現6600年古人席子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臺灣“旺報”報道,大陸江蘇的古人何時開始用席子的,古人的席子長什麼樣?近日,據大陸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指出,考古人員從江蘇淮安的黃崗遺址發現一塊距今約6600年的席子,這也是江蘇境內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塊席子,約25平方公分的編織物,因年代久遠,已經有些炭化發黑,但縱橫交織的紋理清晰可見。

納涼好所在?江蘇淮安黃崗遺址現6600年古人席子

江蘇境內發現目前最早的一塊席子,因年代久遠,有些炭化發黑。(取自新浪微博@中國數字科技館)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甘恢元表示,這塊席子是在黃崗遺址內一個傾倒垃圾的灰坑裡發現的,出土時,席子大部分已經爛掉,與一些陶鼎、陶釜碎片和炭化的動物骨頭在一起,考古人員將席子的樣本送到美國貝塔實驗室經過碳14測量後確定,它製作年代距今約6600年。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表示,研究團隊將席子送到美國貝塔實驗室經過碳14測量,檢驗報告出爐後確定,它的製作年代距今約6600年,處於黃河中游地區的“仰韶文化早期”,是目前江蘇出土最早的一塊席子,從紋理上看,像是蘆葦或竹子製成,但目前該席子仍處保護階段,所以暫不能確定具體材質。

納涼好所在?江蘇淮安黃崗遺址現6600年古人席子

席子的發現,說明此地古代植被茂密、水草豐富,圖為農戶在加工草蓆。(新華社資料照片)

甘恢元說,這塊席子的使用功能還有待考證,可能是做涼蓆,也可能是盛放器物的,例如用來擺放剛做出來的陶坯,因為與席子一起出土的陶器中,有的底部帶有一些印痕。

遠古文化完整掩埋

黃崗遺址位於大陸江蘇北部黃河泛區,從宋朝至晚清,黃河帶來的泥沙年復一年地覆蓋堆積,把這裡的遠古文化遺存完整地掩埋在地下,從地層出土的陶器、骨器和動物骨骼中,考古學家們可以大致復原先民們上千年的生活狀態,其中陶器作為日用品,不僅有鮮明的文化特徵,而且演變較快,可以幫助考古學家判斷年代。

左證青蓮崗文化

甘恢元說,在黃崗遺址的南部,文化地層中夾雜著很多層黑色淤泥,顯示遺址周邊水位變化頻繁,曾多次上演水進人退、水退人進的場景,在距今約6500年前,人類曾離開過這裡,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又有人類在此定居,從器物演變來看,新來者很可能並不是原本居民的後裔,在此定居一段時間後他們也全部離開這片家園,原因卻仍是個謎,戰爭、瘟疫、自然災害都有可能。

納涼好所在?江蘇淮安黃崗遺址現6600年古人席子

據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介紹,席子可能是用植物做的。(取自新浪微博@新京報我們影片)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表示,席子的發現,說明這裡在古代植被茂密、水草豐美,古人獲取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生活模式也很多樣,另外出土的幾千片彩陶片上繪製的人像載歌載舞,呈現當時無憂無慮的田園牧歌式樣生活。

黃崗遺址的器物,與距之約20公里的青蓮崗遺址的器物基本一致。1950年代末,青蓮崗遺址發現時曾轟動一時,但由於遺址核心區被破壞,“青蓮崗文化”雖獲命名,但在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納涼好所在?江蘇淮安黃崗遺址現6600年古人席子

黃崗遺址部分陶鼎、陶釜碎片。(取自淮安日報)

黃崗遺址的發掘,為青蓮崗文化的論證研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林留根說,青蓮崗文化繼承順山集文化,又為龍虯莊文化找到部分源頭,這對於考古人員研究淮河流域的文化有很大幫助。

小靈通青蓮崗遺址

青蓮崗文化遺址位於大陸江蘇省淮安市宋集鄉青蓮村,從1951年被發現後,到1958年間,南京博物院進行過四次調查和一次發掘,因在青蓮崗發現而得名,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出土器物包括石器、陶器、炭化後的秈稻粒及漁獵用具等,同時發現有紅燒土建築殘跡,距今約6000至7000年,另外有兩個陶製的井圈,距今約有兩千多年。青蓮崗遺址的發現,對考古大陸遠古文化提供重要資料,其將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中原黃河流域等原始文化聯絡起來,完整大陸新石器時代文化體系,為大陸原始社會史、古代文化史、藝術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