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夢想則是根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慾望。如果人沒有了慾望,那現在我們還過著像動物一樣衣不蔽體的生活。其實,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每在幹一件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前提和一個所期望的達到的目標,而影響這些的,就是慾望。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東施效顰”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東施見了覺得很美,於是在鄉里走過時她也捂著胸口,皺著眉頭。村裡的富人看見她這樣,都緊閉大門不願見她;窮人看見了,帶著妻子兒女躲著她。東施光知道西施皺著眉頭美,卻不知道她美的原因。

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來比喻模仿別人時,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不過回過頭來想想,東施之所以模仿西施,恰是因為她對自己現在的容貌不滿意,因此內心那份追求美的“慾望”在驅使著她去模仿西施,只是她在這模仿的過程中不著要領,反而貽笑大方。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人類是充滿慾望並受慾望驅使的動物。”而我們之所以有慾望,則是因為我們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的慾望無處不在,而正是在這無數的“慾望”的驅使下,我們才不斷地追求和超越。NBA著名球星科比為何傷病纏身還不選擇退役?那是因為他對目前只擁有5個總冠軍獎盃的現狀不滿意,那是因為他心中一直有“超越喬丹”的戰鬥慾望;袁隆平為何在耄耋之年依然紮根於稻田?那是因為他仍對目前水稻的單產狀況不滿意,那是因為在他年輕之際,他的心中就有“讓全世界人民免於飢餓“的崇高慾望;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為何一直在不停地奔波忙碌?那是因為我們對目前自己的生活條件不滿意,那是因為我們心中一直有“讓自己活得更好”的生存慾望。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心理學上,對於慾望是這樣解釋的:人類的慾望(Desire)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是世界上所有物質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

從人的角度講,它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是一切物質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物質最基本的慾望就是生存與存在。

是的,我們每天不斷地奮鬥,就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以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可以說,如果沒有慾望的存在,我們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整個社會也將停滯不前。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下面所要說的一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就能很好地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一個來自農村的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來到上海,他堅信自己能在這裡站穩腳跟,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家庭現狀,提高自己家裡的生活水平。上帝也似乎很眷顧他,在一次面試中他被一家大公司選中,從此他非常努力地工作,經常加班到深夜,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公司的老總也很欣賞他,覺得這個小夥子人又踏實,工作能力又強,所以便把自己的獨生女兒嫁給了他,並把整個公司交給他管理。此刻的小夥子覺得無比的幸福,覺得自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不過,家庭與事業上的雙豐收卻讓他開始故步自封,安於現狀,不去改進公司的管理,不去研發新的技術,最終他的公司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倒閉,自己的妻子也離他而去……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因為有“讓自己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好的”慾望,小夥子選擇在大城市中奮力拼搏,最終取得成功;而後來的安於現狀,沒有了攀登新的人生高峰的慾望,最終使他的公司倒閉。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印度20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過:“如果你摧毀了慾望,可能你也就摧毀了你的生活。”克里希那穆提的這句話是對這個事例最好的概括。

人類的慾望是多樣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構成一個複雜的需要結構,且隨著人們的生活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正是在這不同層次的慾望的驅使下,追求著更多的東西。同時,人的慾望又是無限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類的慾望分為基本生活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道德上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因為慾望得過於膨脹,而滋生出一些負面的效果來。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就比如說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一件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人經歷了先是窮得不行,後來是累得不行,如今是煩得不行。我們知道,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當下,改革各種措施不僅緩解了我們最低的生理、安全需求。助我們脫離困苦的“窮病”,但是,當下幾十年的發展卻又為我們積累了新的累病,這些很多來自於工作的疲憊、都市生活的壓力等等。

快節奏的生活、高效率的要求標準使得“文化復興”越來越重要,似乎成為能治療我們煩躁不安、患得患失的良方。人類的慾望是很大的敵人,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提出“社會交換論”,在5個相關聯的普遍性命題中,他曾提出“剝奪——滿足”命題,這一命題揭示著人們的慾望定律:人們一旦得到的獎賞夠多了,那麼獎賞的價值就變小了,可見,人們的慾望是在增加和不滿足的。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生活很好卻依舊痛苦,缺乏幸福感的問題。不是因為缺錢,而是被各種無休止的慾望所折磨。所以說,因為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而產生的慾望,可以成為驅使我們前進的動力,但如果這個慾望過於膨脹,反而會傷及自身。

人是慾望的產物,生命是慾望的延續。最原始的慾望是性慾,由於男女之間性慾的驅動,產生了人;但生命是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最原始的慾望不僅不會消逝,還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斷演變和繁殖,並以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認可、快樂、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質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現。

這些不同的慾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身上盡情表演,因而構成了多彩紛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態的人生。

心理學知道答案:你之所以有“慾望”,只是因為對現在的你不滿意

- The End -

每日更新,只為了你的享閱。

感謝你的點贊、關注、評論。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