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不是因為沒兒子,是因為兒子都夭折了!

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明熹宗朱由校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慈燃為張皇后所生,不過生下來就是個死胎。次子朱慈焴,生母為皇貴妃範氏,同樣是很早就夭折了。

三子為朱慈炅,生於天啟五年十月,天啟六年五月,王恭廠大爆炸,朱慈炅受到驚嚇,不久就夭折了,還不滿一歲。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朱慈炅夭折後,朱由校就絕嗣了,就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了。天啟七年,朱由校在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前往西苑划船遊玩,本來是在淺水的大船上喝酒玩樂。

可能一時間玩嗨了,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就跟王體乾、魏忠賢等幾個貼身太監劃小船游到了深水區,結果一不小心掉進水裡了,差點被淹死。

眾人手忙腳亂把他救了上來,苦命的朱由校,半年多年剛受了王恭廠爆炸的驚嚇,又掉水裡嚇著了,就落下了病根,一病不起了。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本來朱由校身體就開始每況愈下了,結果尚書霍維華又向他進獻了一種名為“靈露飲”的藥物,這種藥清甜可口,估計也是春藥等虎狼之藥,朱由校天天飲用。

這就是沒有嘉靖的命,害了嘉靖的病,朱由校沒吃幾天,就得了腫脹病,渾身腫脹,臥床不起來,眼看就時日不多了。

他也預感到自己的命不久矣,就召見他的五弟信王朱由檢,對朱由檢說,“來,皇帝給你做,吾弟當為堯舜。”遺詔命令朱由檢繼位。八月二十二日天啟帝朱由校駕崩,二十四日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天啟朱由校的兄終弟及,在古代的禮制中是合乎法理的。以明朝的慣例,一般是尋找皇帝最親近的同輩兄弟進行繼位的,遵循的是“國有長君,社稷安定”的傳統。

比如正德無子,就以他的堂弟朱厚熜繼位。朱由校有兄弟六人,很不幸就只有老三朱由校、老五朱由檢長大了,其他都早早去世了。所以朱由檢很自然地獲得了第一順位的繼承權。

古代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從親近的親王兒子中,選一位過繼到皇帝的名下,作為嗣子,用以繼承皇位,但是這種情況在明朝是沒有出現過。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明朝採取的是不分嫡庶,立長為尊的傳統,這在整個古代都是很少有的,為了避免嫡庶之爭,明朝的另一個慣例就是長子為太子,太子的母親受封皇貴妃,地位跟皇后差不多,庶子自然晉升為嫡子了。

朱由校為什麼皇子那麼少,並且都早早夭折了呢?

其實在整個明朝,皇帝的子嗣都很單薄,尤其是從弘治帝朱佑樘以後,皇帝的兒子都不多,早夭的多,留存在世的就比較可憐了。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一方面是古代小孩子的存活率就很低,另一方面傳說明代紫禁城水土不好,再加上後來的皇帝養尊處優,身體素質都差,生出健康孩子的機率就更小了,所以子嗣不興旺了。

對於朱由校來說,明史中說是由於魏忠賢和客氏荼毒後宮,為了自己在朱由校跟前的榮寵,不惜毒害后妃,讓朱由校的妃子難以生下孩子。

這種說法很不要臉,感覺是“東林君子”的刻意抹黑,魏忠賢和客氏能夠從內宮的爭鬥中脫穎而出,都是人精一樣的人物,不會腦殘到不知道朱由校死後,如果沒有皇子,誰會獲得繼承權。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一個是從小就被東林黨毒害的親王,一個是自己從小培養親近的皇子,魏忠賢和客氏選擇哪個?用屁股都能想清楚吧。

魏忠賢他們一定並且必須要讓朱由校有皇子誕生,培養長大以繼承皇位,就是最菜雞的皇子,都比朱由檢繼位強吧。

明朝很有意思,對文官越不聽話的皇帝,子嗣越單薄,明武宗朱厚照,一心想扶持武官,刨文官的祖墳,結果自己落水而死,連個兒女都沒有留下來。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明世宗朱厚熜,把文官玩弄於鼓掌之中,但是沒有對文官產生根本性的危害,所以堪堪留下一個獨苗朱載垕來繼位。

明熹宗朱由校,力圖收回權力,殘酷打壓東林黨,重用閹黨勢力,結果就步了朱厚照的後塵,落水不治而死,這裡面的內幕,你細品!

最後我們來說說關於朱由校的幾個黑歷史,有種說法是朱由校是個文盲,為什麼是文盲呢?說是萬曆不喜歡他爹太子朱常洵,所以太子府沒有老師,就沒人教朱由校讀書了。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傳這種謠言的人,腦子真是缺根弦啊,在明朝一般負責太子教育工作的是“詹事府”,詹事府的官吏一般是四品以下的官員,他們的任命大都出自內閣和吏部,皇帝也就是批覆一下。

即使說萬曆怠政,不批覆詹事府官員的任命,那太子府也是有一套屬官的班底的,何來沒有人教導皇孫的說法呢。

另外,皇帝不喜歡兒子,但喜歡孫子的情況,歷代也就出現了兩個,一個是宣宗朱瞻基,另一個就是朱由校了。他的母親去世後,萬曆親自安排李選侍照顧皇孫,怎麼可能不安排人教導皇孫呢!

明熹宗朱由校,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是因為沒有兒子嗎?

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明史+大唐史+大清史 唐朝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書籍 通俗說史 明朝那些事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