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從哪來

閱讀時間從哪來

今天看了一篇英文文章,主要是講深度閱讀的,裡面生詞太多,我讀得不太順暢,但最終我耐下心來慢慢的讀完了,感覺裡面的有些觀點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讀書不流於表面,進入文章作者的邏輯,還有心流狀態,都這都是老生常談。在此不再過多贅述,只談讀書不流於表面,因為我發現流於表面還是我最大的缺點。

前段日子,我認識到自己讀書有點太快,甚至為了求快而不求甚解。讀一些消遣的書,或者不太重要的書時,這樣的閱讀習慣無可厚非,快可以說是一種優點,它可以讓我快速的得到我想知道的資訊。

但對於專業類書籍或是重要檔案時,這樣的閱讀習慣卻非常不可取。快速瀏覽和閱讀固然讓我在瞬間瞭解了事情的大概,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對檔案和書籍瞭解的不透徹,不深入,不細緻,而且有時候會漏掉很多的重要事項。

尤其是近來,當我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結了閱讀的過程和效果,我發現如果針對一些高深的專業的資料進行閱讀,有時候會產生不太理解的現象,那些字都認識,但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含義時,會因為我們的瀏覽和速讀而被自動忽略。

結合今天的閱讀和前幾天的覺悟,下步還是要培養自己精讀的習慣,真正的沉下心來,逐字句的進行閱讀,理解具體字句的涵義,摸清文章的脈搏,掌握文章的要義和主旨,不遺漏任何重要的資訊。

還有一個觀點是閱讀時間的保證。文章從一個非常規的角度論述了日常閱讀時間的獲得,文章認為我們以前總是認為我們要抽出時間來閱讀,所以閱讀總會有一種被動的割裂感。

但我們為什麼不把閱讀作為一天的最重要的事項呢?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暫停,但之後要迅速回歸閱讀;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也把這段時間作為閱讀的暫時停止,之後我們也要迅速回歸閱讀。把閱讀作為最重要,最根本的事情,當我們被打斷之後一定要心裡有根弦,時刻記得最根本的事情是閱讀。

看到這樣的論述,我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前我們總是說要擠出一些時間閱讀,但如果我們是說要擠出一些時間做其他事情呢?觀念的改變突然好像整個天地都變了,我們竟然那麼多的時間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