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如果你心甘情願為一個人所用,那麼只能說明這個人知道你的需求,並且能夠迎合你的需求。真正強大的管理者,不是靠強勢的壓迫,而是靠影響力達到雙贏的。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史記·蕭相國世家》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蕭何和劉邦是老鄉,比劉邦還要年長一些,他家族在豐沛之地的影響力,絕不比劉季差。劉邦還是布衣的時候,蕭何就已經是沛縣的主吏,主要工作是考核官員的進退,因此,我不得不懷疑劉季能夠成為泗水亭長,恐怕這裡面,離不開蕭何的鼎力相助。按道理講,蕭何既是劉邦的貴人,又是蕭何的大哥,應該是劉季跟隨在蕭何身後,唯蕭何馬首是瞻才對。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史記·蕭相國世家》

劉邦為布衣的時候,經常惹是生非,自然少不了有些人對他心存忌恨,而這冤仇都被當時已是主吏的蕭何所化解。豐沛之地的豪強雍齒、王陵等人早就看劉邦不順眼,如果不是蕭何處處袒護,恐怕劉邦早就被人收拾了。等劉邦做了泗水亭長,蕭何經常在劉邦左右,看上去蕭何直接成了劉邦的小弟,這是不是有些奇怪?只有分析蕭何的需求,我們才能理解蕭何的奇怪行為。那麼蕭何的需求是什麼呢?是升官發財嗎?

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史記·蕭相國世家》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蕭何的業務能力很強,御史考核沛縣官吏,蕭何排名第一,因此御史打算推薦蕭何提幹,但蕭何拒絕了,秦代沒有科舉制度,想升官晉級,主要的方式就是靠上官的推薦,但蕭何拒絕了,主動放棄了晉級的機會,這說明什麼?說明他不想離開沛縣,為什麼不想離開呢?蕭何年紀比劉邦還大,也就是年近半百,這時候的人進取心已經消退,躺平的心理或者說守成的想法佔據了主導。他不想折騰了,沛縣挺好的,家族勢力均在這裡,至於蕭何跟從劉邦,是為自己留後路,你說跟從可以,你說培養也行,目的就是讓自己有個好的結局而已,你說他有什麼大智慧,抱歉,我沒看出來!蕭何跟著劉邦混,出問題了劉邦砍頭,劉邦如果發跡了,我蕭何就是第一功臣,蕭氏一族同樣可以雞犬升天。

接下來說說張良。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祖輩世世代代在韓國做丞相,如果秦沒有滅六國的話,張良就是韓國丞相的不二人選。秦滅六國,第一個就是韓國,一個內史就把韓國滅了,張良不僅失去了入仕的機會,也失去了弟弟。張良他不缺錢,但除了錢之外,他失去了一切,一個風度翩翩的貴公子,成了無人問津的落魄之人,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讓張良成為了一個復仇者,他的人生只有一個目標:復仇,具體的內容只有兩個字:亡秦。

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史記·留侯世家》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張良最開始想用自己的財富,去招募死士,執行刺殺秦始皇的任務,他認為殺死了秦始皇,就達到了自己亡秦的目的。但在博浪沙的刺殺失敗了,滄海君被殺,張良逃到了下邳避禍。他知道殺死嬴政,並不能亡秦,憑藉一個人也無法亡秦,因此張良開始搞起了組織建設,用自己的財富,去救濟那些反秦義士,聯絡天下人之力,為了共同的目標:亡秦,而一起努力奮鬥,從單打獨鬥,到了拉幫結派,張良實現了一次飛躍。但張良發現,自己救助的很多人都難成大器,他們要麼目光短淺,要麼狂妄自大,並不聽自己的建議。

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史記·留侯世家》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張良曾經做了韓王成的左徒,但是韓王成不過是個無能之輩,張良自己又不是軍事家,因此韓國復國沒有多久,就被秦軍打得潰不成軍。張良一直在尋找主公,他在去投靠景駒的路上,遇到了劉邦,於是被劉邦收編了。劉邦沒有殺了張良,而是想利用他在六國貴族中的影響力,為自己所用。而張良則四處宣揚,說劉邦不是個凡人,自己和別人說謀略,沒人能聽懂,而劉邦都能聽懂,還可以採納。張良想找到一個能夠實現自己滅秦願望的人,劉邦就是他認定的那個人,只有劉邦才能幫助自己達成目的,成就他人完善自己,這也是張良屈尊降貴,能夠輔佐劉邦的原因。

最後說說韓信。韓信出身比劉邦更低,劉邦做了泗水亭長,而韓信則在南昌亭長處混吃混喝。

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史記·淮陰侯列傳》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韓信才是真正的市井之人,他經常跟著別人混吃混喝,自己又沒有正當的營生,既不去經商也不去務農,因此大多數人都看不上他,不屑於和他交往。他在南昌亭長家中混吃混喝幾個月,南昌亭長妻子看不慣韓信,於是並故意把飯提早做好,大家都吃完了,等韓信來的時候,已經沒有飯可吃了。韓信知道這是人家嫌棄自己,儘管憤怒也別無他法,於是就再也不去了。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等到項梁在江南起兵,韓信知道屬於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便帶上寶劍,投靠到項梁麾下,但也沒展示力才能的機會。項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敗後,韓信歸屬項羽,作為項羽的郎中參與軍事,但他數次獻策也沒有被項羽所用。韓信知道,如果自己繼續在楚軍待下去,也不會再有機會。漢軍入蜀後,韓信離開楚軍投靠到漢軍,但也沒有獲得什麼機會。韓信是個打工的,他就想找一個好老闆來發揮自己的作用,顯然項梁、項羽都不是這樣的老闆,韓信在他們手下只能當個普普通通的職員,想做總經理,這輩子恐怕都沒有希望。但在劉邦手下,經過夏侯嬰和蕭何多人的考察之後,劉邦給了韓信機會。

帝王心術:漢初三傑為什麼心甘情願為劉邦所用?

因此,蕭何如果不跟從劉邦,窮其一生不過是沛縣的一個主吏;張良如果不跟從劉邦,一輩子都是個落魄公子和逃犯;而韓信不過一執戟郎,最後成為楚漢戰爭中的炮灰而已。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