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有沒有後悔殺了韓信?

劉邦是第一位平民天子,有濃重的流氓氣息,雖然有善於用人,所謂“將將”的能力,但是對嫡系以外的功臣將領,也就談不到服氣與忠誠。

劉邦所封諸侯王,很多人都是之前項羽分封過的。劉邦登基前,他的身份也不過是漢中王,其地位與4年前的項羽一樣,是諸侯之長,其他異姓諸侯王對劉邦沒有上下之分,更談不上君臣之禮。劉邦的分封動作,是承認既成事實。所以很多名不見經傳的一些人,被封了王,而劉邦軍中的樊噲、曹參、蕭何等人,只是封侯而已。

劉邦有沒有後悔殺了韓信?

(劉邦只是漢中王)

在劉邦的嫡系中,有一個人例外——韓信。他被劉邦封了齊王,而且封齊王的時機,是楚漢之爭最為關鍵的垓下之戰,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應該是感到了深深的背叛與脅迫的意味。項羽被擊殺之後,劉邦立刻闖進韓信兵營,褫奪了他的兵權,並且改封他當楚王。

劉邦雖然被後人認為能夠共富貴,不吝惜封賞的帝王,但那都是慷他人之慨。當劉邦封了很多異姓王在關東後,他甚至都不敢在洛陽定都,因為他不清楚這些人會不會背叛他——劉邦心裡實際上沒有貴族式的領導,如項羽、李世民那樣的自信,他只有透過這種形式上的上下尊卑,以及兵權的統一來維持自己在團隊中超然的地位。他的嫡系人馬一般也服他,可韓信封王事件,還是深深刺激到他了。

韓信政治低能,在劉邦對他不信任的時候,他又收留了原楚國將領鍾離昧,被人告發。劉邦投鼠忌器,害怕逼反韓信。後來,用陳平的計策,藉口去雲夢澤遊玩,讓諸侯們前來會面,把韓信捉回長安去了。

劉邦有沒有後悔殺了韓信?

(劉邦的嫡系團隊)

韓信是做過齊王、楚王的人,在當時,漢朝還有很多其他異姓諸侯王,像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 、燕王臧荼 、長沙王吳芮 、韓王信,都是與韓信同級的,使得這些諸侯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劉邦對韓信的處置,一時間頗為棘手,顯得投鼠忌器。如果劉邦貿然以謀反罪殺死韓信,相信不用等到漢景帝時,劉邦時期就會發生動亂了。實際上,在韓信的遭遇前後,各個異姓諸侯王都陸續反叛,連劉邦的發小盧綰最後也反了。

劉邦在長安時,改封韓信為淮陰侯。韓信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在家中悶悶不樂。

對於自己從齊王到楚王,再到淮陰侯的封爵,韓信肯定不會舒服,加上和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這些人之前都是他的手下大將)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樊噲是個粗人,居然也會行禮?而且韓信已經被褫奪了王爵,只是淮陰侯,樊噲只呼“大王”,其中戲謔揶揄的意思太明顯了。

可想而知,韓信當時的處境有多麼尷尬,等於被劉邦的嫡系們給圍堵、監視起來了。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劉邦有沒有後悔殺了韓信?

(國士無雙:韓信)

後來劉邦出征去平叛,韓信託辭不去,想作為內應舉行反叛,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抓住殺死,先斬後奏,殺了韓信三族。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劉邦收服不了韓信,也沒有辦法做到與異姓王共享天下,一代“兵仙”,不能效力於疆場,落得個身死婦人之手。

劉邦60多歲了還在外面平叛,臨老了回到家鄉念舊,做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盡了平民皇帝心中的淒涼,沒有人可以倚重,值得信賴嗎?劉邦平叛的事,真真假假,可能借著平叛的事試探異姓王的吧。可是幾個異姓王都沒來,韓信也不來。劉邦縱然惜才,然而自己都鎮不住的一代兵仙,文弱的劉盈又怎麼能鎮住呢?

劉邦年長韓信將近30歲,他是帶著欣賞的眼光看著這個年輕的後生的,然而,即使自己被圍白登,也不願讓韓信帶兵出征,可能是要告訴韓信,即使大漢朝打爛了,依然姓劉吧。

所謂劉邦聽聞韓信被殺心中暗喜歡,且憫的原因在此吧。劉邦受傷躺在床上,看著初創的大漢朝,想起韓信的十面埋伏,可能心生憐意思:吾敬汝之才,吾悲汝之遇,吾惜汝之殤。

歷來做王的,都需要對臣下保留生殺予奪之權,韓信在討封才發兵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不能善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一句臺詞:孤不給,你不能搶。

後來,劉邦殺白馬為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