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八大諸侯怎麼成了四大諸侯?

封神世界裡四大諸侯的設定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按照《封神演義》書中所說,當時的封神世界人間界那是: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一共有八百鎮諸侯隸屬於大商,按時朝貢。又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每一鎮大諸侯,各領二百鎮小諸侯。這四大諸侯分別是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封神之八大諸侯怎麼成了四大諸侯?

按照上述人間界的設定,這很明顯是一個天圓地方的世界設定。但這樣的設定合理嗎?大商居於中間,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大諸侯和二百小諸侯,這樣的佈置在地圖上一佈置就會有問題。既然是四大諸侯,這四個諸侯的封地一定比其他小諸侯大得多,那麼這四大諸侯的封地和大商的直轄地相比應該是怎樣的呢?是大商的直轄地小得多還是差不多呢?

如果差不多,再給每個大諸侯分配二百小諸侯,那麼每一路大諸侯的實力就可能要超過大商了。這在任何一種社會形態都是不可能允許的。大商是分封制,所有的諸侯國都應該直接向大商直接負責,大商應該是要比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大得多才對,否則大商是控制不了局面的。理想的土地劃分應該是這樣的:整個天下是一個正方形,然後像棋盤一樣劃分成九份,每一份都是一樣的。天子國土佔據中間的九分之一,然後其他八份每一份劃分成若干份,設定一個聯絡人佔據八份當中每一份的最中間的九分之一。

封神之八大諸侯怎麼成了四大諸侯?

這也是《禮記》中理想的九州劃分方法。九州是邊長三千里的正方形,每個州方圓千里。天子控制最中間的一州,其他州設定一個“伯”負責所在州的諸侯國的事務。但在實際中並不是這樣的,西周的周天子從來都沒有設定固定的“伯”來幫助自己處理其他諸侯國的事務。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大權旁落,周天子自己可能會被架空。到了東周時代才有了“伯”,那是周天子自己沒了軍事實力不得已的結果。

所謂的“伯”,其實就是“霸”,也就是春秋時期輪流出現的春秋五霸,這都是這些諸侯國的軍事實力力壓所有諸侯國後周天子追認的。周天子不認也沒有辦法,反正他自己也管不了任何一個諸侯國。既然有人願意出來管,還給周天子一定的好處,所以周天子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但周天子在同一個時期也只是認可一個“伯”而已,不會發出八個“伯”的任命書。

封神之八大諸侯怎麼成了四大諸侯?

其實《封神演義》最早的雛形《武王伐紂平話》裡就是把天下按照《禮記》裡那麼劃分的,紂王有八伯諸侯,分別是第一東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楊越奇,坐荊州;第四北伯侯祁楊廣,坐幽州;第五東北伯侯楚天佑,坐揚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許州;第七東南伯侯張方國,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達,坐幷州。我們可以發現這八大伯侯的領地和他們的官職名稱是錯亂的,前四大伯侯方向大致還對,東北的揚州和東南的冀州就完全不對了。

到了《封神演義》大量直接引用的《春秋列國志傳》裡,就把八大伯侯簡化成四大伯侯了,他們的姓名與《封神演義》裡也是一樣,分別是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雖然把八大伯侯減到了四大伯侯看起來簡潔了許多,但其實已經破壞了天下九州的設定。當然這些並不影響封神故事的展開,只是這四大伯侯只是使用了禮制八大伯侯的一半,但如果在地圖上均勻佈置四大諸侯的管理地區與大商的直轄地沒有八大伯侯那樣容易而已。

封神之八大諸侯怎麼成了四大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