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三國的諸葛亮可以稱之為古代的傳奇人物,有“妖人”之稱。當然,諸葛亮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老師司馬徽的大力支援和推薦。

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有兩大特點:一是本領強: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二是淡名利,他擁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熱衷於功名利祿,而是甘願在亂世中做一個隱士。

三是綽號響。他有兩大綽號。一方面,司馬徽為人和善,對人只栽花不栽刺,因此有“好好先生”的美稱。另一方面司馬徽善於識人,如清水和明鏡一樣會識人,因此被人稱之為“水鏡先生”。

其實,三國中高人,一般有三種選擇。

一是主動出山。一些才子能人為了尋求明主,主動下山相投,為其潛心輔佐,建立功業而以期封妻廕子,萬世留名,比如說荀彧,程昱、戲志才等謀士出山輔佐曹操,就屬於這一型別。

二是甘當隱士。這種真正做學問的高人卻淡泊名利,三國中司馬徽和龐德公可以稱之為真正的隱士和高人,荊州劉表多次邀請司馬徽和龐德公出山為官,但他們都拒絕了。

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三是以待明主。這種人心懷不世之才,也期一展抱負,但卻暫時隱居鄉野,以待明主來求。諸葛亮和龐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而司馬徽雖然甘當隱士,但卻廣招門徒,其中諸葛亮和龐統等人都曾拜他為師。司馬徽是個識才之人,不但把自己畢生所學潛心交給了諸葛亮和龐統等人,而且極力推薦他們。

據史料記載,司馬徽為了向世人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向外公然打出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廣告語,並且把 “臥龍”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

劉備聽了很高興,當然很希望能得到這二人的幫助,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夙願。最終劉備以三顧茅廬的方式成功把諸葛亮請下山。而諸葛亮隨劉備下山之際,司馬徽又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11個字:“孔明雖得其主,而未得其時!”

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司馬徽之所以說“得其主而不得其時”,是因為他對天下之事瞭然於胸,曹操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牢固佔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在人力、物力、財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而孫權據守江東,經過父兄的打拼,也成了一方霸主。天下有曹操和孫權兩位雄主在,幾乎左右了整個天下的格局,而這時諸葛亮選擇隨劉備下山,顯然已經失去了“天時”。

也就是說司馬徽顯然已知漢王朝大勢已去,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大力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得意弟子呢?

司馬徽作為年長的智者,對世道、人心都瞭然於胸,他之所以將諸葛亮先生舉薦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一是看中了劉備是“大漢皇叔”,禮賢下士,仁義厚德,聲名遠播,口碑不錯,是當世英雄。同時,劉備手下缺乏有才氣的謀臣,推薦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去輔佐劉備,正好可以讓他一展才幹。

二是司馬徽儘管知道漢朝氣數已盡,大勢已去,但他不想自己的弟子和他一樣終老山林,因此,想讓他下山去追求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千古之志。同時,司馬徽雖知漢朝大勢已去,但也斷判出真命天子還沒有現世,沒有人能統一天下。因此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作總之,劉備是一代人傑,有智謀出眾、才華出眾的諸葛亮輔佐,必定建立新的功業,這樣,諸葛亮勢必名揚千古,而作為諸葛亮的師傅,司馬徽也揚名立成了。

司馬徽明知漢朝大勢已去,為何還要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原因很現實

現在,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諸葛亮在後世人傳頌的同時,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成了後人心目中念念不忘的“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