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學富五車、聰慧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諳兵法之精髓,懂得星宿占卜之奧義。因此,在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之後,其過人的才學得到了用武之地。他盡心輔佐、屢建奇功,幫助原本實力極為弱小的劉備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成就偉業,一手主導了東漢末年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僅憑這一點,就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若論文學、政治和軍事才能,古往今來的賢人異士不在少數,不足為奇,緣何諸葛亮可以木秀於峰、彪炳千秋呢?諸葛亮之所以在群星璀璨的中華歷史上顯示出一枝獨秀的魅力,還在於他全才式的多方面涉獵,比如在中國古代一直被歧視的科學技能,諸葛亮就較為深諳。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由三國時期的歷史可知: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本著興復漢室的任務使命,先後六出祁山、屢次對篡漢的魏國用兵。但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每當前線進展順利的時候,後勤卻屢屢拖後腿,導致不得不主動撤兵,致使伐魏大業功敗垂成。

作為伐魏總指揮的諸葛亮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便開始著手解決,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逆天設計出瞭如雷貫耳的“木牛流馬”,運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麼“木牛流馬”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神奇工具呢?史料記載是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時,諸葛亮用於北上伐魏的運輸工具(《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木牛流馬”具體的載重、航行引數是什麼呢?史料記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運輸糧食。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至於“木牛流馬”的真實樣式和樣貌,《三國志·諸葛亮傳》上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描述,以至於後世之人只能對其充滿猜測。

另外,根據其每日“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的行程記載,基本可以判斷是每日行程達到了5~15公里。

如果站在現在汽車的航行歷程角度來看,一天走5~15公里非常的慢,不值一提,但要注意的是:那個時候可是東漢末年,距今足足有2000年了,負重四百斤能行這麼多里程已經很了不起了。再說當時他們主要走的是山路,都是歪歪扭扭的羊腸小道,並沒有寬闊的柏油馬路,換作現在的汽車或者拖拉機,估計都寸步難行了,所以單論山路上的行駛速度:諸葛亮這工具就勝過現代的汽車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據說諸葛亮設計的“木牛流馬”可以不依靠人力自行移動,《三國演義》中就給出了成群結隊的木牛在山路上自行前進的畫面,而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見了大為驚奇,特意坐在上面體驗了一把。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假如這個屬實的話,那真的太逆天了,因為按照能量守恆定律,能量總是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外一種形式。如果沒有外界持續的能源供應,任何物體都不會持續運動下去。

正是因為能量守恆定律的嚴格把控,人類夢寐以求的永動機想出一個就失敗一個。如果諸葛亮設計的“木牛流馬”真的能夠不依賴外力自行運動按理說是不成立的,但也不能輕率下結論,畢竟內部構造不清楚,也許裡面機械結構極其複雜,是失傳已久的“魯班秘術”在發揮作用。畢竟魯班可是墨家的傳人,而墨家可是我國曆史上唯一從事科學研究的流派,並得到了西方學者的高度認同。

諸葛亮這麼聰明,又博覽群書,他學到了墨家的精髓也為未可知。至於如何做到不用人力即能自行運動,有可能在裡面設計了特種機關,利用了風能和重力勢能實現了肉眼不可見的暗箱驅動。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另外結合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能量傳遞還不是隨心所欲想怎麼傳遞就怎麼傳遞,其傳遞方向具有嚴苛的單向性。比如熱量只能從高熱量物體傳到低熱量物體,反過來卻不可能;水也只能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到地勢低的地方,反過來則異想天開了。

由於不知道“木牛流馬”的內部構造,故而不能武斷下結論它的自行運動就屬於痴人說夢,而且站在現代科學的角度,雖然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並不是沒有可能。這裡姑且認為諸葛亮沒有騙人,“木牛流馬”自由行走不是夢想,這就只能說明一點:諸葛亮掌握了豐富的機械運動和能量傳導知識,放到現在也是物理學一霸。

但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不靠譜,還得拿事實說話。雖然因為諸葛亮不肯公佈“木牛流馬”的內部細節,導致我們無以辨真偽,但我們可以透過同時代別的東西的探討,來一探究竟“木牛流馬”是不是有“詐”。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我今天要說的“別”的物體,就是古代廣為應用的拉貨車的車輪。對比今天車輪的設計,我們就可以發現:古代車輪的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

眾所周知:現代不論什麼車子,都會採用橡膠做輪胎。這樣做是因為輪胎本身具有極強的韌性和耐磨性,可以支撐車身負重;另外,橡膠輪胎的“剛中帶柔”,又使得其與地面碰撞過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不僅使得執行平穩,提高速度,還可以讓貨物不會因為劇烈抖動而墜落到地上。

反觀古代拉貨車,都是清一色的堅硬木質輪子,坐上去可想而知,顛簸厲害不說噪音還大,不論是體驗感還是實際操作感都非常差。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古人可能覺得還不夠堅硬,怕顛簸散了架,特意在輪子上釘上了鐵皮疙瘩,真是沒有最硬,只有更硬……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靠譜嗎?這一設計明顯不科學,就知有“詐”

諸葛亮作為這麼聰明的人,集機械設計和能量傳導知識

於一身

的人,不可能沒看出拉貨車輪子設計上的明顯不科學:舒適度暫且不論,畢竟古人都是強調忍功,但這麼堅硬的輪子在地面上行駛,這阻力,這能量消耗的,可不是車子能忍的。

既然輪子設計這麼不科學都看不出來,沒有提出好的替代方案,那隻能說:諸葛亮在物理學方面並沒有後世傳得那麼神。據此可以推斷:他設計的“木牛流馬”看似逆天,實際有“詐”,估計也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