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這個問題,看似很無聊。但其實,曹操當時的操作很值得後人借鑑。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借鑑什麼呢?就是權力這個東西,非必要不能濫用。

我們總覺得,權力是自上而下的。

但事實上,權力從來都是自下而上的!

皇帝之所以有權,能夠為所欲為,並不是天賦皇權。那是儒家用來忽悠人的。

真正的原因,是大家認可皇帝,承認了皇帝的權力,皇帝這才能夠為所欲為。

皇權是如此,諸侯、軍閥的權力亦也如此。

沒有下層的支援,上層屁都不是。

所以,

古往今來的權力鬥爭,其核心思路都是基層抓起,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同時把對手的人搞得少少的,逼得對手無路可走

漢末,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把戲。就是這種權鬥思路。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眾所周知,“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是袁紹謀士沮授的建議。

但這個建議,被袁紹否決了。

在袁紹看來,自己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一直把自己的勢力搞得大大的。

他覺得自己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自己已經最大程度上借用了漢室的影響力。覺得自己不需要再奉皇帝了。認為奉了皇帝,對自己反倒是個累贅。

然而他卻忽略了,軍閥混戰,自己發育,固然重要。

可阻止對手發育,讓對手無路可走,同樣也很重要。

如果他能“奉天子”,把獻帝拐到身邊,那就沒曹操什麼事了。

因為他用不用得著皇帝,不要緊。

關鍵的是,

他挾持皇帝,可以讓其它軍閥都用不著

他白白放走了皇帝,其結果就是讓曹操撿了大便宜。

相比於傲慢的袁紹,曹操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知道讓別人無路可走的重要性。

還在於,

知道怎麼利用漢獻帝的價值,把自己的“盤子”搞得大大的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獻帝本身沒有權。自己“奉”獻帝,並不會給自己直接帶來多少權力。

這一點,曹操是知道的。

所以從迎奉獻帝之始,他就絕不做“

挾天子以令諸侯自殺

”這類蠢事。

他很清楚,只有大家都承認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權力。

如果他帶頭壞了規矩,逼得大家都不承認獻帝的威嚴。那麼獻帝就成了累贅。

他“奉天子”的行為也失去了意義。

不能罰,那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借獻帝之名行獎勵之事。

獻帝在曹操手上,也就成了他拉攏人心,給軍閥們封官許願的砝碼。

如果是曹操加官進爵,可能有人不承認。

但如果是曹操以天子名義冊封呢?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把獻帝這張皇帝牌打出去,用加官進爵讓大家嚐到甜頭,心裡都預設,好像皇權還是隱形存在的。

然後再借此,“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

這種搞法就很像現在的免費網遊,得先用免費把玩家框進來,才能考慮怎麼割韭菜。

還別說,曹操此舉非常有效。當時不少名士就是看著他打著天子旗號,才投奔他的。

比如曹操征討荊州時,蒯越、蔡瑁那幫人主張直接投降,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向漢獻帝投降,不是向曹操投降。

自己乃朝廷命官,現歸順朝廷,有何錯?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即便有些人不買曹操的賬,比如劉備,這也不要緊。

只要劉備買獻帝的賬就好了。而恰恰,劉備很買獻帝的賬。

曹操向漢獻帝表舉劉備為

鎮東將軍、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

之前。劉備的職務是豫州刺史。

但這個豫州刺史是偽職,是陶謙表舉的,沒有得到朝廷認證。除了陶謙外,其它諸侯都不承認。

換言之,別看劉備當時領徐州,也算是一方諸侯。可他在徐州卻是個“光頭軍閥”。沒有朝廷認證的官職,諸如袁術等門閥,壓根就瞧不上他。

而曹操以漢獻帝名義對其冊封后,劉備混的就大不一樣了。

豫州牧是十三個最高地方官之一。擱今天是妥妥的副國級。

左將軍是漢朝八個重號將軍之一,擱今天相當於上將軍銜。

劉備得此二職後,到哪都橫著走,說這是皇帝任命的職務。就連印信也帶著。

一直到他多年後,自立為漢中王時,才把左將軍和豫州牧的印信交還給朝廷。

而他到處走,到處對人宣傳自己是皇帝任命的豫州牧,左將軍。到最後得利的人,就是曹操了。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可以說,漢獻帝這張廢牌,在曹操手上打成了王牌。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劉備叛逃後,曹操有沒有借天子名義罷免他的職務?

答案是有的,只是等了幾年。

那為什麼曹操要等上幾年呢?

我覺得,關鍵在於曹操不想做這種沒意義的事。

皇帝在他手,他想下這道聖旨,太容易了。

可是一來,罷免劉備,不會有效果。漢獻帝這張牌,獎勵時有用,懲罰時沒用。

如果劉備反咬一口,罵曹操“名為漢相,實乃奸賊”,那曹操豈不是虧大發了?

相反,不罷免劉備,讓劉備到處吹,宣傳皇帝的威名,得利的反倒是曹操。

二來,也沒什麼意義。

當時對於曹操而言,打贏袁紹才是大事。

別的瑣事,都是虛的。皇帝牌,沒必要不要濫打。

畢竟甭管什麼牌,一旦氾濫成災了,就不值錢了。

公元204年,曹操破鄴城,定冀州。

此時的河北,基本已經拿下。曹操基本無後顧之憂,他這才以皇帝之名,任命王思為豫州刺史。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雖然王思當時只是刺史,不是州牧,但漢朝沒有刺史與州牧並存的現象。

所以此舉可以表明,曹操借皇帝之手罷免了劉備的豫州牧。

公元207年,曹操破烏桓。遼東太守公孫康殺袁尚、袁熙,並將二袁人頭送給曹操。

此時的河北,徹底平定,曹操在北方徹底沒有後顧之憂。

所以在當年,曹操就以皇帝之名,任命公孫康為左將軍,以此拉攏公孫康。

十二年,太祖徵三郡烏丸,屠柳城。袁尚等奔遼東,康斬送尚首。語在武紀。封康襄平侯,拜左將軍。

至於劉備的左將軍有沒有正式下詔罷免,這時候已經不重要了。

然後,曹操掉頭回鄴城,訓練水軍,以朝廷之名準備對劉表和劉備用兵。

劉備與曹操決裂後,為何曹操沒有借天子名義立即罷免劉備的官職?

可以說,直到此時,曹操才決定徹底與劉備撕破臉。並決定,好好地打漢獻帝這張佈局了十幾年的王牌了。

只不過,這張牌第一次打,就讓曹操打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