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和歷史上的姜維

姜維,字伯約,隴西天水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歸順蜀漢政權,後來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事實上 ,由於姜維原本是魏國人。關於他的問題自然集中在歸降諸葛亮,以及投降後的作為上。

帶你瞭解《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和歷史上的姜維

歷史上,人們對姜維的看法是有很大分歧的。比如孫盛就持否定態度,說他:“進不能奮節綿竹之下,退不能總帥五將,擁衛蜀主,思後圖之計,而乃反覆逆順之間,希違情於難冀之會,以衰弱之國,而屢觀兵於蘭秦,已滅之邦,冀理外之奇舉,不亦暗哉!”裴松之不同意孫盛的看法,比較客觀地評論這件事,他認為:當時鍾會已到劍閣,姜維與將領們列營守險,阻擊鐘會,鍾會無法前進,已經準備退兵,姜維等保全蜀國的功勞,差一點就建成了。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出現在後方,諸葛瞻戰敗,成都自潰。

在這種情況卜,姜維如果回師救援成都,鍾會則會進擊其後。形格勢禁,難以兩全。因此,如果責備姜維不能奮節綿竹、擁衛蜀主,那實在是強人所難,沒有道理。後來鍾會要坑殺魏將以舉大事,授予姜維重兵,讓他作前驅,假如不出意外,此事得成,而兵權握在姜維手中,那麼,殺掉鍾會,恢復蜀漢,也不是難事,也還是可能的。一般說來,在情理之外獲得成功,才算是“出奇”。我們不能因為事情沒有按預期發展,出了差錯,就說姜維不好。

帶你瞭解《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和歷史上的姜維

與諸葛亮和關、張等形象不同,羅貫中在塑造姜維形象的時候並無太多的民間傳說與雜劇、平話資料可以借鑑。所以,作品描寫的姜維,基本上就是對史籍中姜維形象的整合。小說中姜維的主要事蹟基本都是有史料可循的。只有一些細節加入了作者的虛構。

除了五虎上將與魏延、姜維之外,《三國演義》中寫到的其餘蜀漢將領往往都是一鱗半爪式的。比如,老當益壯寧死不屈的“斷頭將軍”嚴顏,在街亭之戰中直言敢諫的王平,追隨關羽生死不離的周倉,年少有為的關興、張苞,任勞任怨的馬岱、廖化,危難之際壯烈殉國傅彤(歷史人物為傅肜,小說因字形訛誤寫成“傅彤”)、傅僉父子……

帶你瞭解《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和歷史上的姜維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認為,人生中的主要事件有五:出生、吃飯、睡覺、戀愛、死亡。這是全人類正常人共有的事件,正常的性格均要在這五件事中探查。可是,落實到《三國演義》的人物上,卻並不如此。《三國演義》寫到出生很少(如劉禪),吃飯睡覺更是寥寥(比如曹操夢中殺人),戀愛,如果呂布和貂蟬之間算是的話,也就這麼一例。五種事件中,大約也就死亡寫得多些。由於作者的成功塑造,這些並不全面的描寫,也讓很多人物某一方面的個性凸顯紙上,0給讀者留有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