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上篇說到趙雲截江奪阿斗,放孫夫人回吳。

孫夫人回吳後,告訴孫權張飛、趙雲殺了周善,截江奪了阿斗。

孫權大怒說:“現在我妹妹已經回來了,與他沒啥關係了,殺周善之仇,不能不報!”於是召集文武,商議起兵攻取荊州。

孫權正商議起兵,忽然接報說曹操起兵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

孫權大驚,放下荊州,商議抵抗曹操。

之前張紘因病辭官回家,現在已經病故,有哀書呈上。

孫權拆書檢視,書中勸孫權遷都秣陵,說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要趕緊遷過去,以成就萬世之業。

孫權看完後大哭,對眾官說:“張子綱勸我遷居秣陵,我怎能不從?”當即下令遷都建業,築石頭城。

呂蒙說:“曹操兵來,可以在濡須水口築塢抵抗。”

諸將都說:“上岸擊賊,赤腳上船,哪需要築城啊?”

呂蒙說:“兵有利鈍,戰無必勝。如果猝然遇到敵人,步騎兵殺來,我們都到不了水邊,怎麼上得了船?”

孫權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很有遠見。”於是派數萬兵馬建築濡須塢,日夜趕工,沒多久就完成了。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曹操在許都,排場越來越大。

長史董昭趁機進言說:“自古臣子都沒有丞相這麼大的功勞,即使周公、呂望也望塵莫及。丞相櫛風沐雨,三十多年,掃蕩群寇,為百姓除害,匡扶漢室,怎麼能與諸臣同列?您應當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侍中荀彧說:“不行。丞相興義兵,匡扶漢室,應當秉承忠貞之志,堅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你不應該這麼幹。”曹操聽後,勃然變色。

董昭說:“怎麼能因一人而阻眾望?”於是上表請尊曹操為魏公,加九錫。

荀彧嘆息說:“沒想到我今天見到這等事!”曹操聽後,非常痛恨他,認為他不再幫自己。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十月,曹操興兵南下,命荀彧一起去。

荀彧知道曹操對自己起了殺心,託病留在壽春。忽然曹操派人送來個盒子,盒子上有曹操親筆封記。荀彧開啟盒子一看,知道曹操的意思,於是服毒自殺,終年五十歲。

荀彧就因為反對曹操加九錫,被曹操給逼死了,可見這時的曹操權慾薰心,已經非常膨脹了。人一膨脹,智商就不線上了。曹操晚年也沒有過去那麼精明瞭,才給了劉備發展壯大的機會。

荀彧對於曹操,就相當於諸葛亮對於劉備。荀彧跟隨曹操時,曹操還只是個小軍閥,地盤的位置也不行,被呂布欺負得不行了。這時荀彧及時提出正確的戰略方針,幫曹操擺脫困境。後來又勸曹操迎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曹操進一步發展壯大,在諸侯中取得主動地位。

荀彧還向曹操推薦了大量人才,郭嘉就是其中一個。後來荀彧就長期幫曹操鎮守後方,曹操在前線拿不定主意的事,最終還是得大老遠諮詢荀彧的意見。曹操統一北方的首要功臣,我覺得就是荀彧。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曹操率大軍到達濡須,先派曹洪率三萬鐵甲騎兵,到江邊巡哨。

曹洪回報說:“遙望沿江一帶,只看見無數旗幡,不知道兵馬都聚集在哪。”

曹操放心不下,親自率兵前進,在濡須口擺開陣勢。

曹操帶一百多人上山坡,遙望東吳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排列。五色戰旗,兵器鮮明。當中大船上青羅傘下,坐著孫權。左右文武,站立兩邊。

曹操用鞭子指向孫權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像劉景升的兒子,豬和狗罷了。”

忽然一聲響動,南船一起飛奔而來,濡須塢內一軍殺出,衝向曹兵。

曹操兵馬退後便走,制止不住。忽然有千百騎追到山邊,為首一人碧眼紫髯,眾人認得正是孫權。

孫權親自率一隊人馬來攻曹操,曹操大驚,慌忙回馬時,東吳大將韓當、周泰兩騎馬衝了上來。

曹操背後許褚縱馬舞刀,敵住二將,曹操得以走脫回寨。許褚與二將戰了三十個回合便回去了。

曹操重賞許褚,責罵眾將:“臨敵先退,挫我銳氣!以後再這樣,全部處斬。”

當夜二更,寨外喊聲大震,曹操急忙上馬,見四周起火,吳兵殺入大寨。兩軍殺到天亮,曹兵後退五十多里下寨。曹操心中鬱悶,閒著沒事看起了兵書。

程昱說:“丞相熟知兵法,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嗎?丞相起兵,拖延了那麼久,所以孫權得以做好準備,夾濡須水口為塢,難以攻擊。不如退兵回許都,再做打算。”曹操不答應。

程昱出去後,曹操躺下睡覺,忽然聽到潮聲洶湧,如萬馬奔騰。曹操急忙望去,只見大江中升起一輪紅日,光華射目。曹操仰望天上,又有兩輪太陽對照。忽然江心那輪紅日,直接飛起來,墜落於寨前山中,聲音如雷。

曹操猛然驚醒,原來是做了個夢。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這時正是午時,曹操令人備馬,帶五十餘騎,奔出寨子,到夢中所見落日山邊。正看之間,忽然見到一簇人馬,當先一人,金盔金甲,正是孫權。

孫權見曹操來了,也不慌張,在山上勒住馬,用鞭子指著曹操說:“丞相坐鎮中原,富貴已極,為什麼還要貪心不足,又來搶我的地盤?”

曹操說:“你身為臣子,不尊王室。我奉天子詔令,特地來討伐你。”

孫權笑著說:“你說這話不羞愧嗎?天下誰不知道你挾天子以令諸侯?我不是不尊漢朝,是要討伐你,匡正國家罷了。”曹操大怒,令諸將上山捉孫權。

忽然一聲鼓響,山背後殺出兩隊兵馬,右邊韓當、周泰,左邊陳武、潘璋。四將帶三千弓弩手亂箭齊發,曹操急忙率眾將逃跑。背後四將急追,追到半路,許褚率虎衛軍截住,救回曹操。吳兵齊奏凱歌,回濡須去了。

曹操回營後暗想:“孫權非等閒人物,紅日預示著他日後必成帝王。”於是有了退兵之意,又怕被東吳恥笑,進退不決。

兩軍僵持了一個多月,戰了數場,互有勝負。

到了第二年正月,春雨連綿,水溝都滿了。士兵都在泥水中,困苦異常。曹操心中也很煩憂。

曹操便在寨中與眾謀士商議,有人勸曹操退兵,有人說現在天氣暖和,正適合打仗,不能退兵。曹操猶豫不決。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忽報東吳使者送信過來,曹操拆信觀看,信中寫著:

孤與丞相,都是漢朝臣宰。丞相不思報國安民,妄動干戈,殘虐生靈,這是仁人乾的事嗎?現在春水漲起來了,您應當趕緊退兵回去。否則,又要遭遇赤壁之禍。您要想清楚了。

信背後還寫了兩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後,大笑說:“孫仲謀沒騙我。”於是重賞來使,下令班師,命廬江太守朱光鎮守皖城,自己率大軍回許昌。孫權也收兵回秣陵。

曹操攻濡須,兩邊都沒佔到啥便宜,獲利最大的反而是葭萌關的劉備。

關於這一戰,有兩種記載: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來還。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下)孫權遺書退老瞞

《吳歷》說孫權去看曹軍,曹操下令軍中打起精神,不許放箭,讓孫權看個夠,同時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魏略》說孫權去看曹軍,曹操下令放箭,孫權的船兩邊插滿箭後邊回去了。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兩種記載完全相反,不清楚曹操到底有沒有放箭。但是一個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一個出了有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孫權與眾將商議說:“曹操雖然回去了,劉備還在葭萌關沒回來。為什麼不率抗曹之兵,攻取荊州?”

張昭獻計說:“先別動兵。我有一計,可以讓劉備不能再回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