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關於乾隆朝的官場,很多人都是從影視劇中瞭解的。作為一個相比於政事,更關心遊玩享樂和作詩題字的皇帝,乾隆為了更好

享受人生,把朝廷的事情大多交給了和珅,這就給了和珅更多的操作空間。

所以現代人對於和珅的看法大多是負面的,認為他一面討好皇帝,一面貪贓枉法無惡不作。

有反面的典型就會有正面的例子,當時在朝堂上不跟和珅同流合汙,堅決和他作鬥爭的清官有這麼兩位——劉墉和紀曉嵐。紀曉嵐主任文職,他的文學才華讓皇帝非常欣賞,但按照史實來說,他並沒有跟和珅平分秋色的實力。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但劉墉不同,他不但做到了內閣學士,且進入了南書房,也就是真正參與到了國家大事的決策中。

但即使這樣,劉墉就真的是個“好官”了嗎?真實歷史中的劉墉恐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善良。

01

劉墉的仕途

劉墉生於清康熙年間,山東人,家裡世代為官。從曾祖就開始入朝為官,祖上先後任員外郎和布政使,他的父親更是乾隆朝的名臣,甚至

過大學士,論品級相當於一國宰相了。

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庭的劉墉,他的仕途所望之處也定然是一片坦途了。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收到了頂尖的教育,而且劉墉的舉人身份不是自己考來的,而是恩萌所得,也就是靠著父輩的貢獻繼承而來。

贏在起跑線上的劉墉就藉著這個機會,考上了進士,也開始了自己的仕途。

初入官場的劉墉,儘管有家裡的關係,可是還是需要老老實實從基層做起,所以他中進士後進入了翰林院成為編修,不久後又升為侍講。不久因為父親的過失被牽連,後又任科舉主考,因為在該工作中表現出色,給乾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從此得以在更大的舞臺上施展抱負。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在後來的外地為官的過程中,他也有過幾次過失,但都因為乾隆的欣賞而沒有獲太大的罪責。

而一旦作出出色的表現,卻可以讓他加官進爵。可見領導心中的評價才是最重要的,乾隆對於和珅也罷,劉墉也罷都是如此。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任督察院左都御史,進入南書房,成為了一國權力中心的重要人物。

本想大展宏圖的劉墉,發現自己離開京城多年後,朝政已經被和珅及其同黨把持,自己的意見已經無法正常抒發了。

即使為正義發聲的御史們,如果得罪了和珅,自己也無能為力。所以他選擇了自保,對於朝政得過且過,不再輕易發表意見,這也讓乾隆開始對他心生不滿。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02

為了升官放棄了底限

從劉墉的角度來講,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從外地調回京城的機會,如果因為自己秉承正義而導致丟官,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他開始用能不說就不說,能不做就不做的消極態度保全自身。

這樣也使得朝中的正直大臣失去了一個助力,其他品級不夠的官員更加難以撼動和珅的地位了,也使得乾隆朝後期官場的黑暗加重,

國家上下的矛盾越發尖銳,在這一點上,劉墉難辭其咎。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除了尸位素餐以外,劉墉為了升官還做過放棄底限的事情。

在他去廣西任考官的時候,曾經

除了

一件事。那就是當時的劉墉在閱卷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考生寫的文章中,有一些借古諷今,針砭時事的內容。

這件事情本來可大可小,按照常理把他黜落就可以了。可是一直走不進權利核心的劉墉,卻生出了一些別的想法:

他想把事情鬧大,最好可以直達天聽,這樣就有了表演的舞臺。

於是劉墉上奏朝廷,以考生文中有反叛之意做理由,一手掀起了大規模的文字獄。

在清朝前期,為了增加漢民的歸屬感,對於文字的管理十分苛刻,一旦有任何對清朝的不滿,輕則被判重罪,重則全家遭殃。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這件小事在劉墉的誇大下,參加考試的上百位考生被牽扯其中,最後很多人都被捕入獄,最終丟掉了性命。

雖然這個事情在當時的國家法度中是合法的,但劉墉這份沒有底限,為了自己加官進爵踩著他人屍骨上位的

作法

還是令人不齒。

03

後世正面評價的由來

從歷史上來說,劉墉無論是在政事處理,還是在討皇帝歡喜的方面,都同和珅不在一個檔次。

可是因為他本人不貪贓枉法,所以在民間還是很有

名的。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雖然皇帝對於他的平庸和老好人性格只好容忍,但即使劉墉成為重臣,乾隆對他

還是

不時

敲打,甚至有一次放話說:

要不是沒有其他人選,肯定不會用劉墉。

那麼既然劉墉後來這麼不受待見,後世的正面評價又是哪來的呢?

答案很簡單,來自嘉慶朝。

作為乾隆最寵愛的臣子,和珅在乾隆一朝得到了無上的權利,也貪汙了數不盡的錢財。這也讓他誤以為自己的權利可以一直持續,所以在乾隆晚年假裝想讓位時,和珅本心是很抗拒的。

後來他為乾隆獻策,那就是讓位不讓權。乾隆雖然成為太上皇,可是朝廷大事還是他來定奪,和珅作乾隆的傳話筒,地位甚至在剛登基的嘉慶之上。

名臣劉墉,果真配稱為“好官”嗎?其實,他比“鉅貪”和珅還可恨

而且乾隆在讓位後,不願交出傳國玉璽,妄圖把所有的權利全部把持。這樣

以來

嘉慶的皇帝名義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個時候,

正是劉墉和紀曉嵐入宮,先是規勸乾隆,規勸不成只好逼乾隆在交出玉璽和搬出寢宮之間選擇一個,這樣才得到玉璽交給嘉慶。

而這個時候嘉慶已經明白了和珅同劉墉,紀曉嵐之間,誰才是自己的盟友。

04

結語

乾隆去世後,嘉慶做了幾件事表明了態度;先把和珅下獄,再儘快蒐集罪狀,迅速

把他處死抄家;另一方面對於有功之臣的劉墉和紀曉嵐加官進爵,並且在他們死後盡享尊榮。這個結果,用

簡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已經不足以形容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