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疑團——“綠洲文明”樓蘭古國的離奇消亡

我們在唐詩中經常可以看到“樓蘭”這個名字,比如: 詩人李白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事實上,樓蘭是中國漢代西域的一個小國,在公元前77年改名為鄯善。它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城市,東連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為古代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古代西域文明的典型代表,樓蘭文明因其曾經的輝煌,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據了極其特殊的地位。但是,樓蘭文明卻在4世紀神秘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郭巍然,人物斷絕”的茫茫沙海,直到上千年以後才被一個瑞典人在無意間發現了。

歷史疑團——“綠洲文明”樓蘭古國的離奇消亡

·探險者喚醒沙海古城·

19世紀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對神秘的東方文明十分熱衷,在半個世紀內,他曾先後6次來到中國,進人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藏北無人區探險。

1899年9月,斯文·赫定第二次進人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這次,他與樓蘭擦肩而過。那是1900年3月,斯文。赫定進人塔克拉瑪干沙漠已經半年了。當時,赫定一行進人孔雀河下游的羅布荒原。有一天,赫定發現探險隊裡唯一的鐵鏟落在了前一晚的宿營地,他只好派出維吾爾嚮導艾爾德克回去尋找。艾爾德克找到鐵鏟後,被傍晚沙漠裡的狂風吹得迷了路,無意中跑到一片廢墟之前。風停後,他順手撿了一些木雕殘片,回到宿營地。斯文·赫定看到這些木雕殘片,認定那是一座有價值的古城遺蹟。但因為食物和飲水不夠,斯文·赫定只好決定第二年再來。

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如願來到了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羅布泊窪地西北邊緣的那片廢墟。這座古城遺址近於正方形,幾乎全被流沙掩埋。而古城中的一切,讓人彷彿沿著時光隧道返回到了過去——街道、建築完好如初,一輛才修補好的巨大木輪子馬車靜靜地躺在那裡;一棟房屋的門還半掩半閉著,屋內陳設著各種農具,穀倉儲存著大量的糧食。。。。彷彿是出於某種原因,古城的居民們同時消失了!

斯文·赫定和隊員們對這個遺址進行了細緻的發掘,找到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包括零星的樓蘭本地語言文書,數以百計的魏晉時期漢文木簡殘紙,成堆成堆的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錢幣,產自東方的絲綢殘片和產自西方的毛織化物殘片,以及中亞、希臘化藝術風格的木雕殘片

等。赫定把這些東西帶回歐洲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德國語言學家研究了那些漢文木簡後,確認這片樓蘭文書殘紙廢墟就是在歷史上繁盛一時又神秘消失的樓蘭。

歷史疑團——“綠洲文明”樓蘭古國的離奇消亡

· 綠洲古國的神秘消失·

自公元前176年建國以來,樓蘭存在了800多年,考古學者發現,當時的樓蘭鄰近孔雀河,直到漢代前期都是河道密佈、水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到40%的沙漠綠洲。然而,在4世紀後,這樣一個繁盛的“綠洲文明”卻突然消失了。對此,學者們紛紛各抒己見。

有學者認為,樓蘭毀於生態環境的破壞。這個國度所特有的“太陽墓”為其毀滅埋下了伏筆。“太陽墓”是1979年被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的,位於孔省河古河道北岸,有數十座。每座古墓都是中間用一圓形木樁圍成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樁圍成7個圓圈,並組成若干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據統計,僅修建一座“太陽墓”就要使用大小樹木600多棵! 樓蘭人如此濫伐無度,使得水土流失,河流改道。天長日久,沙塵暴肆虐,沙漠化嚴重,環境日漸惡化。

事實上,樓蘭人並非不知道濫伐樹木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作用,他們也制定出諸如“絕不能砍伐小樹”“嚴禁砍伐活樹,否則砍伐者罰馬一匹”等政策。可是為時已晚,樓蘭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生活資源卻很匱乏,加上環境日益惡化,最終走向消亡。

有學者認為,樓蘭的衰亡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據古籍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是東晉十六國時,當時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混亂的時期,北方各個民族先後割據稱帝,彼此徵殺。處於“四戰之地”的樓蘭不幸頻繁遭遇兵火,農業設施和植被遭到致命破壞,因此無法存在下去。

有學者認為,樓蘭的消失是因為水源枯竭。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本來水源充沛的樓蘭嚴重缺水。雖然當時樓蘭和焉蓄、龜茲等國動員軍隊疏浚河道,截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水的困境。但人力終究有限,在日後的歲月裡,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為缺水而被放棄。

還有學者認為,樓蘭古國滅亡的致命原因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一一熱窩子病。考古人員在樓蘭附近發現過一些埋靠屍體的大坑,裡面層疊著數不清的男女老少的屍體。由此,學者們推測,樓蘭人在遭遇瘟疫之後大批死亡,倖存者選擇逃亡,但是最終葬身沙。。。。。

歷史疑團——“綠洲文明”樓蘭古國的離奇消亡

儘管學者們進行了各種推斷,但樓蘭古國為什麼會突然消失,至今還是一個歷史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