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張悌評價劉備

眾所周知,三國中流傳著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得天下”。可是,在三國之中,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他沒有統一天下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臥龍、鳳雛的建議,劉備都沒有及時聽,以至於才有了後來的“半途而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劉備危機之中遇司馬徽

司馬徽又名水鏡先生,他是東漢末年襄陽名士,平時的工作主要是知人、育人、薦才、克己,所有被人稱之為“人鑑”,水鏡先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話說,

袁紹被曹操擊敗後,劉備只得南下荊州,投靠了當時的劉表。在一次宴會上,劉備在劉表家立長立幼的問題上說了幾句話,勸說劉表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

結果,這件事情遭到了劉表後妻蔡氏和小舅子蔡瑁的忌恨。當時,蔡瑁設下鴻門宴哄騙劉備前來,所幸受到了他人的提醒,劉備這才得以逃出生天。

不過,劉備剛剛逃行數里,就被一條大溪攔路,前面水流湍急、後面蔡瑁已至。無可奈何之下,劉備只能縱馬下溪,豈料行不數步,劉備所乘的馬就失了前蹄、陷入泥中。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也就在這個時候,的盧嗎突然騰雲駕霧而起,一下子就飛上西岸,劉備這才得以逃出昇天,而此事也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躍馬檀溪”,被後人津津樂道。

馬躍檀溪之後,劉備路經水鏡莊,遇到了“神人”司馬徽。此神人看到劉備後,對他頗為恭敬,兩人還坐下來聊了一番。也就是在此時,司馬徽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才有了“三顧草廬”的佳話。

臥龍之言,可得天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屯兵新野的劉備,經過徐庶回馬薦諸葛亮後,便帶著大將關羽、張飛去了南陽臥龍崗的草廬尋找諸葛亮。可是,第一次他們沒找到,第二次也沒找到,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

在草廬中,劉備對諸葛亮傾訴心聲,諸葛亮心動之餘便給他規劃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隆中對》,還被納入了教科書。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劉備的初心是匡扶漢室,所以在《隆中對》諸葛亮已經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佔據荊州,隨後向巴蜀發展,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話是沒錯了,以諸葛亮的才幹,若是劉備能夠按照這個方略執行,成大事的可能性都很大。但是大家往往忘記了,坐在主位的那個人,他是劉備。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實際上小時候生活艱辛,只是一個“織蓆販履”的人。

他的小農意識比較濃厚,不同於曹操、孫權等人,後者從小就接受世家子弟的教育,三人之間的眼界本就不同。劉備處於戰略迷茫期時,一聽聞“臥龍”先生之名,便馬上上門邀請。

諸葛亮正式出山後,剛開始劉備對他言聽計從,後來罈罈罐罐多了,想法便也多了起來。當時,實際情況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天下最大的勢力,人才也是最多的。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劉備應該怎麼做呢?猥瑣發育才是好的,而佔據荊州無疑是當時最佳途徑。荊州沃野千里、人才眾多、城池高大、兵精糧足,完全可以和曹操對拼一二。

然而,當劉表想要將荊州讓給劉備時,諸葛亮想讓劉備答應,但劉備卻為了“虛名”而放棄了。或許在劉備看來,“天下有變”指的是曹操有一天會背叛漢朝,那時才是劉備爭奪天下的機會。

但劉備知道,自己無論是土地、人口、軍隊都是三方最弱的,他能從一個“織蓆販履”走到“漢中王”,靠的就是“匡扶漢室的劉皇叔”的招牌,絕對不能砸。

在古代名分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因為如此,赤壁之戰將荊州打得殘敗不堪,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優勢,也為後來劉備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龐統說出,劉備依然不聽

赤壁一戰,劉備靠著與孫權聯合,擊敗了曹操,佔據了荊州的大片土地,也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就是在這個時候,鳳雛龐統在東吳壯志難酬、前來投奔。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比較偏愛諸葛亮,所以拔高了他的才華,龐統則被寫得一文不值。其實,在軍事方面,龐統才是一位大才。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劉璋之命,到荊州邀請劉備入川攻拒張魯。同時,法正還私下向劉備提出一個計策,那就是讓劉備藉機謀取益州之地。

正在劉備猶豫的時候,龐統進言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可是,劉備為了虛名,心中還是有些猶豫。以至於在一年後,龐統提出三條密計(擊敗劉璋)時,劉備選擇了中策。上策是: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

中策是:......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下策是: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

因劉備沒有選上策,而是選擇了“後發制人”的中策,為龐統之死埋下了伏筆,蜀漢再失一位大才。龐統死後,劉備不得不讓諸葛亮入川。

原本,荊州之地是由諸葛亮、關羽共同鎮守荊州,他則帶著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雙方都能兼顧。可是,諸葛亮離開荊州,又帶走了一部分兵馬,使得荊州危機四伏、力量不夠。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其實,在攻打漢中的時候,諸葛亮就非常猶豫,他害怕曹操、東吳威脅荊州。三國志記載:“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

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奈何,劉備依然沒有聽諸葛亮的“荊州危機論”,最終關羽被東吳偷襲,大意失荊州。

此後的事情,想必很多人也清楚,蜀漢自此開始走下坡路。其實,諸葛亮的《隆中對》沒錯,但當時的荊州還未發生赤壁之戰,值得劉備佔據。可惜,他卻因為名譽問題,不聽諸葛亮的建議。

後來,龐統讓劉備放棄荊州也沒錯。因為赤壁之戰後,荊州已經不是當年的荊州了,再加上它危機四伏,還不如放棄,集中兵力入主益州。可惜,劉備又因為名譽問題選擇“後發制人”的中策,使得龐統身死。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劉備為何沒達成?孔明龐統:建議他不聽

錯失了這兩個大好時機,即使後來劉備取得了一些小成績,佔據漢中,但也改變不了大局、關羽一死、荊州丟失,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後劉備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可憐下場。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