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 門捷列夫

中國文化傳承已久,在眾多璀璨的中國文化中,想必大家都瞭解過這樣一句話,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這句話則是概括出了中國民族對人類社會文化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這四樣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四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

中國古代詩詞文化非常濃厚,而且在當今世界也是獨樹一幟,尤其是在古詩中有著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還有著一些聲調的規律。當今世界有不少著名歷史學家研究中國古代詩詞文化。

尤其是唐朝時期,關於詩的文化達到了巔峰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詩人,留下了著名的篇章。

寫詩不僅抒發自己內心情感,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創作。

它需要境遇,也需要靈感,更需要的是才華,所以有的人即便是有靈感,也有境遇的時候,倘若沒有才華,也寫不出一首好詩。

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唐朝時期有過許多著名的詩人,比方說李白,杜甫等人,他們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精美的篇章,被人們傳頌至今。唐朝時期也有一個詩人被人們稱作是“最懶”的詩人,但是他寫下的兩句詩也成為了千古絕誦,

這個詩人叫賈島,被稱為詩奴。

在過去的時候,人們通常給詩人頭上戴一些稱號,彰顯出他們的才華。

每個詩人的稱號都不一樣,而賈島之所以被稱為詩奴,是因為

他對於作詩十分的嚴謹,不僅僅對於自身嚴謹,對於詩的韻律規律也是十分嚴謹,尤其是詩的對仗

。當他的詩中出現一丁點不對勁的時候,就會前後仔細推敲,這被人們稱作詩奴。一首詩被賈島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寫出來,這首詩叫《題李凝幽居》。想必這首詩大家耳熟能詳,其中有一句話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這一句話就是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這句話還有一個典故,是

關於“敲”,這個字讓賈島想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一開始他是想寫推,畢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進門都是需要先推一下,但是後來覺得“推”字並不雅觀,又覺得敲字妥當,所以一思考就用了兩年時間。之所以後來能夠定下“敲”字,是因為賈島見了韓愈,韓愈聽後便表示“敲”字比較好,“推”字可能會有一些唐突。

就這樣,賈島的詩用了三年的時間寫成。單單這一個字,就反覆推敲了兩年。後來又寫了一首詩,這首詩裡的一句詩詞,也被後世流傳了千年。正是因為這個小典故中賈島對於詩的認真,慢慢的讓賈島的名字被大眾所熟知。

人們敬佩於他對於詩句的嚴謹態度,同時也敬佩於他認真負責的性格。

但是這也導致了賈島由於經常糾結,他的作品流傳於世的並不多,所以才會被人們稱作最笨的詩人。

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倘若賈島的故事放到現代,人們肯定免不了嘲諷一番。兩年的時間寫一首詩,浪費了大把的時間。尤其是現在社會發展十分快速,兩年能夠做很多事情。人們反而會嘲笑賈島不好好把握時間,反而去浪費在一個字的身上。

實際上正是因為賈島對詩的認真,才成就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倘若賈島敷衍了事,那麼在歷史上也不會有這樣的小典故流傳下來,也不會被人們所熟知他嚴謹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性格,有的人習慣於敷衍了事,最終生活反饋給他們的也是敷衍,

但有的人卻從中學習,反覆的確認自己的這件事是否完美,是否更好,當覺得自己可以的時候,還會給自己加油打氣會更好。

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很多現代人因為蹉跎於快速的生活之中,反而忘了自己的初心。

但是在賈島的這個故事中讓我們能夠看到當一個東西足夠好的時候,浪費再多的時間也是值得的。比方說,故事中推和敲字的差別。

做事情不要太急於求成,雖然講究效率是一件好事,但是太過於追求效率,反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有的時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倘若太過於追求效率,太過於追求時間,那麼最後反饋給我們也不是什麼好結果。

唐朝的“笨”詩人,三年寫了兩句詩,卻被後世贊為千古名句

總結

完美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極致結果,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即便再美好的東西也會有一些缺陷,這些缺陷才會讓這個不盡完美的東西顯得相對完美。過於極致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除此之外,

重要的是追求極致和完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我們要一直保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而不是敷衍了事或者隨手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