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開幕式上的1600面鼓 來自洛陽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1600面鼓 來自洛陽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9月15日,河南洛陽偃師區馬屯村,商戶擦拭擺在街邊展示售賣的鼓 河南商報記者劉鴻翔/攝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1600面鼓 來自洛陽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鼓樂表演 新華社/圖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1600面鼓 來自洛陽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這種鼓,正是“馬屯村造” 新華社/圖

全運會開幕式上的1600面鼓 來自洛陽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馬屯村的一名工匠正在手工制鼓

9月15日,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在陝西西安舉行。在開幕式的《迎賓鼓陣》節目中,1600面鼓齊齊奏響,壯觀場面引起一眾好評,甚至將很多網友的思緒帶回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緱氏鎮馬屯村的王快景守在電腦前觀看了開幕式。《迎賓鼓陣》鼓聲響起,她不禁緊張起來,直到節目結束,她才鬆了一口氣,露出自豪的微笑。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實習生楊雪情/文記者劉鴻翔/圖

來自全運會的1600多面鼓訂單

王快景是遠景鼓樂有限公司負責人,今年5月,她忽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表示需要一批鼓。

“我當時不知道他們要用來做什麼。”為了拿下這單生意,王快景添加了對方的微信,並向對方傳送了一些照片。

王快景回憶,她邀請對方來企業考察,但對方說太忙,沒時間。於是,王快景和愛人姚豔龍一塊兒趕到西安見了客戶。

“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是要給全運會開幕式做鼓。”王快景表示,對方給他們提供了鼓的方案。

“我們回來後就趕緊開始做樣品。”王快景稱,從5月到8月,先後做了6個樣品,“有的送到西安稽核,有的送到廣東試驗裝燈和鼓架。”

經過努力,她提供的樣品獲得肯定。8月,她與對方簽訂了正式合同,約定要在10多天裡為對方提供1600多面鼓。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王快景的企業開足了馬力。制鼓是一門手藝活,自己的企業“技師”不夠用,她專門從村裡其他企業借了十幾名“技師”,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

8月15日,第一批鼓從王快景的企業向西安出發。9月初,所有鼓都陸續運到了西安。

9月16日,負責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運營、製作的北京北奧藝通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開幕式上《迎賓鼓陣》所使用的1600面鼓,的確是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遠景鼓樂公司提供的,“腰鼓也是他們提供的,效果很不錯”。

從修鼓手藝人到成立制鼓公司

能夠獲得全運會訂單,在王快景和姚豔龍看來,主要得益於30多年的制鼓經驗。姚豔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最早他們夫妻倆是修鼓的,整天各地奔波,為學校等修理損壞的鼓,漸漸地就掌握了制鼓技藝。

為了能夠有更穩定的收入,他們決定建廠生產、銷售鼓。“說是廠,其實就是小作坊。”姚豔龍表示,早先,他們為自己的鼓樂廠起名叫“民族器樂廠”,雖然規模不算大,但生意還可以。

轉變發生在2012年。那一年夫妻倆前往北京談一單生意,他們精湛的制鼓技藝很快得到認可,然而在招標前他們得知,自家的廠生產規模太小,屬於個體戶而並非企業,不符合招標要求。夫妻倆趕忙從北京回到老家,申請註冊瞭如今的遠景鼓樂公司。得益於當地對企業的大力扶持政策,他們在招標前完成了企業註冊手續,最終拿下了北京那單價值兩三百萬元的生意。

姚豔龍表示,有了正規企業,自家生意蒸蒸日上,最終拿下了本屆全運會訂單,並圓滿完成。

“我非常開心、非常自豪。”王快景告訴河南商報記者,9月15日晚上,她收看了全運會開幕式,當自家生產的鼓出現時,她既緊張又激動。

因鼓而興的“天下制鼓第一村”

馬屯村這個被譽為“天下制鼓第一村”的小村莊,因鼓而興。

9月15日下午5點左右,馬屯村村外的小路上,順豐、德邦、黑豹等快遞公司的物流車排成一排。在村裡路邊或是巷子,隨處可見一些成品、半成品的紅鼓整齊地堆放著……

“基本上每天都是這個時間點。”村民老馬說,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透過網路進行銷售,每天下午5點都是馬屯村最熱鬧的時候,多家物流車停在村外,村民們將每天的訂單透過物流發出。

“日本、韓國、歐洲、北美……很多地方都來我們村定製鼓。”老馬稱,日本太鼓、手鼓、非洲鼓、泰國鼓、水鼓、花鈴鼓、撥浪鼓等各種型別的鼓,馬屯村都生產,“沒有我們村做不了的鼓。”

蒸蒸日上的鼓樂生意,為馬屯村村民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生活改善了。這一點,早在幾十年前他們就深有體會。

馬屯村村委會副主任馬建都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小時候一位村民“幸福的煩惱”,讓他至今都印象深刻:事情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當時一位村民透過做鼓樂生意,賺了5000元錢,可他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也不會數錢,就把錢一排排擺在地上,一張一張數。

“我當時在現場看了,對一個小孩來說,那場面太壯觀了。”馬建都表示,在那個年代的農村,5000元是筆“鉅款”。

據馬建都介紹,馬屯村生產的鼓能夠佔到全國7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鼓皮更是佔到全國85%~90%的份額,“保守估計,每年的產值在2億元以上”。

王快景的另一個身份,是馬屯村黨支部書記。她同樣表示,在鼓樂產業帶動下,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樓房、汽車已經基本成為“標配”,不少村民在大城市買了房。

緊跟時代脈搏的馬屯村

在給村民們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鼓樂產業也為馬屯村村民帶來了很強的自豪感。

除了此次全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屯村也作出了一些貢獻。

村民孫永幸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08年奧運會時,自己曾提供了大量的鼓用於訓練。

雖然只是用於訓練,但孫永幸同樣覺得很自豪,他還清晰地記得,那個時候自己前往北京送鼓,還見到了偶像張藝謀。

馬屯村的鼓樂生意,還是較早“上網”的。

2003年,當時20多歲的馬建都成為村裡最早一批購買電腦的村民。

“當時買電腦是為了玩遊戲。”馬建都表示,後來他漸漸發現,網上也是可以做生意的,於是他就開始琢磨如何將生意搬到網上。

“那個時候就是做個網頁,把產品放在上面展示。”馬建都回憶,網頁做好後,村民們做生意時就可以直接把網址發給買家,方便了不少。

2010年以後,電商火了起來,馬屯村的村民也紛紛開設了自己的網店。隨著網店生意越來越紅火,2018年馬屯村正式掛牌成為“淘寶村”。

如今,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的銷售模式也已經在馬屯村紮根,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將鼓銷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