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馬毛蝟磔的山脊上|記小雄擼柱巖~石門水庫~石佛山徒步

每次從沿海高速經過三門小雄時,都被路旁的一座山所吸引。那山,儼然是一尊仰臥著的人像,山尖嶙峋的巖峰群,巧妙搭配,從某個角度看,形如人之額臉。那鼻樑、微微張開的嘴巴、下頷等惟妙惟俏。山如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甚是神秘。

每次都想著什麼時候去這山走走,但想幾年了一直沒行動。這次終於下定決心,去探一探這座神秘的石佛山。這一帶的山,徒步的驢友似乎不多,可查詢的軌跡也屈指可數。預設的徒步路線為蜍下村~石門水庫~石佛山,做好了野路穿越的心理準備。

2022年2月20日,陰。早上七點,一車26人準時黃岩出發。一小時左右的車程,至關小線邊的三門縣小雄鎮蜍下村。

這裡臨近浦壩港,一邊是港灣海塗,一邊是綿延山林,“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山海輝映,隱秘靜謐,風光一時無兩。

刀尖說,“三門各地方都去過,唯獨小雄卻是第一次來。”其實來三門爬山多次,但走小雄山脊,我也是第一次。

台州海邊的山,大多海拔不高,小雄的山亦是如此。雖為小山,但大多山體巖壁裸露,目光所至,石峰危崖林立,嶙峋而崢嶸。加上港灣開闊,登此山有種“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豪邁。

山谷東邊的山坡上一柱突兀矗立,與四下饅頭狀的山樑明顯反差,“正直相扶無依傍,撐持天地與人看”,那高度直破山際,這似乎就是傳說中的櫓柱巖了。

我們從櫓柱巖正對的西邊山樑上山。

走不多久,一堵斜長的巖坡亙在前行路上。這就是登臨山脊的必經之道。於是,還沒完全熱身開來就開啟了手腳並用的攀爬模式,人的挑戰欲一下子就激發了出來。隊裡有好多夥伴就喜歡這種略帶些小攀爬的徒步模式。

山坡雖陡,但表面都有褶皺凸起,只要不是雨天,手腳攀附在上面倒也有穩穩的抓地感。不過冷颼颼的,手抓在冰涼的石壁上,那種刺骨的酸爽啊。

順利至山脊。人一下子懵了,毫無遮攔的空曠山脊上,疾風勁吹,笑容似乎都被凝固了。人遭罪只是一種表象,其實心裡依然充斥著滿滿的快樂。

捂了捂衣領,舉目眺望。浦壩港邊是一望無際的海塘養殖場,縱橫交錯的塘堤把灌滿水的灘塗割裂成一塊塊的鏡子。這鏡子可都是一隻只聚寶盆啊,那水面下,我們平常享用的蝦、蟶子、青蟹等小海鮮可都來源於這裡。此時,心裡想想,也是口水直流。

其實,行走的時候,夥伴們早就提議了,晚上就在附近鎮上找個地方聚餐“腐敗”一下。其實,我也有這種想法,但生活所迫,能出來爬一回山已是奢侈了,那美食以後再尋機會吧!

面前的山脊相當的漂亮,脊背上岩石裸露,蜿蜒綿亙,如龍俯臥。兩側山坡上灌木叢斷斷續續,頑強地生長著,如龍身上的鱗片一樣。

這樣的山脊在早年生活資源貧瘠的年代,可能算是窮山惡水之地了,但現在的我們看來,卻是景色迤邐秀山麗水之所。如此優美的山脊線,在三門眾山脈來說,也是少見的了。

海上吹來的帶著陣陣寒意的勁風,讓走在山脊上的我們頭皮發麻,只能用抖抖索索的手去拍攝那回眸中都讓人讚歎的美景。

除了自然的,我們這群徒步的人,無疑是美景最好的點綴了。你拍我,我拍你,凹個造型,或依附著巖壁石脊假裝勇者攀登,開心在這一刻驅散了刺骨寒風。整個山脊都洋溢著爬山的幸福和快樂之情。

山脊上也有如龍犄角的石峰巉巖。只要徒手能攀爬上去的,總有能力強的夥伴登頂做一番“山高人為峰”的勇者氣勢。這不,“腳踏實地”和“水之境”就輕而易舉地登上了一塊巨巖之巔,那“王霸之氣”一時聚焦了眾人的目光。

在我的提議下,“腳踏實地”還和“outdoor”隔崖來一個“華山論劍”,可惜動作還不夠誇張,不知是寒風的緣故,還是演員的底蘊還有待提高,哈哈!

繼續趕路,一路上不是行走在危崖巖脊上,就是穿行在狼萁草橫生的野路里。徒步的感覺,就在這種野性味道濃郁的路上完美體現。

又一段近七十度高約三十米的陡壁亙在眼前。這裡有路可以繞道,但大多數夥伴還是躍躍欲試,畢竟可以量力而行的小刺激,能讓平凡的徒步穿越如加了調味品的菜餚,讓人腎上腺素激增,更加的有滋有味。

身手敏捷的夥伴,如猿猴般,輕而易舉地就攀附到了山頂。個別夥伴有些猶豫怯場,於是所帶來的30米長扁帶派上了用場。有了繩子的輔助後,夥伴們信心更足了,一個個也動作靈敏了起來,身手也矯健了許多。

登臨這處山脊,對面石佛山就映入了眼簾,完美體現出它那“造化鍾神秀”的韻味。那山脊石峰巉巖組成的輪廓剪影,分明就是一張仰臥斜躺中的人側臉,眉目喉嘴清晰可辨。

有些夥伴一開始沒注意,經提醒下方恍然大悟,均讚不絕口。或許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雕琢出如此神奇的一幕。

前行路上的風景依然不可小覷,密林裡,陡坡上,荊棘中,到處是花花綠綠靈動的身影。

走在林中只能聽到耳畔呼嘯而過的厲風聲。但在豁然開朗的山脊陡坡上,這風就更加嚇人了,像飛機低空掠過,讓人感覺都有些站立不穩。有女同胞都笑著說,“人都要被吹走了。”“泥土”和“呀諾達”還彼此對比起體重的優越性。哈哈,如果都像我這般重量,任憑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風最大的地方,是正對石門水庫的峽谷豁口的巖坡上。那大風直面撲來,就像一頭兇猛的洪荒之獸,呼嘯著,怒吼著,人基本不敢正面對抗。有些夥伴甚至放低了身姿,躲在了柴叢裡。

而走到背風的地方,此時卻陽光溫暖。讓人感嘆,人世間總有苦難之時,只要熬過這一段苦難,前方就是美好的世界了。

這處風光絕對令人心醉。遠山石佛安然臥睡,峽谷巉巖石壁清冷森然,盡頭是波光瀲灩的石門水庫,庫邊石門村屋舍井然,獨享一方歲月的靜謐和安好。

繼續前行,一路都是輾轉行走在密林裡了。密林清幽不見天日,兜兜轉轉也不知走了多久。

出山後,便見一座寺廟。

稍事休息,從廟前的步道下至水庫邊,繞到大壩下的戴氏宗祠。雖然這裡風依然不小,但場地空曠,時間也已近中午,大夥兒趕緊就地補充能量。

據說水庫大壩左右分別是立虎和臥獅的兩座山丘,但也沒有仔細甄別,回到大壩繼續行程。雖然從村裡可以直接過公路可走向石佛山,但感覺大壩西側山丘通體裸露的巖壁非常吸引人,於是先去探訪一下,看看能不能從巖壁上再走下去。

巖壁看起來很陡,但兩天的陰晴後,倒也不溼滑,小心些,走走挺舒服的。

從巖壁下來,穿越公路村莊,沿著新修的水泥路往石佛山。水泥路盡頭,便是掩於林中通往山頂的石砌古道。

一路向上,此時部分夥伴們也有些累了。不過林中幽靜,樹木青蔓纏繞,滿目綠意蔥蘢也讓人的疲憊感覺舒暢了許多。

山間清冷,風厲溫度也極低,路上還邂逅了幾處未融化的冰稜。不過行色匆匆,倒也忽略了這寒冷的刺激。

埡口,四岔路。右上是茶園,左上是海平庵,將通往石佛山頂。前行是王沙古道,下去便是王沙村。小議一番,大部分夥伴還是選擇左上,決定繼續問鼎石佛山。“毛豆”等幾個有些走累了的夥伴則在蟹總的帶領下前行下撤。

過海平庵後,路道其實不錯的。一條寬大麴折的機耕路,只不過廢棄太久了,路中荊棘遍佈刺人,徒增了幾許徒步的難度。

半途中,切至山脊。

然後又從野路摸索著往石佛山巔行進。這段路非常的野性,路跡時有時無,也沒有絲帶標識引領。

終於到了石佛的頭部,原先遠遠看到的石佛五官,此時都化為原形,都是一座座高低大小不一嶙峋峻峭的巖峰。尤其是那額部,此時卻狀如一頭雄獅,正遠遠地守望著石門水庫。

原本的計劃是從這峰叢山脊下山的。但頂上狂風大作,聲如獅吼,凝固了我們的笑容,似乎在狠狠地警告著我們,不要驚擾了石佛的清修。

貌似峰叢兩側都是懸崖峭壁,雖然感覺可以攀爬,但此時山頂的風如馬毛蝟磔,人手腳都凍得有些麻木了。

安全起見,我決定原路返回到機耕路,再從山北下撤。石佛山脊的穿越只能遺憾錯過了,待以後再來一續今緣吧!

漫長曲折又荊棘鋪路的機耕路,只是徒步圓滿前的小小考驗罷了。萬水千山總是情,一路信步一路歌。

抵達山腳,一天11公里多近七個小時的穿越之旅順利結束。

此行三門小雄之旅,圓了我多年前想登頂石佛山的願望。就小雄山脊的景色而言,與那些名山大川相比較,或許如螢火之於皓月。但於三門縣乃至台州市而言,這是一條景色和刺激性俱佳的穿越徒步線路。

雖然途中,一路勁風似刀割,但徒步的感覺卻是爽歪歪的。“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與其窩在家裡無趣的取暖,不如開心地作一日驢行,即使遭些罪,也值了、值了!

《勁風吹·驢行小雄山脊》

小雄秘山如臥佛,石門水庫漾清波,

山脊如龍鍾神秀,危崖陡坡路坎坷。

馬毛蝟磔巉巖岋,疾風虐人又如何,

行行攝色驢行路,一路歡語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