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儒釋道中的人生智慧

007、儒釋道中的人生智慧

001

歷史的雜糅

儒釋道三家在中國土地上,經過長期的融合交流,不分家。

儒家是治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得意信儒,失意崇道。

林語堂先生也說過: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

儒家誕生於春秋時期創立者為孔子,

道家誕生於相同的時期由老子開宗立派,兩家經歷了近百年的交流融合,

博採眾長在漢朝時期已經成為了影響當時中國人的主要學說。

佛教中的一支“小乘佛教

在大約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開始傳播在中國大地上。到了隋唐時期開始繁盛,地位幾乎和儒道兩家等量齊觀,甚至更高。在唐太宗在位時期已達鼎盛。

總的來說,儒釋道學說三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的思想和精神生活中佔據了主要地位。並且透過長期融合交流有很多理論可以融會貫通,不分家。

儒家是治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儒家學說從創立以來基本上都服務於統治階級,

孔子曾說:學而優則仕,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腦力勞動者是比體力勞動者處於一個更高的地位。

這些都為統治階級治理國家創造了很好的思想基礎。

道家很多理論是用於調節人體並適應自然規律的,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生活在自然之間的人,做人做事要符合自然的規律,不可隨意違背,

否則會引發很多違背自然的病症。

人,與地,與天是一個和諧的系統。

佛家是釋迦摩尼開宗立派的,回答了關於人生,宇宙,心靈的很多問題。。。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的幸福你也不會體會到。給你再多的快樂,你也不會感知到。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在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人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經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我也曾如你般痴迷世間,我也曾如你般不離愛恨。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我問佛:如何看待“食色性也”?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少欲,則少煩。慾望的背後是無盡的空虛。

我問佛:如何平靜的看待和接受“生、老、病、死”?佛曰: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 對於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做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

002

生活中的儒釋道

青年學儒,中年學道,老年學佛。

學儒進取,學道無為,學佛修心。

其實儒釋道的影子在中國人做事中經常可見,比如:

考試之前,大部分人都是儒家,積極進取認真複習,爭取考個高分;

考試過程中是道,會遇到不會的題和有把握的題,所以作答有選擇性、策略性的特點,會的題少答答全,不會的題多答,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而為;

考試後是佛家,不論考好沒考好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只能盡力做好當下,不留遺憾,有多少分算多少分,看淡看開,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007、儒釋道中的人生智慧

003

刻進基因的文化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看見文化的基因和影子,

只有開啟你心中的文明之燈,才會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一個過程,不同的過程有不同的目標。

我渴望生命中的美好,光和熱。我也知道會經歷無數的沉浮跌宕,

我知道人生重要的是把握過程,在過程中精彩,在過程中燃燒,

北野武曾經說:“雖然辛苦但我還是會選擇滾燙的人生。

就好像煙花的結局是怎樣已經不重要了,過程電光火石般燦爛過就好,

哪怕只有一瞬,至少也發出了耀眼的光。

在人世間磨鍊,修煉,發光發熱。

入世就是一種修行,如若借不了誰的光,就做自己的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

嗯,

謝謝你花時間點進來閱讀,

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等都是鼓舞我創作的一種動力,

希望文章讓你有所收穫,

祝好~

007、儒釋道中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