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在不少三國迷心中,“黃巾之亂”是開篇,也是東漢走向滅亡的起點。其實在我看來,它不是推翻漢朝的主要原因,但影響確實非常巨大。

關於黃巾起義的全過程,我在《三國很有趣》系列中,用了五篇文章,共計上萬字,展開聊了一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來看看。

如果您對這段歷史比較瞭解,那麼咱也不用扯那些有的沒的,只把相關的問題拿出來聊聊。

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一、黃巾之亂的勢頭有多猛?

答:很猛。

這可不是屁話,因為自漢朝建立以來,還沒有任何一支“叛軍”能有如此大的“動作”。

首先,

由於張角兄弟的“苦心經營”,追隨他們的信徒多達數十萬,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

這是什麼概念呢?拿我所住的小區舉例,一棟樓有兩個單元、二十層,每層兩戶、每戶三人,共有240人,其中就有一個是邪教徒……這還是均攤,如果不幸處在“某個窩點”周邊,住的地方人口也多一些,那麼很有可能您的對門就是一家子那個啥!怎麼樣,慌不慌?

不單您慌,當時的東漢政府、世家豪族們更慌。

在張角的號令下,各地黃巾軍一旦皆反,焚燒官府、劫掠城鎮,有些州郡的官吏無力抵抗,乾脆棄官跑路,餘下的要麼被抓、要麼被殺

。在被殺的倒黴蛋中,就包括南陽太守褚貢,他的死導致郡守位置出缺,袁術很可能看中了這一點,加上南陽富庶,才鑽了空子。

這裡簡單解釋一個小問題,就是關於“州刺史和郡太守哪個官更大”,從俸祿來看,州刺史六百石、郡太守二千石,根本不在一個段位,不過在職能上,太守要看刺史的臉色。這樣的“制衡”在管制上很常見,比如二千石的校尉受六百石的北軍中候監察等等。

總之,雖然史書上沒有具體寫明有多少位刺史、太守逃亡或遇難,但從後來的補缺來看,即便刨去“自然卸任”,那人數也不會太少,這足見黃巾軍的勢頭之猛。

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二、有多少支部隊響應起義?

答:很多。

好吧,這確實是屁話,因為無法統計到底有多少個地方、多少支部隊響應黃巾軍。

比如

起義之初,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被俘,擒他們的並不是黃巾軍,而是當地百姓

類似的情況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生,其中包括著名的“五斗米教”。

公元184年七月,號為“五斗米師”的張修聚眾造反

,關於他的故事,以及與道教的關係,我也在《

三國番外之道教

》中聊到一些,您感興趣的話可以點開連結看一看。

很多人將張牛角、褚飛燕、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等列為張角的三十六方渠帥,這是沒有依據的,比如張牛角,他並非黃巾軍,而是黑山軍的首領。

關於黑山軍,在某些百科中,將其說成是農民的起義軍,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準確的,《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有記載,即“

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

,博陵張牛角……”,可見,至少張牛角的“成分”就不是普通農民。

此外,

還有一股“勢力”於黃巾起義間爆發,即北地郡先零羌與枹罕、河關等地的群盜

。有人說他們也是為響應黃巾軍,那麼咱姑且也這樣認為吧,只是這支部隊比黃巾軍要堅挺得多,其先後多次被漢軍征討,卻始終屹立不倒,威脅中原近三十年之久。

當然,政府官員也有順勢造反的,比如

交趾地區的下層官吏,他們長時間受刺史的盤剝,於是號召當地百姓造反,並俘虜刺史及合浦太守來達

,其首領自稱“柱天將軍”,不知是否要和張角的“天公將軍”相呼應。

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三、黃巾軍敗於各自為戰嗎?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吧,但這是事實嗎?他們為啥要這麼做呢?

其實,

黃巾軍並非沒有配合,比如廣宗之戰,張角讓弟弟張寶守下曲陽,就是為呈掎角之勢,董卓攻打張寶時,就差點死於黃巾軍的夾攻

但是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黃巾軍是沒有支援的

,也因此被扣上了“各自為戰”的帽子,不過,這可能不是黃巾軍不懂得協同作戰,要知道,

除盧植等人之外,政府發動了地方官、地方豪族,甚至沒有被蠱惑的百姓,共同出力,討伐黃巾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備了。

面對多方“圍剿”,本就沒有經驗的黃巾軍,固守都難,又何來多餘的力量去支援其他渠帥呢?

不過,話說回來,

黃巾將領的能力確實有待商榷,我們多次看到一兩萬官軍將十餘萬黃巾軍圍在城中的記載,這很可笑不是嗎

所以,

我總結了一下黃巾軍失敗的原因:

其一、黃巾將領素質不高。

當時的農民,是很“可愛”的,他們單純、好騙,最重要的是,沒有戰鬥經驗,即便有人能像邊民及胡人那般驍勇,也沒有什麼戰術、兵法可言,張角的弟弟張梁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二、東漢朝廷依舊強大。

別看宦官當道、皇帝昏庸,但牛人層出不窮,軍隊素質也是槓槓的,還有地方豪強、世家大族的出力,首先他們的武器就不是農民能比的,一把鋼刀,在當時已是天價了。所以,即便黃巾軍人數佔優,也討不到什麼便宜。

其三、內部人員並不穩定。

唐周叛變,幾乎毀掉了張角十六年的努力。我願意相信,如果沒人告密,那麼處心積慮的張角、能力出眾的馬元義、出其不意的內應,會讓聲勢浩大的黃巾軍有推翻漢朝統治的可能,但是,就像波才的潰敗一樣,邪教能聚眾,卻也最致命。

說穿了,這就是張角的騙局,就算他能治人病、救人命,卻永遠無法給百姓以太平

,何況,張角本人“中道崩殂”了,只是在我看來,他的死不是黃巾軍失敗的主要因素。

的確,隨著戰爭的殘酷不斷衝擊,教眾的思想也會不斷波動,他們的信念一大半都在發起者身上,一旦這個發起者有所閃失,打擊可想而知。但

從事件的發展來看,張角的死,顯然激發了起義軍的鬥志,這就是我所說的另一個極端——沒有退路可言

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四、難道張角真的沒有勝算?

在我看來,張角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錯

,咱們挑幾個主要的聊一聊。

其一、以“太平”為口號。

不管能否真正還百姓以太平,但

對於農民來說,“太平”就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道術、神鬼,只是他們為達成目標的一種心理暗示罷了。後來的太平天國也是如此,如果不打出“太平”的旗號,還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嗎?恐怕不能。

其二、以“冀州”為基礎。

冀州,不僅是張角的老家,更是災情最嚴重的地方,他們生活水平很差,卻要看著皇宮貴族、世家大族們鶯歌燕舞,而且他們沒有“外部矛盾”,不會因外敵而團結於朝廷,所以,

要說最痛恨東漢王朝的百姓,冀州人一定名列前茅

其三、以“宦官”為內應。

這是張角做得最聰明的地方,對於他來說,

宦官有四大優勢:離皇權最近、離百姓很遠、與士人交惡、與帝位無緣

。更為關鍵的是,

他們能幫助張角做到出其不意

,很可惜,唐周的告密,讓張角失去了插入敵人腹地的尖刀,不得不率領義軍直面敵人鋒利的獠牙。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張角在臨死之前,將張梁拉回了廣宗。按照實際情況來看,張梁沒有完成張角的重託,但如果換一個對手,一個以勇武著稱的將軍,張梁還會敗得如此難看嗎?不好說。所謂兩軍交鋒勇者勝,比誰更猛的話,張梁可不輸給那些青史留名的將軍啊。

張角為黃巾之亂準備了十餘年,為何會敗得如此迅速而慘烈?

好啦,關於黃巾之亂,咱們就聊到這裡,至於一些沒有發生的“如果”,就留待各位的腦洞大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