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翻開近代史,滿紙斑斑血淚,外無入侵邊關屢遭挑釁,內有貪官汙吏橫徵暴斂。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而底層的老百姓,生活困苦,上層的清政府,窮奢極迷,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一干人等,更是享樂無度,對外唯唯諾諾,對內重拳出擊,並對外國並說出了那句名言: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樣的社會場景,在魯迅先生看來無疑是一間鐵屋子,在與錢玄同有過一場辯論。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他講道:

“假如有一間鐵屋子,絕無窗戶而萬難破壞,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而他們從昏睡到死,全無即將到死的痛苦。”

而錢玄同則認為:

“只要能叫醒幾個人,就不能說沒有打破這件鐵屋子的希望”。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鐵屋之辯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那個社會現實的兩種不同的態度。

而那些救亡圖存的人裡面,也分別依照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救國之路。

在早期可以分為洋務派和改良派

,改良派自不必多說,學習西方上層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一些制度。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而洋務派有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器為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

事實上近代史上的洋務派,興建了很多大型的兵工廠、造船廠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化軍事化和現代化改革的程序。

比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和漢陽鐵廠以及電報總局等等。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在這些過程中,清政府還引入了精度極高的步槍,被稱之為“毛瑟之王”,還花了60萬兩銀子買回了生產線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何後來沒有量產?

欲引進的“毛瑟之王”

清政府這次引入的是毛瑟步槍,它區別於傳統的德軍制式口徑7。92*57,

這次的口徑子彈為6.5*55mm。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這種子彈是瑞典率先研製,並配備於陸軍的M94、M96、M38式步槍和卡賓槍,除瑞典之外挪威軍隊步槍也大批次的配備了6。5*55Mm子彈。

這樣的子彈規格,

子彈威力大而後坐力有相對較小,同時精準度高

,製作的時候還可以省工省料,而且還可以裝備騎兵部隊使用的短管卡賓槍型M1894騎槍。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同時這樣的子彈規格,和往後美國所用的6。5*五一子彈發展趨勢不謀而合。

多種優勢加身,因此清政府還準備引進相應的生產線。

準備引進的此條槍械生產線,

可以達到年產18000支到20000支

,同時還只需要花費60多萬兩銀子,即便加上20多萬基建費用也才達到80多萬兩銀子。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這樣的生產成本,即便是當初上海、煙臺至大沽的通訊線路,

電報局買下來,都花了為25杄8萬英鎊。

因此這樣看來當時的四川局在1904年用60多萬兩銀子買的生產線並不虧,反而是小賺一筆。

軍械再多也迴天無力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事實上這條生產線,

從1898年到1900年之間,一直都在正常運轉生產。

而瑞典的訂單完成之後一直閒置,也正是如此清政府才能買下這個幾乎全新,且十分先進的全套裝置。

然而因為甲午海戰的失敗,湘軍、淮軍等幾系主力軍種相繼兵敗,再加上種種歷史遺留問題,

這條線路並未能在清廷末期貢獻出應有的力量,並沒有被大規模配備中軍中使用。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首先在當時全國各地武裝團體武器多種多樣,傳統近戰武器和前朝槍炮部分還留用軍中,冷熱兵器混用,作戰混亂,戰鬥力無法保證。

此外多線盲目引進軍械,各地未建立統一規制

,光是槍支,就有前裝線膛槍、曼麗徹式來福槍、漢陽造、33年式步槍、元年式步槍等等,而這還沒有算最初軍中使用的鳥槍、抬槍等。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事實上,除了槍支外,清軍在當初還引進了多種機槍重炮,

比如戰場收割機加特林機關槍,曾在北洋水師服役,另外還有馬克沁重機關槍和克虜伯大炮。

再對比清政府當時組建南洋、北洋水師的大手筆,可以看得出,清政府的軍械對比於外國軍隊,雖然差,但也不至於差得太多。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而當時在對外作戰時,很多時候槍在士兵手裡竟不如一根燒火棍,以至於戰敗後,會出現後勤槍械被外國軍隊打包帶走的荒唐事情。

在對外戰爭中,

清軍敗多勝少,一退再退,即便勝了也是割地賠款。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比如1885年,中法戰爭,清軍雖然勝利,卻放棄大好局面:中方同意法國與越南簽訂的一切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直接放棄了越南宗祖國地位。

可見,清政府的軍隊戰鬥力,自上到下全都有問題,軍隊戰鬥力弱,以文制武方略實施多年,武將無領兵資格,只有戰時才能統兵

,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其二長時間的和平,消磨了兵士銳氣,即便是八旗精銳,多年來也是隻知貪圖享樂。

鴉片施虐,更是消磨了將領和不少軍卒的身心

,倉促之間被扣關,指望這樣的軍隊有戰鬥力,實在是天方夜譚。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其三整個官場貪腐成風,兵部貪墨士兵糧餉,戶部火龍燒倉,吏部賣官鬻爵,各有各的撈錢法門,這樣的上行下效,層層盤剝,軍隊何談向心力。

再加上清政府對外的方針,一味忍讓,卑躬屈膝,幾次軍隊改良和復興運動,要麼半途而廢,要麼令出多門,幾番折騰,各地軍隊自然並無起色。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然而到後期,辛亥革命後,清廷喪失對各地的實質控制權,

但各地的實際統治者治下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弱。

比如湖北都督黎元洪、山西都督閻錫山等等,客觀上來講,承襲了清廷引進槍械的遺澤。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結語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清廷的衰敗緣於多重因素。

上百年的安樂與閉關鎖國,逐漸脫離了世界的發展鏈條,因此被各國遠遠甩在後方也是理所應當。

清廷引進“毛瑟之王”步槍,花60萬兩銀子買回生產線,為何沒量產

積重難返,

晚期的清廷就像是一輛滿載貨物起火的馬車

,呼嘯著奔往前方,前方道路不明,再怎麼往前趕也是於事無補。

四周是環伺的群狼,引進的各式軍械很顯然並不能如願拱衛這輛車的主人,反而加速了馬車的墜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對古標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