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產茶葉的湖北天門,為何出了個茶聖陸羽呢?

不產茶葉的湖北天門,為何出了個茶聖陸羽呢?

(上圖為湖北天門市中心的陸羽廣場)

茶聖陸羽的故鄉天門(古稱竟陵)是湖北一個古代既不生產茶葉又不製作茶葉的地方,為何出了茶聖陸羽呢?我們先來看看後人賦予陸羽的這些與茶相關的名號:“茶山御史” 、唐代茶學家、“茶仙”,“茶聖”,“茶神”。

天門(古稱竟陵),是古代地處漢江流域的節點城鎮。竟陵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裡有古雁橋、陸羽亭、丹臺井、儒學井、西塔寺遺址、鍾譚合祠、孝子裡、胡家花園和歌頌達官貴人、忠貞烈女的四十八牌樓以及東湖公園、西湖公園等名勝古蹟。千年歷史的竟陵還是著名的狀元之鄉,曾創造了“五代進士、三朝翰林、兩登鼎甲”的科舉史上的一大奇蹟。

現在我們說說古代天門為何不產茶葉,本作者曾經在武漢東湖磨山茶園聽過一位華農教授說過,當時天門陸羽茶學會到湖北省茶葉交流會上表演茶道,華農教授私下說過天門不產茶葉是因為天門地處平原和丘陵地帶,該地的土壤屬中性偏鹼性,而茶葉生長則喜酸性的紅棕土壤,天門土壤溼度、海拔高度都不太適宜茶葉生長。

不產茶葉的湖北天門,為何出了個茶聖陸羽呢?

(上圖為天門市舉辦的茶文化節表演現場的採茶表演活動)

而那個時候天門人待客都是將白開水端給客人還捎一句“請喝茶”,“請喝茶”就純屬一句客氣話。

那又是什麼原因讓天門人下定決心的要種茶葉呢?天門因漢江流經此處,它西可上行到陝西,東可下武漢(武漢是成裡茶道起點),所以成了晉商萬里茶路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天門的水陸要津的嶽口碼頭曾是晉商做茶、開當鋪、票號等各類生意的集散地。在嶽口,精明的天門人看到源源不斷的茶葉從漢口透過水運到俄羅斯,賺回大把的真金白銀,所以天門人挖空心思地想辦法種茶葉。天門人多精明呢,湖北有句有名的俗語:十個漢川佬比不上一個天門苕!天門人一定要種好茶葉這個搖錢樹。

天門人是怎樣改良天門土壤中的鹼性的呢?他們根據專家的論證,將富含酸性成分的紅薯渣富透過發酵製成有機肥進行改良茶園鹼性土壤,2020年在武漢舉辦的第21屆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天門某茶園的“季兒茶”“竟陵紅”兩個品種雙雙榮獲金獎。

不產茶葉的湖北天門,為何出了個茶聖陸羽呢?

(上圖為天門市陸羽廣場的茶經樓——本期圖片均來自網路,版權為原作者擁有)

說正題:陸羽從小因其相貌醜陋而成為棄兒,自己生於何方都不知道。後來長大了也不知爹孃是誰?他在天門寺廟為師傅煮茶,禮部郎中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時,陸羽下山與崔相識,兩人性情相投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從此愛上了茶葉。這之後他時常獨行山野,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樂在其中。憑著數十年的尋茶山喝泉水尋茶友話茶話的豐富經歷,陸羽所著《茶經》三卷十章七千餘字成為全世界第一部系統描述、詳細介紹茶葉的著作。

所以說,天門產不產茶業與陸羽為什麼能成為茶聖它們之間是沒有關聯的,陸羽是經過遊歷名山大川拜讀大量茶經茶著四處尋茶問茶,與品茶高僧同床共枕的學習茶藝文化而積累豐富的茶葉種植與製茶技術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茶葉經與茶葉文化,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受益千古的種茶製茶飲茶的燦爛文化精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