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楚漢成皋、汜水之戰:“約1/3的遼瀋戰役”】

前204年10月,劉邦果斷抓住項羽離開成皋的短暫間隔,發起了成皋、汜水之戰。

因為《史記》等史書的誤解,這一戰的全貌並不為後人所完全知曉。

在後世的普遍認知中,這一戰就是曹咎因不堪受辱而出擊,在汜水上遭受“半渡而擊”,楚軍大敗,然後劉邦攻下成皋。

但是,所謂曹咎“因不堪受辱而出擊”純屬司馬遷聽聞或者編造出來的段子,上篇文章《劉邦擊敗曹咎之戰,司馬遷、班固、司馬光都沒能真正搞懂的戰役》已經對此有過辨析,整個戰事並非如此乾癟、簡單。

應該說,

奪回成皋之戰是整個楚漢戰爭戰略轉折階段的“揭幕戰”,這一階段共發生了成皋之戰(10月)、滅齊之戰(10月)、濰水之戰(11月),是劉邦集團實現整體戰略態勢轉守為攻的“三大戰役”

,其中成皋之戰位於主戰場,戰略意義極為重大。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戰役最初的倡議者,自然當屬酈食其,他強烈反對劉邦“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拒楚”的防守方針,提出“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的進攻方針,實質便是攻下成皋和滎陽、將敖倉據為己有。

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積極準備全面反攻。

機會說來就來,應該就在酈食其提議後不久,前204年9月,項羽離開成皋前線,前往後方征討彭越等人,讓劉邦徹底看到了反攻的戰機!

當時楚軍的兵力部署大概是:成皋曹咎所部最多,滎陽鍾離昧所部次之,廣武(敖倉)最少。

按照正常的推進順序,漢軍應該是首先進攻楚軍最前線的成皋,但是,這勢必陷入難度極大的攻城戰,而且成皋兵力最多,戰事必然曠日持久,一旦項羽率軍歸來,整個戰局將更加危險難測。

時間緊迫、戰機寶貴,導致劉邦必須“兵行險著”,而他的

總體戰役部署便是:漢軍繞過成皋,直插廣武(敖倉),進入到楚軍的“腹心”部位,“中心開花”,向北進攻廣武,向東進攻滎陽,“圍點打援”,爭取調動成皋楚軍出城東援,將之消滅在野外,最終拿下成皋!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顯然,這一仗不打則已,一打就是主戰場楚漢兩軍的大決戰。

對於漢軍來說,鑽到楚軍的中心方位,無疑是極大冒險的行為,很容易陷入楚軍的全面圍攻。

此戰雙方的總兵力,史書沒有給出任何記載,但是,從戰中曹咎快速選擇出城東進來看,顯然雙方的總兵力應該大致相當,起碼楚軍三處兵力加起來應不會遠少於漢軍,否則曹咎作為主力不會那麼痛快出城。

但即使如此,漢軍還是面臨“客場作戰”,不僅後勤有被切斷的可能,一旦短期進展不大,便將會陷入楚軍的三面包圍。

所以,劉邦最終下定這個戰役決心,也算是展現了極大的戰略氣魄,這在他身上可是極為罕見的。

縱觀秦末楚漢戰爭,劉邦的軍事指揮能力只能說“中規中矩”,打過不少勝仗,也打過不少敗仗,軍事亮點並不多。

尤其是楚漢戰爭以來,還定三秦之戰主要是韓信運籌帷幄、操盤指揮,劉邦攻下彭城有“偷雞”之嫌,何況之後還遭受了慘敗。

“成皋滎陽-宛葉”的主戰場上,劉邦基本是步步後退,京索一線被突破、滎陽成皋被攻下,最後甚至“隻身”前往河北,偷韓信的軍隊前來助戰,之後長達一年的廣武對峙也乏善可陳。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對手是項羽,雖然場面難看了點,但能長久對峙項羽而不慘敗、甚至勢均力敵,也算極為難得了。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至於能被稱為“經典戰例”的,也就是眼前的這個成皋之戰,估計正是因為劉邦“豁出去、放手一搏”的戰役決心,才最終造就了這一戰的精彩指揮與輝煌戰果。

具體戰役過程只能作大致推測,漢軍應該是主力進擊、圍攻滎陽,部分軍隊北上進攻廣武。

楚軍的應對策略無疑是“東西對進”,成皋曹咎向東、滎陽鍾離昧向西,爭取將漢軍圍殲於中心。

客觀說,中心開花與東西對進,都只是一種戰術戰法,不存在必然的優劣,勝敗都有可能,決定戰爭結局的條件更是眾多,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

劉邦指揮此戰的精彩在於,他始終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

首先,“出其不意”、突然插到楚軍腹地,無疑超出曹咎等人的意料之外,也是對他們的不小震撼,其戰役應對已落於後手。

其次,無論是進攻滎陽還是廣武,都是在“刺激”曹咎,讓他不得不出城救援,起碼“坐視不管”只會讓戰局迅速崩壞。

這就是劉邦“先手”的厲害之處,曹咎事實上是被迫東援,從而陷入被劉邦“打援”的戰役初衷!

當然,在曹咎看來,他可未必認為是中計,反而是和鍾離昧聯手消滅劉邦的絕佳戰機,否則他也不會最終選擇出城東援!

查明曹咎東進尤其是渡過汜水後,劉邦迅速調整軍隊部署,東面以少數部隊包圍滎陽或者阻擊鐘離昧所部楚軍的西進攻勢,主力部隊迅速向西轉移,對曹咎所部展開圍殲!

戰事結果很清楚,曹咎所部楚軍因為兵力劣勢(總數相當,但他這一路就相形見絀了)不敵漢軍,被漢軍打敗、追擊,最終被全殲於汜水東岸,曹咎、司馬欣等人自殺。

至此,劉邦取得了戰役的重大勝利,消滅了當面楚軍兵力最多的曹咎所部。隨後,漢軍渡過汜水西進,攻下兵力已然薄弱的成皋。

然後漢軍拿下廣武(敖倉),將鍾離昧所部最終包圍在滎陽城,直到項羽回軍時撤退,雙方最終對峙於廣武一線,整個戰役宣告結束。

所以,用“成皋、汜水之戰”來命名這一戰役,有偏狹之嫌,雖然最重大的戰事發生在汜水東岸,劉邦最大的戰果也是攻佔成皋,但整個戰事其實遍及成皋-廣武-滎陽之間,同一時間至少有三個以上的分戰場。

瞭解了上述戰役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它和遼瀋戰役的第一階段較為相似。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滎陽類似錦州,漢軍進攻它屬於遠端出擊、敵後作戰,同時也必然是中心開花。劉邦和毛的戰役決心事實上如出一轍,都是“放手一搏”的決戰氣魄。

區別在於,錦州必須被拿下,而滎陽只是劉邦調動成皋東援的幌子。

相比國軍向錦州的“東西對進”,楚軍完全相同,此時的曹咎和鍾離昧,就像是瀋陽的廖耀湘和葫蘆島的侯鏡如,只不過方向恰好反了過來,廖耀湘是“西進兵團”,而曹咎是“東進兵團”。

接下來的戰事更是極為相似,漢軍偏師向東阻擊鐘離昧,類似東野於塔山向西阻擊侯鏡如;漢軍主力則圍殲曹咎兵團,類似東野圍殲廖耀湘兵團,都是短期內乾淨利落地予以全殲!

以上。我之所以將成皋之戰和遼瀋戰役做對比,倒還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相似性,而是鑑於成皋之戰因為歷史記載的嚴重缺失,導致後人已經很難看出這一戰的真正全貌,用遼瀋戰役來做對比,會讓大家更容易瞭解、認知到這一戰的規模宏大與複雜程度。

當然,相比遼瀋戰役,劉邦這一戰的戰爭規模肯定要小得多,戰役指揮部署也要簡單不少,但即使如此,也能體現出劉邦在這一戰中的戰役決心以及軍事指揮藝術,起碼把“致人而不致於人”、“圍點打援”玩的極溜,這在他指揮過的其他戰役中,幾乎沒有出現過。

悲催的是,因為史書記載的誤解與缺失,劉邦在楚漢戰爭中難得打出的最精彩一戰,居然就是被徹底簡化、曲解乃至遺忘了!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最後說一下成皋之戰與滅齊之戰(即韓信進攻歷下)的具體時間先後,按照《史記》等史書記載,這兩戰幾乎發生於同時,即都在10月,但是,敘述順序上都是滅齊之戰先於成皋之戰,好像給人滅齊之戰要稍早的感覺。

可是,《漢書》、《資治通鑑》都將項羽離開成皋的時間定位在9月,依照當時的實際情形,只要項羽離開,劉邦就應該儘快發起戰役,因為時間寶貴,他必須趕在項羽返回的“時間差”裡結束戰役,所以成皋之戰更可能是在9月裡就已經發起(除非項羽是卡在月底離開)。

也就是說,成皋之戰稍早於滅齊之戰的可能性要更大些。

劉邦楚漢戰爭中最出彩的一戰,大致是指揮了“約13的遼瀋戰役”

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如果成皋之戰更早發起,劉邦肯定要忙於隨軍指揮,那麼,他是否還有時間去關心、拯救被“坑死”在齊國的那個人,也就是成皋之戰的首倡者——酈食其?

也許我們必須得承認,無論是成皋之戰還是滅齊之戰,楚漢戰爭漢方能夠實現由守轉攻戰略轉折的頭號功勳,必須是主動首倡成皋之戰、被動激發滅齊之戰的——

酈食其!

這才是他臨終前對於劉邦集團真正的“戰略級別”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