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聖君傳世的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寒門的逆襲嗎?

身閒喝茶,心閒讀書。一盞香茶喝得清清爽爽,一部《先秦史》看了個混混沌沌。

讀到三皇五帝傳說時代,順著呂思勉先生所綜合的史料(附後),頗認真地理了理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制中,所選中的接班人是天潢貴胄,還是毫無關係的寒門子弟。

一、堯:

以聖君傳世的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寒門的逆襲嗎?

說堯得從五帝說起,《五帝德》和《史記﹒五帝本紀》中,“五帝”都指的是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堯、舜五人。

相傳黃帝的正妃嫘( léi)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昌意的兒子叫高陽。黃帝去世後,黃帝的孫子高陽繼位,即為顓頊。顓頊去世後,玄囂的孫子,黃帝的曾孫高辛繼位,即為帝嚳,也就是顓頊把帝位傳給了侄子。(帝嚳的父親叫蟜(qiáo)極,帝嚳的父親和爺爺玄囂都沒做過帝位。同樣顓頊的父親昌意也沒做過帝位)。

帝嚳和妻子陳峰氏生的兒子叫放勳,和妻子娵訾(jū zī)生的兒子叫摯。帝嚳去世後先由摯繼位,封同父異母的弟弟放勳為唐侯。九年後,由於摯不善於處理政務,而放勳聲譽日隆,諸侯信服,不得已讓位於放勳。放勳繼位後稱堯,又稱唐堯,至此堯繼承了父親帝嚳的帝位。

算起來堯是玄囂的曾孫,黃帝的四世孫。

附:五帝之名,見於《大德禮記﹒五帝德》,曰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五帝本紀》依之。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高辛父曰蟜極,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

《史記﹒五帝本紀》曰:“帝嚳娶陳峰氏女,生放勳,娶娵訾之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二、舜:

以聖君傳世的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寒門的逆襲嗎?

《五帝本紀》記載,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能力德行都不行,不堪大用,就召叢集臣商議說:我在位也有70多年了,誰能接替我呢。各位大臣都推薦孝順有才能的舜。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一齊嫁與舜,把政務大事都交給舜處理,以便就近觀察。舜對各種政務均能妥善處理,應對自如,四方諸侯臣服,得到堯的認可,即禪位於舜。

堯死後,三年喪期滿,舜為了避爭搶帝位的嫌疑,讓位於堯的兒子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方。但天下諸侯不朝覲丹朱,而朝覲舜;獄訟裁奪不去找丹朱而找舜,且都讚美舜。人心所向,舜於是正式做了天子。舜的這番退讓操作,為自己贏得了美名。不得不說堯考察接班人的方式夠特別,時間夠長,也夠全面。論輩份,娥皇和女英是舜的曾祖父輩。還真是大丈夫何患無妻,做大事者不拘小節了。

舜名叫重華,舜的父親叫瞽叟(gǔ sǒu),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就是顓頊。舜是顓頊的六世孫,是黃帝的八世孫。因為顓頊把帝位傳給了侄子,所以從窮蟬開始至瞽叟都是普通人,到舜這兒帝位重又回到顓頊一脈。

附:《五帝本紀》曰:“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而卒授舜以天下。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避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五帝本紀》說:“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三、禹:

以聖君傳世的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寒門的逆襲嗎?

禹治水的功績及能力,傳之四海,世所矚目。舜的兒子商均能力德行都欠缺,舜於是將帝位禪讓於禹。舜死後,三年喪滿,禹也學舜的樣子,讓帝位於商均,但各地諸侯還是擁戴禹,於是禹正式即天子位,也就是夏朝開始。

《夏本紀》說禹的父親是鯀(gǔn),鯀的父親是顓頊。舜、禹在帝堯時同在,一為顓頊孫,一為顓頊六世孫(書中說是七世孫,可數著是六世,姑且按六世孫算吧),相去未免太遠,這一說法很難確定。還有一種說法鯀是顓頊的五世孫,和舜平輩,似乎也有道理。

另外補充一點,相傳商的始祖契(xiè),是帝嚳的次妃裸浴時吞食玄鳥的蛋而生,周朝的始祖后稷是帝窖的元妃姜嫄在野外踐踏巨人的足跡有孕而生。兩人是兄弟,都算是帝嚳的兒子。古人的腦洞絲毫不遜色今日的玄幻小說,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

附: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

《夏本紀》曰: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一為顓頊孫,一為顓頊七世孫,相去未免太遠。《漢書﹒律曆志》、《淮南﹒原道訓》高注則以鯀為顓頊五世孫。《離騷》王逸注引《帝系》曰:“顓頊五世而生鯀”。

總結一下文中人物關係圖如下:

以聖君傳世的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寒門的逆襲嗎?

這便是千古美談的“禪讓”。韓非子卻將舜、禹和湯、武列入一丘之貉,認為堯舜禹之間所謂的禪讓有逼迫的成份,和商朝湯武取代夏朝流放桀( jié),周朝取代商朝殺死紂王,本質上是一樣的,並不是真正的禪讓,而是帝位的爭奪。不管逼迫也好,禪讓也罷,總之五帝傳承都是在黃帝的後代子孫中更迭,甚至夏商周的始祖也都是黃帝的後人,妥妥是名門世家的延續,並沒有什麼寒門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