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去溼熱的好方

《素問》說:

脾主肌肉而開竅於口,口唇,為肌肉之本。

脾胃同氣,脾運化的水谷清氣往上走,胃消化的水谷濁氣往下走,清升濁降,則唇不病口不病。所以

口中清和,沒有怪味也是脾胃功能佳的表現之一。

一個去溼熱的好方

心主臭,心為火而腎為水,脾胃這個運化系統,則是它們的中間人。腎水上泛於脾,則生溼,心火鬱於脾,則生燥。

故脾胃溼熱燻蒸,口氣腐穢而臭惡,也和心腎相關。

清代醫書《四聖心源》所載之

甘草黃芩湯,

可治溼熱燻蒸,口氣穢惡。

《四聖心源》為清代著名醫學家,乾隆皇帝的御醫黃元御所撰。黃元御將黃帝、岐伯、扁鵲、張仲景視為醫中四聖,是尊經派的代表人物。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親書“仁道藥濟”概括其一生。在民間,黃元御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

甘草黃芩湯處方:

甘草6克,黃芩6克,

茯苓9克,半夏9克,石膏9克

甘草與黃芩

均清熱解毒,通行於多經,首先將戰場作一番清理。尤其甘草補脾益氣,是能作戰又能照顧全域性之要員。

一個去溼熱的好方

溼氣是引發口臭的重要根源,茯苓利溼,是祛溼的主力。

半夏和黃芩燥溼。

茯苓

健脾寧心洩腎水,不僅阻斷腎水上泛於脾的道路,而且可保護脾胃在祛溼的過程中不受傷害,和緩又有韌性地帶著脾胃溼氣從二便出去。寧心功效,可杜絕因溼熱薰蒸帶來的煩燥。

半夏

燥溼化痰,能像烘乾機一樣將脾胃溼氣從面板蒸發出去,化掉痰濁,和胃降逆,讓胃氣不是逆著往上,而是往下走它該走的路。

黃芩

之燥溼,同樣是將溼氣從面板蒸發出去。

三味藥,不僅和脾胃,更讓溼氣想停留在體內都難。溼氣一除,熱也難化生。

最後一味藥,

石膏,

性辛甘大寒,走肺胃經。

其甘能緩熱並將養脾胃,辛能使肺之清氣得升,肺是脾的兒子,肺之清氣升,則脾之清氣升。辛還能使胃之濁氣得降,寒能去除胃中熱煩,瀉火之中長於清解,是脾胃喜歡的良藥。

一個去溼熱的好方

五味精英共消脾胃溼熱,沒有溼熱痰濁像蒸氣一樣飄飄而上,口氣自然清新無味,迴歸正常。

一個問題:本

方如何服用?

答曰:煎半杯,熱服。

一個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愛好者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掃一掃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