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文 | 超人小眠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作品。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當下的印度,主打夢想追逐和女性覺醒,側面反映了印度的父權、社會、女性地位、等級制度等國情。同時正是由於印度這種特殊的國情,才可以使得個人、個人與父親、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這樣的關係層層上升,並最終由女主角個人的成長和成功將主題昇華,將夢想與覺醒這兩個元素表達的又燃又淚。

影片以第三人稱視角展開,“我”見證了叔叔馬哈維亞一家生活的全過程:故事的開始,叔叔馬哈維亞的妻子接連生了三個女兒,上天好像故意開玩笑不讓他的心願達成,全村男女老少也都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心理,紛紛搬著小板凳來當吃瓜群眾。一次又一次的期望落空後,叔叔也灰心失望了,落寞的摘下了掛在牆上的獎牌。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看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故事的主線:叔叔一心想生兒子,是為了要他繼承自己未競的夢想——為印度拿一枚摔跤金牌。

雖然生兒子這件事基本無望了,但

溺水的人總想抓住救命稻草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吉塔和巴比塔將同村的兩個男孩打的鼻青臉腫之後,叔叔意外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自此,影片開始進入“

發現天賦—魔鬼訓練—出走反抗—悟出真諦

”的情節發展過程,並透過三場對抗衝突最終達到故事的高潮。

第一場對抗:叔叔馬哈維亞與村民(世俗)的對抗

這一場對抗是悄無聲息的、不激烈的,卻十分堅定倔強。

這是一場匹夫與整個社會的對抗,力量懸殊猶如螳臂當車。

一句“

明早五點來找我

”宣告了魔鬼訓練的開始。

從此叔叔馬哈維亞每天帶領兩個女兒進行瘋狂的摔跤訓練,她們不必再做家務,不能吃醃製油膩辛辣食物,不能參加聚會郊遊看電視。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馬哈維亞還在自家的農田闢出一塊地方,為女兒們搭建了摔跤場地、找“我”當陪練、去買穆斯林養的雞並親自下廚做給女兒們吃、換掉她們的長袍、不顧女兒央求剪短了她們的頭髮……

這一切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因為在當下的印度,這樣的做法是驚世駭俗的,影片中隨處可見村民們像吃了蒼蠅一樣的眼神和不懷好意的議論紛紛。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這一場對抗的高潮出現在村裡一名年輕女孩的婚禮上,叔叔打了“我”一耳光後憤然離去。

吉他和巴比塔在隨後跟新娘的聊天中吐槽爸爸的種種過分做法,一直愁眉苦臉的新娘一席話點醒了她們,也再一次強調了故事的核心思想:

“我倒希望有一個這樣的父親,至少他是為你們想,否則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從出生起,就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到14歲的時候便要嫁出去,為減輕這個家的負擔。最後被送到一個從未見過的男人面前,為他相夫教子度過餘生。這就是我的人生。

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做他的孩子,為了你們與全世界對抗,為了你們忍受世人的嘲笑。為什麼呢?就是為了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從此吉塔和巴比塔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從極不情願變為積極主動的進行訓練,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摔跤比賽。

這兩個來自巴拉里的女孩把男孩們摔慘了,她們用實力證明了女孩不比男孩差,漸漸地村民的掌聲取代了嘲諷和質疑聲。

這一部分的敘事,

導演運用了大量的中景鏡頭來表現叔叔監督兩個女兒陪練的過程,又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來表現村民的吃驚和嘲諷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聲畫運用是此部分值得一提的亮點,一共有兩段:第一段是吉塔和巴比塔被逼著訓練時候的背景音樂,採用聲畫結合的手法,用一首《壞蛋爸爸》將兩個女兒的哀怨心聲表達出來;第二段是婚禮場面,運用了大量歡快的音樂配合舞蹈嬉鬧的暖色調畫面,烘托出一場具有濃重印度鄉村風格的婚禮。

第二場對抗:馬哈維亞的教學方法與摔跤教練教學方法的對抗

這一場對抗是從吉塔要求去國家體育學院開始的。馬哈維亞對摔跤教練的教學方法並不信任,但也知道女兒需要向更高更遠進發,所以暫時持觀望態度。

在這一部分裡,女主人公吉塔充當了這種對抗的載體:摔跤教練讓吉塔忘掉以前接受的訓練,將馬哈維亞的教練方法全部推翻;而吉塔也放鬆了訓練,經常出去逛街、看電影、吃油炸食品、染指甲、留長髮。

這一切都與從前爸爸對她的要求背道而馳。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導演對於鏡頭的運用。“國家體育學院”的牌子幾次出現在影片中,導演很巧妙的運用這種空鏡頭來交代空間的轉換,同時也暗示了爸爸對這個地方的陌生、排斥。

劇情的衝突出現在吉塔回家後,父女之間的一場摔跤較量是此部分最精彩的,女兒自以為終於在國家體育學院學到了摔跤的真正要領,她眼中閃耀著怨恨和復仇的渴望,而父親則在開始的威風之後,很快意識到自己已經雄風不再,他喘息著,儘量保住一點作為摔跤手和父親最後的尊嚴。

全景鏡頭和快節奏的配樂將人物內心的衝突、理念和方法的衝突,外化為肢體動作的衝突,將表情眼神與激烈的動作相結合,衝擊力非常強。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視聽方面,導演對於交叉蒙太奇這種剪輯技巧的運用使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極具衝突性

:將摔跤教練讓吉塔一味防守的畫面與全國聯賽上爸爸讓巴比塔全力進攻的畫面反覆混剪,將吉塔慘遭淘汰的畫面與巴比塔贏得冠軍的畫面進行混剪,使對抗雙方的力量懸殊得到自然的過度,同時也推進了劇情的發展。

第三場對抗:馬哈維亞與摔跤教練的正面對抗

這一場對抗是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是影片中比較激烈的衝突對抗。

吉塔在接連輸掉多場國際比賽後,陷入痛苦和迷茫,轉而求助於爸爸。這一細節體現的是衝突雙方兩種力量的此消彼長,吉塔作為摔跤教練的先遣隊已經繳械投降,接下來就是爸爸與摔跤教練之前的正面較量了。

在這一部分的情節裡,我們看到了一位父親的鐵骨錚錚,也看到了脈脈柔情。摔跤教練手握吉塔的教練資格和決定吉塔是否能參賽的權利,高高在上,但爸爸依然敢與之一較高下;而同時為了女兒,他辭掉工作來到巴蒂亞拉租房住,為了女兒,他放下尊嚴雙手合十,含淚請求校長不要開除她們,為了女兒,他包場了錄影廳觀看女兒的比賽影片。

那句“明早五點來找我”,瞬間讓吉塔找回小時候訓練的感覺,似乎有爸爸在,一切就沒那麼難了。

吉塔在英聯邦運動會上的幾場比賽將爸爸與摔跤教練的正面對抗體現的淋漓盡致。爸爸與摔跤教練在小組賽、半決賽上的打法都完全相反,吉塔也因為聽從爸爸的指導大獲全勝。

這場對抗,爸爸因為吉塔比賽的勝利而成為個人與社會這場對抗的最終勝利者

在贏得了半決賽後,吉塔問爸爸:明天的比賽用什麼策略?這裡,爸爸的一段話揭開了吉塔心中的疑惑:

如果你明天贏,勝利將不僅屬於你,

也屬於千千萬萬像她們一樣的女孩,

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及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

明天的比賽是最重要的一場,

因為你的對手不只是那個澳大利亞人,

還有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

至此,影片的主題得到了全面的昇華,故事在高潮中結束。

為你,我願與全世界對抗——《摔跤吧,爸爸》影評

有人說這是一部赤裸裸的父權電影,劇中的幾個女孩子都在父親嚴苛的要求下,學習摔跤,並且把摔跤作為終身事業,去替父親實現拿冠軍的夢想。

還有人說,這是一部勵志的女性電影。

我贊成後者。

為此,我去查了一組資料:

印度的童婚比例高達47%,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女孩被父母用來換取聘金,印度政府1929年透過禁止童婚法,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和18歲,均未奏效。

根據聯合國統計,妊娠和分娩併發症是發展中國家15至19歲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與伊斯蘭教,而這兩種宗教都或多或少的歧視女性,印度教首當其中。

如今對女性而言,印度是全球危險程度第四高的國家,比索馬利亞還要糟。而且“買妻”、“租妻”、“換妻”的現象在印度一些地區極其普遍。

所以,放在印度的特殊國情去看,在印度當下的社會狀況下,女性是沒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氛圍的,女性的地位依然微弱,一個女生作為個體就更加渺小,更加無助,有時候真的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摔跤即使對於女性來說是一項危險且殘酷的運動,也好過於比摔跤更加殘酷的女性生存境遇。

由此可見,爸爸的幾場對抗,其實體現的是他作為父親,對女兒潛能的瞭解,對女性成長和女效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支援。

(文中插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