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籃球傳入中國超過百年,伴隨著中國籃球職業化的程序,「球隊翻譯」也經歷了從依附存在,到獨立出現,再到融合發展的過程。

鄭誠、王潤陶、張騫、原軼群、趙子帆……他們雖然不是賽場上的焦點,但卻是比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期

《尋業體育》

欄目,我們將帶大家走進「球隊翻譯」的前世今生。

文/ 付能量

2004年,中國男籃國家隊聘請美國人哈里斯擔任主教練、立陶宛人尤納斯擔任助理教練員。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兩位外國人身上時。他們的旁邊,站著一位國內知名的體育經紀人、當時中國男籃的翻譯——夏松。

從夏松、到鄭誠、單正灝、郭維盛,再到2017年之後,雙國家隊的紅隊王潤陶、商逸飛,藍隊的史榮(國家隊影片分析師,兼任翻譯工作),中國男籃「球隊翻譯」的接力棒也在進行交替。

俱樂部層面,不論是NBL還是CBA聯盟,凡是帶有外籍教練員、球員的球隊,往往都會配備1-2名翻譯。他們雖然不是球隊的戰鬥力,卻如同單反相機的「轉接環」,連線機身和鏡頭,並且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成像效果」。

這一次,

我們採訪了眾多籃球前輩和翻譯老師,儘可能地為大家描繪出「球隊翻譯」的前世今生,並嘗試推導這個崗位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希望能夠對想要入行,從事相關工作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參考和借鑑。

01

誰是中國籃球史上,第一位全職翻譯?

想要探尋一個崗位在中國的誕生和發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895年,當籃球作為一種舶來品,透過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時,就伴隨著語言的交流。人與人之間口頭傳述著籃球運動,基督教青年會翻譯《美國籃球規則》。

彼時,由於籃球運動剛剛誕生不久,並沒有特別複雜的戰術規則,只需要簡單的一些詞彙,便能夠讓籃球愛好者們跨國語言的障礙「玩」到一起。

因此,100多年前並沒有如今意義上咱們所說的「球隊翻譯」的概念。

翻譯是一項語言技能,是跨國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這個崗位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兩個詞,那便是「引進來」和「走出去」。

基督教青年會將籃球「引進來」,中國的籃球奠基者們為了學習而「走出去」。

當籃球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一大批籃球前輩,包括大名鼎鼎的董守義(中國第一任籃協主席)、舒鴻(中國第一位籃球裁判)、宋君復(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前往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拜師籃球的發明人奈史密斯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提高籃球水平,促進國際交流,國家也曾經多次邀請保加利亞、匈牙利、蘇聯等來到中國開展友誼賽。「59高峰」便是那時的傑作,直到現在,提起那個輝煌的時代,仍然能夠喚起老一輩人的記憶。

雖然,籃球的「引進來」和「走出去」一直在中華大地不斷上演。

但是「球隊翻譯」卻仍然是個模糊的存在,依附於其他的工作崗位,並未獨立出來。因此,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籃球翻譯,很難去界定。

但是,在中國籃球市場化運營之後,有兩個可以追溯的方向:

第一個是俱樂部層面,1995-96賽季CBA的第一位外援,浙江隊引進的薩芬科夫,他的經紀人或者翻譯;第二個則是2004年國家隊層面,

知名體育經紀人夏松,協助中國男籃引進哈里斯和尤納斯,同時兼任球隊的翻譯工作。

「2004年,因為哈里斯在隊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幾位老師可以兼任著翻譯工作,稍微頂替一下。但備戰奧運會是長週期,就需要穩定的全職翻譯了。」鄭誠說道。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2005年,入選國家隊後的第一場國際比賽,鄭誠身著多哈亞錦賽冠軍衫在場邊留念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時,中國籃協早已面試了數十位候選人,卻沒有找到合適的翻譯。意向的候選人,除了要懂籃球和英語之外,還需要投入全部的時間駐隊,保持高強度的運轉。

本科英語專業出身的鄭誠在學校老師的引薦下,得到了國家隊的面試機會。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他經過了兩輪面試和挑戰,並且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之一。

在面試的階段,鄭誠先是幫助當時女籃的主教練湯姆·馬赫翻譯了一節訓練課,沒有任何的鋪墊,直接被扔到了訓練場上,考察他臨場的反應能力;再到全國教練員培訓班上,外教的教學又讓他體驗了一波短時間、高資訊量的翻譯過程。

「籃球和英語都沒有問題,但你能否適應球隊的工作,我們沒有辦法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需要你做一個選擇。是放棄,還是直接前往秦皇島跟隊,如果秦皇島的評估通過了,你就去和男籃匯合,如果沒有透過,那就只能……」

在這之前,鄭誠曾得到了一份令人羨慕的老師工作,工作穩定且教學相對輕鬆。同時,他也在備考法律專業的研究生,考試時間越來越近。

「打了這麼多年的籃球,肯定是熱愛的,而且08年北京奧運會就在家門口,所以還是決定把工作辭了,直接收拾好行李趕往秦皇島。」

評估結果出爐,他通過了考核。至此,鄭誠成為男籃國家隊歷史上的第一位全職「球隊翻譯」。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鄭誠(中)在中國男籃國家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俱樂部層面公認的「第一翻譯」無法考證,但是能夠明確的是,在職業「球隊翻譯」獨立存在之前,翻譯工作往往是由具備語言技能的

籃球學者、體育經紀人、體育媒體記者兼任

,包括中國球員留洋NBA,也同樣離不開他們的協助。

經過上百年的歲月「球隊翻譯」終於從其他工作的兼職身份中慢慢剝離出來,成為了球隊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直到後來,中國也擁有了被球迷們所熟知的「籃壇四大名翻譯」:鄭誠、羅傑、張博雨和郭維盛。

當籃球規則趨於完善,崗位對於人才的要求也越高越高。從能夠介紹清楚什麼是籃球,到需要照顧外教、外籍球員的生活日常、賽事訓練,乃至文字合同翻譯、技戰術翻譯等等,「球隊翻譯」的技能圖譜也越來越大。

02

「球隊翻譯」從哪裡來,成長路徑如何?

如果想成為一名籃球翻譯,應該如何邁出第一步?如今隨隊征戰NBL、CBA俱樂部,甚至是國家隊的老師們,他們都出自哪裡?這個圈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我們《尋業體育》欄目所關注的問題。

在我們對話了十餘位翻譯老師之後,透過歸納法發現,「球隊翻譯」的主要來源一共有三個主要途徑:

一、語言類專業科班出身

正如所有的子學科都是從母學科中分離出來的一樣(管理,體育管理;英語,體育英語)。在「體育英語」專業出現,國家培養體育語言類人才之前。不乏像鄭誠這樣,英語專業出身,並且熱愛體育,投身到籃球事業中的前輩。

2005年,對於剛剛大學畢業的鄭誠來說,即使自己喜歡打籃球,但是涉及到專業術語和技戰術的傳達,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混沌初開,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鄭誠(左二)在中國男籃國家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989年,大衛·斯特恩先生站在寒風中,敲開了中央廣播電視臺的大門;1994年,NBA正式登陸中國,成為了千萬籃球迷的啟蒙,對於鄭誠來說也是一樣。

除了自己日常打球之外,鄭誠還喜歡看NBA的直播,觀看之餘還會把每週的《NBA Action》用錄影帶錄製下來,幾年時間,錄影帶竟然裝了滿滿一櫃子。

「如果你真的打球,有的時候就算你不太知道,但看到教練連說帶比劃,你很快就能夠把聯絡建立起來。比較麻煩的是,就算是同一個詞,歐洲和美國的理解也是不太一樣的。」

「訓練的時間很寶貴,尤其是賽場上的暫停,沒辦法詳細描述。所以當時尤納斯他們那一撥教練,直接用一個代號“藍色”。包括現在一些教練,也在這麼使用。」

綜合類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熱愛籃球,或者體育院校「體育英語專業」科班出身,這便是「球隊翻譯」的第一個重要來源。

像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綜合類高校;國內開設「體育英語」專業的體育類高校,如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瀋陽體育學院等,都為行業輸送了一批優秀的人才。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延伸影片:從沈體到北控,他如何成為「馬布裡背後的男人」

ECO氪體曾經採訪過原軼群,正是畢業於瀋陽體育學院體育英語專業。在學校學習期間,他先後輾轉東莞籃球學校、遼寧青年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如今他成為了北京控股籃球俱樂部馬布裡的「貼身翻譯」。

二、籃球專項出身,具備較強的口語交流能力

雖然都是「語言」和「籃球」的排列組合,但切入點稍有不同。

我們剛剛提到,語言類科班出身,瞭解籃球是進入行業的其中一個途徑,另外一個則是籃球科班出身,具備較強的口語交流能力,則是第二種方式。

在CBA紀錄片《敢夢敢當》中,有一個鏡頭為「破解戰術“C”」,鏡頭前的張騫身份雖然是「資料分析師」,但是在入行之初,他更早的身份卻是「球隊翻譯」。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尋業體育》欄目,張騫向氪體記者展示戰術手勢C

當然,這也順便延伸了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那便是「球隊翻譯」的職業發展路徑。除了做翻譯之外,還能夠如何轉型,我們後續會解答。

張騫,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的競技體育學院,籃球專項出身。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有幸見到了李元偉老師,便向前輩尋求入行的建議。最初的規劃是透過學習影片分析,作為入行的敲門磚,但是由於語言能力還不錯,便在師兄的鼓勵之下,被推薦到了球隊成為了一名翻譯。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張騫(右一)在CBA賽場邊向球員傳達戰術安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原軼群的經歷不同,張騫先後輾轉了福建、廣州和青島,沒有從青年隊,而是從NBL一直做到了CBA球隊,並前往美國和德國考察,對籃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第一年我在福建,除了要照顧外援生活,還要負責訓練和比賽;但是來到廣州之後,在外援眼裡,我更像是教練型的翻譯,不需要負責生活方面的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籃球本身,也經常會參與到教練組的工作會,承擔部分工作。」

那年聖誕節,外援福格在給張騫的聖誕賀卡上,稱呼他為Coach Kevin。福格這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成為了張騫在球隊中的寶貴回憶。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外援福格寫給張騫的聖誕賀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球隊翻譯,有張騫所說的偏「教練型」的翻譯,也有偏「生活型」的翻譯。

在北京控股籃球俱樂部,原軼群更多負責賽場上的翻譯,而趙子帆則更加註重外援、外教的生活。

當然,賽場上和賽場下的分工,有的時候並不完全割裂,兩個人的身份也會在有需要的時候互相轉換。

三、有國外留學經歷,對籃球和國家文化有足夠的瞭解

趙子帆在大學期間,就前往了美國留學,本科畢業後,繼續選擇了喬治華盛頓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大學期間,他親歷了華盛頓紅皮隊和俄羅斯世界盃的相關工作,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讓趙子帆對國外文化有了足夠的瞭解。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延伸影片:帶著外援吃火鍋、爬長城,也是「球隊翻譯」的工作職責

「雖然不是籃球專業,但將心比心,我能夠理解外援跨國大洋彼岸,在異地工作和生活的那種狀態,所以能夠和外援以及他們的家人們聊到一起。」趙子帆說道。

回國後他加入北控,同樣也成為了一名「球隊翻譯」。「原軼群,他比較擅長賽場上的工作,那我就多關注一些場下的事情,想辦法一起把工作做好,讓球隊運轉的更好。」有的時候,趙子帆也會在他身邊進行學習,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趙子帆陪伴馬布裡參加CBA活動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所以,透過培養來源和入行方式不難看出,「球隊翻譯」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圈子。職業籃球俱樂部「球隊翻譯」的同時在崗人數,也不過幾十人而已。

在成長方面,他們大多是從地方籃校,到NBL聯盟、CBA聯盟、再到國家隊。非國家隊層面,主要看個人的能力,機遇,如果比較好,直接跳級和空降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國家隊層面,除了能力,機遇也很重要。用王潤陶的話來說就是「可遇不可求」。

如果所跟隨的主教練能夠達到國家隊級別,成為國家隊一員也是順其自然。

03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球隊翻譯」

當然,如果你能夠有機會接觸到職業俱樂部,那麼恭喜你突破了初級的考驗,但是,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在瞭解「球隊翻譯」怎樣出現和如何入行之後,我們緊接著面臨的一個問題便是: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球隊翻譯」?優秀的「球隊翻譯」應該具備哪些軟技能和硬實力?

大多數的「球隊翻譯」,剛剛接觸工作的時候,更多是幫助外籍教練員或者球員處理一些生活上的事務,同時承擔一些球隊隊務的工作。

此時,對於英語的要求高於籃球,不涉及到技戰術翻譯等專業詞彙和術語。但是想要進一步成長,就需要加深對籃球的理解。

在戰術詞彙的使用方面,光是「CUT」的使用場景就有十餘個,想要翻譯準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經常看籃球賽事、自己打籃球的翻譯,往往能夠更加容易理解,並且突破這一層的考驗。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鄭誠身著西裝,在賽場邊留念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鄭誠面試男籃國家隊翻譯時,中國籃協便測試了他的翻譯能力、臨場反應能力,還有高強度工作的抗壓能力。

同時,體育賽場上的「球隊翻譯」與其他種類的翻譯不同,我們偶爾能夠從媒體,或者自媒體的報道當中,看到主教練在佈置戰術或者訓話,旁邊的翻譯同樣需要帶入情緒,幫助主教練做更好的動員和傳達。

原軼群認為,在做翻譯的時候

「需要傳達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傳達出來。尤其是在動員大家賽場拼搏的時候,綿軟無力的翻譯方式起不到任何效果。」

曾任中國男籃紅隊翻譯王潤陶也是同樣的看法,並進行了補充

「如果主教練、隊員和對面發生了衝突,作為球隊翻譯,一定是要把矛盾雙方拉開。如果也去翻譯,肯定會出問題,當翻譯就是要平事兒。」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王潤陶(右一)此前在男籃國家隊擔任翻譯工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國家隊翻譯和俱樂部翻譯,有的時候需要注意的點也不一樣。

「球隊翻譯能夠接收到很多的資訊,但是哪些該聽,該說,需要學會把握。」鄭誠說道。

還有一類工作,那便是文字(商務/經紀合同等)翻譯。口頭和書面用語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但隨著各個俱樂部配備了專業的法務之後,相關的工作就不一定會交給「球隊翻譯」了,這個需要看各個俱樂部自身的情況。

當人家看到你光鮮亮麗的時候,殊不知每一個崗位往往都是「人前顯貴,人後受罪」,籃球翻譯,需要得不僅僅是語言的能力。

由於賽事工作的特殊性,「球隊翻譯」的工作節奏也比較特殊,最大的工作壓力其實是源於「時間」。

在賽場上,按照長暫停60秒,短暫停30秒來計算,倘若是國外教練,從教練說完,到完成翻譯工作,兩個人的時間要「打對摺」。在日常訓練當中,雖然沒有人卡表限制時間,但是翻譯所佔據的時間,仍然不能太多。

一些訓練影片當中,我們往往能夠看到教練說話語速飛快的場景,不是因為個人說話的習慣,而是出於對球員的考慮,不能讓球員的身體涼下來。如果·翻譯佔據太多的時間,球員待在場邊,體溫下降後,不但狀態會下降,而且容易受傷。

當一場比賽結束之後,「球隊翻譯」更要和教練組加班加點,研究影片錄影,在賽事密集的階段,基本上都是連軸運轉,加班熬夜,直接通宵也是常態。

「球員們要保證足夠的休息,這些熬夜的事情,就必須得由我們來做。」無暇關注凌晨4點的洛杉磯,球隊翻譯需要陪伴主教練「死磕」影片錄影。如果涉及到主客場,還需要長途奔波。

在面對時間壓力方面,鄭誠也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方法」:儘可能地讓自己的思路跑在主教練之前,或者至少是處在同一水平線。

「看到賽場上出現問題,我自己就會想。可能這時候主教練真的叫了暫停,如果印證了我自己的想法,其實不用等就可以開始翻譯了,相當於我們兩個話壓著話。如果需要完消化再進行翻譯,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每到國家隊比賽前,身為球隊一員在球場上唱起國歌,王潤陶(右一)至今難忘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似是一個「小方法」,背後卻是「球隊翻譯」對球隊、主教練、賽場情況的洞察、理解和把握。

當然,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對籃球的理解不斷加深,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也將是獨一無二的。

04

「球隊翻譯」,還可以怎樣轉型?

職業發展路徑,往往分為「縱向深耕」和「橫向發展」,「球隊翻譯」也不例外。既有前者,也有後者,但其實翻譯更偏向於後者——橫向發展。

當然,不論「球隊翻譯」如何橫向發展,仍然離不開重要的兩個字,那便是「籃球」。

「語言是技能,籃球是抓手」用這句話來形容「球隊翻譯」,再合適不過。

那「球隊翻譯」究竟有哪些發展方向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主要發展方向(多數情況)

1)教練員/老師/講師:

在做「球隊翻譯」的過程中,由於經常接觸球員和教練員,因此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更多籃球訓練方面的知識。不少翻譯老師在拓展職業路徑的時候,也會選擇成為球隊(業餘球隊、職業球隊、高校校隊)的教練員、助理教練員。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郭維盛(中)曾擔任北京首鋼翻譯 圖片來源:微博@郭維盛G-MONEY

因為一段翻譯的影片爆紅網路,被稱為「網紅翻譯」的郭維盛,曾經是北京首鋼的翻譯、主教練助理,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國家男籃的翻譯。在離開一線,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選擇投身基層籃球,繼續從事籃球青訓的相關工作,為中國的籃球事業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2)影片/錄影/技戰術分析師:

作為主教練的絕對搭檔,「球隊翻譯」也同樣會跟在身邊,透過自身的吸收和消化比賽影片,傳達給球隊的球員們。因此,也能夠在整個過程中,「球隊翻譯」也能夠逐漸豐富自己對技戰術的理解,逐漸過渡為分析師。

經歷了「球隊翻譯」的身份之後,張騫逐漸轉變為了俱樂部的「資料分析師」,也就是大家看到的CBA紀錄片《敢夢敢當》中的場景。他不僅參與了常規賽的全部工作,也見證並陪伴了廣東宏遠的捧杯奪冠。

去年12月,他更是成為了FIBA國際籃聯的一級助理講師。「語言是一種技能,一種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籃球這項運動。」

無獨有偶,鄭誠在國家隊期間,除了翻譯之外,他也會主動承擔起「錄影分析師」的工作,併為中國籃球培養了新的一批人才。2009-2016年,鄭誠離開國家隊之後,轉型成為了深圳新世紀獵豹男子籃球俱樂部的助理教練兼球隊領隊。

從翻譯轉變為教練,也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隔壁國際足壇的知名教練穆里尼奧,雖然球員生涯並不成功,但卻從擔任巴塞羅那主帥的翻譯開始,一路坎坷成長為戰術大師。

3)領隊/球探/籃球經紀人:

2017年,姚明上任籃協主席,施行「雙國家隊」政策。在上海隊的助理教練戈爾的推薦下,

王潤陶成為了李楠的翻譯

,ECO氪體也曾經對他進行了專訪。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延伸閱讀:男籃國家隊翻譯養成記,這是王潤陶的10年體育路

由於在工作中經常和球員打交道,和籃球運動員們產生了很強的信任關係,王潤陶也順其自然地增加了一個「籃球經紀人」的工作,離開翻譯崗位後,他又開啟了新的挑戰。

4)籃球評論員/籃球技術顧問

在評論員的崗位上,不乏知名的優秀運動員,當然,「球隊翻譯」也會做客,不過要在離開一線之後。在結束中國男籃國家隊工作之後,鄭誠收到騰訊體育的邀請,成為騰訊體育籃球節目的解說嘉賓,並且在2019和2021年,擔任了兩屆《籃板青春》的籃球技術顧問。

二、其他發展方向(少數情況)

除了以上4種成長路徑,我們也發現了「球隊翻譯」其他的轉型方向。鄭誠因為曾經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找到了體育和法律的結合,2016年離開俱樂部之後加入律所,成為了一名

職業律師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鄭誠(右一)成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前往美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也有極少數的翻譯,在機遇的加持下成為了

球隊的管理者

。在所有的轉型方向當中,有一位翻譯拓展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便是在翻譯和

球員

之間橫跳的——邊賽遠。同理,轉型成為

裁判員

,彷彿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

從翻譯到球員,邊賽遠的轉型之路 圖片來源:微博@邊賽遠Translator

不過,在目前的大環境下,由於「球隊翻譯」依附於教練組,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穩定。因此,也可以把「球隊翻譯」理解為一個數量少,卻優質的跳板。當然,如果能夠穩定,也不在當地乏紮根下來,成家立業的情況。

在職業的道路上,「球隊翻譯」是抓手、是跳板,但是僅抱著這樣的目的來,最終可能不會收穫好的結果。歸根到底,還是要用最職業的態度,面對每一份工作。

百年來「球隊翻譯」孕育併成長,

從依附存在,到獨立出現,再到融合發展。

未來,這項職業也許仍然是一個很小的圈子,但卻告訴我們:體育人的職業發展,雖然沒有那麼寬,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窄。

一個相對冷門的崗位,卻能夠拓展出如此多的可能性,給我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不論是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崗位,當你紮根下來,沉澱下來,都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體育在發展,圈子裡的從業者們也在成長。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不是有更好的行業,才會出現更好的人才,而是有更好的人才,行業才能夠更好地發展。

這是《尋業體育》的第一期文章內容,在未來,我們也會不斷記錄體育領域,不同專案、不同細分賽道的職業情況,努力為想要入行的朋友們點亮前進的道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把「籃球翻譯」拿到放大鏡下研究,看到了入行和發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