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允許“一夫多妻”,家中女性眾多,她們是如何相處的?

“一夫多妻制”是中國古代婚配製度的核心,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講,“一夫多妻”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在中國古代,一部分男性是可以同時和兩個或兩個以上女人進行結婚和生育,但不管他的配偶有多少,都只能有一位“妻”,其他的配偶只能稱作“妾”。所以,準確的來說,中國古代應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當然,要說這在實質上是一夫多妻制也沒有問題。

古代允許“一夫多妻”,家中女性眾多,她們是如何相處的?

一夫多妻制一直飽受爭議,反對者眾多,支持者也不少。支持者的想法各不一樣,不過對於古代男性可以娶多位配偶的羨慕是一個重要因素。不過,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並不簡單,它蘊含的政治色彩和封建色彩十分濃厚,女性在這個制度下的命運也十分悽慘。

古人對於”妾“是十分鄙夷的,《周禮》載:“臣妾,男女貧賤者。”男之貧賤者為臣,女之貧賤者為妾,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起初妾是指卑賤的奴隸。而像這樣語氣輕蔑的記載在古代典籍當中十分常見,比如《周書·費誓》中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逾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

古代允許“一夫多妻”,家中女性眾多,她們是如何相處的?

不過,身份如此卑賤的“妾”,為何後來會指男性除妻子以外的配偶呢,這其實也起源於西周。西周時期盛行政治聯姻,身份高的女子為妻,而她們身邊的侍女,往往也是陪嫁女,而她們就是媵妾。媵妾的地位比普通的妾要高,但依舊遠低於“妻”。後來,隨著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發展,妾逐漸分為“良妾”和“賤妾”。良妾通常就是指媵妾,而賤妾往往是透過人口買賣得來的。當然,不論是良妾還是賤妾,其地位都無法和正妻相比,她們更像是半妻半奴的存在。

而這森嚴的等級劃分,就是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們相處的規矩。妻是家裡的女主人,而所有的妾都要聽從妻的安排,不論她們有多麼受寵,她們都只是一種奴從關係,在名義上不能跟正妻相提並論。正妻之下,是身份較高一點的媵妾,她們往往是男主人妻子當初的侍女,或是有些身份的女子,她們的地位介於妻和普通的妾之間。而妾是家中除奴婢以外身份最為低微的女子,她們只能仰人鼻息,事事遵從女主人的安排,否則她們便有皮肉之苦甚至性命之危。

古代允許“一夫多妻”,家中女性眾多,她們是如何相處的?

在封建宗法等級制下,妾的地位是極低的,她們即使要爭寵,也是在妾之間進行,爭取成為丈夫除正妻以外最寵愛的女人,以求獲取地位。像影視節目當中,以妾的身份打敗正妻成功上位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

這種制度對於男女平等當然是一種阻礙,在這種制度下,女性的人權完全得不到保障,不僅是尊嚴,有時就連生命都掌握在丈夫和家裡正妻的手中。這與時代潮流是相悖的,正因為如此,民國和新中國才會不斷頒佈法律,取締一夫一妻多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