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小腿肚酸困,坐低坐或蹲位起立困難,診治過程,看看吧!

今天遇到一位52歲男性患者,右小腿肚酸困,坐低坐(或蹲著)起立困難三年,經多方治療未獲療效。患者腰部酸困,蹲著起立時需要用於握住腳踝部才能起立。問診其每天早晨一點多醒來,四五點才能入睡;眼周發暗黑。治療時背部刮痧,身半以上出痧很多,腰部和小腿部位不見出痧。腳部外側酸困,大拇趾根部痛,有時走路腳部突然打軟。

治療取右側腎俞,膀胱俞,足三里,上巨虛,委中,承山,解溪,公孫,復溜穴,天樞毫針刺。治療三十分鐘後,症狀大為減輕,患者很滿意。

分析:患者上半身有痧,下半身無痧,夜間一點多醒來,肝血不能灌注於肺經,導致氣血的輸布障礙。足不勝任,是胃經氣血虛,腿得血而能伸屈自如,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出現行走突然腿軟的情況。根據國外激痛點學說,足踝,足趾的伸屈障礙和脛骨前肌,脛骨間肌,腓長伸肌,腓短伸肌的激痛點有關;小腿後部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激痛點可以造成直立困難,甚至骶髂關節和下腰部位的痛疼。

針刺腎俞、膀胱俞、委中、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其中承山穴,委中穴是比目魚肌的激痛點所在;足三里,上巨虛,解溪是胃經穴位,也是脛骨前肌的激痛點所在;公孫穴是脾經穴位,可以旺盛氣血;復溜是腎經要穴,可以使氣血重新灌注,使下肢小腿血液迴圈改善的目的;此外在腓骨長、短肌肌腹的激痛點進行針刺,調整足部的運動;腹部天樞穴是大腸經募穴,是人體腹部氣街的關鍵穴位,又是天氣樞轉的樞紐,可以溝通肝和大腸。

綜合以上分析,對該患者腎經、膀胱經,胃經、脾經進行調整,達到補腎、補益脾胃之氣,舒筋活絡,引氣血下行的目的。所以效果良好!

右小腿肚酸困,坐低坐或蹲位起立困難,診治過程,看看吧!

右小腿肚酸困,坐低坐或蹲位起立困難,診治過程,看看吧!

蘭考秦興中醫院痛疼科梁愛紅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