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曹老師

星兒之家創始人,自閉症康復培訓講師。三年時間內組織公益家長培訓100餘場,同時負責多家機構的老師培訓工作。

這個圈兒,那些事兒

自閉症康復師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曹老師,立志要減肥的曹。

每次我都是站在各位家長的角度去聊一些事情,因為從業這些年是真的愛這些孩子,也是真的心疼這些家長。但今天我要站在一個自閉症康復師的角度,跟各位聊一聊你們自認為了解,但實際上並不瞭解的特教隊伍。雖然我經常罵老師。。。。。

與其說是特教老師,不如更精準的說是自閉症康復師。2017年的資料表明中國從事自閉症康復的老師不足2萬人,但是中國有1000多萬的自閉症患者,其中0-6歲的自閉症人數在200萬左右。

老師和孩子的配比率為1:100。

隨著自閉症這幾年在國內炒的越來越火,自閉症的康復機構也以幾何倍數數增長。機構執行最擔心的的兩大要素:老師和生源。隨著機構的增多,自閉症康復師越發的緊缺,但正是因為緊缺,造成了這個行業的混亂。這幾年在某些高校有了自閉症康復專業,但也是屈指可數。之前大學根本沒有相關專業,這導致了自閉症康復師的基礎太弱。

一些數機構急功近利,為了達到快速斂財的目的,隨便從社會中招聘“閒散人員”快速拉成教室隊伍。這些“閒散人員”裡面有幼師,小學教師等還好,但剛畢業的其他各種專業的大學生、個體戶、私企人員、賣保險的、賣機票的、多年不工作的全職主婦等等,就實在過分。而且即使是學習特教專業的,也可能學的並不好,而且非常缺乏實操經驗,幾乎和白紙沒什麼分別。

雖然我常罵老師,但是。這些真不能全怪老師!

他們只是求一份職業而已,只是為了能養家謀生而已。各位也無需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這些老師,你們怎麼不把自閉症康復當做事業呢?

你能將你現在所做的工作當成事業麼?

你以為誰都是曹老師麼(不贊同的忽視這句話)現在能待在機構,忍受高強度低薪水以及惡劣的工作環境的老師,都該值得尊敬。

作為自閉症康復師的薪水有多低?

除了一些有雄厚資金和支援的機構,普通的且大多數的機構給老師發的工資在2000到5000左右,大多數集中在3000上下(資料主要來源於二三線城市)。一日三餐吃飯30塊錢已經在當下很普通了,一個月就是1000塊錢,再加上平時聚個會唱個歌,別的不說作為女生一個月的姨媽巾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別說逛街買衣服化妝品或者再時不時隨個分子錢了。這個行業的人員流動性非常高,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薪資待遇。我當年在北京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個月平均工資1800到2500左右,幸虧我不抽菸不泡妞,聽說現在有些機構待遇豐厚,但畢竟是少數。

再來聊聊一直被大家也是被我所詬病的專業。

如果我說不怪老師你們可能不信,但仔細想想真不怪老師。相對我這種培訓家長的,更多的機構是老師給學生上課,並且一般上來說上個訓的和上集體課的老師分開。我幫大家剖析這種模式對於老師專業性的影響:

1、重量而不是重質

大多數老師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組成是由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基本工資大多在1500到2500左右,績效工資是來看老師每天上的課的數量。比如我一天上八節課,一節課提8塊錢。如果一天超過規定的數量,提成加倍或者單算提成。比如機構每天要求每個老師每天必須上的個訓課是8節,這位老師願意晚上加課(很多機構都有加課),那麼加課的費用一般雙倍,或者有的機構會跟老師分成,絕大部分是機構大頭老師小頭。

各位試想一下這個老師像什麼?

機器,人肉機器。作為一個機器的特點就是流水線工作,老師根本沒心思想每個孩子的特點,短板或者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專案。配對,指認,命名卡片,應答,眼神,模仿,指令再加一些學業內容和其他桌面專案構成一節課(大多數為30分鐘)這樣如何有專業性呢?又怎麼可能有專業性呢?

2、集體課老師內心不平衡

剛才說了,一般集體課和個訓課老師是分開的。那麼工資也是分開的,集體課老師比個訓課老師要拿的工資少得多。

這就造成了大多數老師重個訓而輕集體的意識,或者很多家長和老師就把集體課當做休息的時間。

但實際上集體課要比個訓課難上的多,集體課對於老師的要求更高。老師不光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能力和短板,專案的設計也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同時還要肩負著教給家長輔助和強化技巧的工作。

但實際上很多機構的集體課是孩子水平參差不齊,家長能力極其薄弱,集體課老師專業能力更弱(因為用不著),集體課真的變成了玩兒課,以孩子放鬆為主。集體課的內容也多為幾個遊戲串聯起來,而且玩的主體多為家長而不是孩子。集體課本該是孩子個訓所掌握能力的泛化和延伸,但因為制度的問題,集體課沒有發揮該有的價值,集體課老師的能力自然也無法提高。

3、分開教學導致的兩極分化

還是個訓和集體分開教學分開發工資造成的問題,機構會將能力強的老師都派到個訓組,因為利潤大。

而將新老師和能力弱的老師派到集體課中,這種兩極分化造成了個訓老師缺乏靈活性和不知道如何泛化,集體老師缺乏理論的掌握和實操的經驗。兩組老師的專業性全部受到侷限。

接下來就是環境,一般新入職的老師都會被派去跟著一個老教師去學習。一個對於理論絲毫不懂的老師直接去看實操造成的結果就是隻能學個皮毛。

這對於很多老師之後的實操顯得刻板枯燥有很大影響,而且大家要知道那些“老教師”也是這樣過來的,有句歇後語叫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

最重要的一點是機構內部的老師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實操培訓,國內的現狀導致國內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自閉症專業老師。所以不管之前從事過什麼職業這並不可恥,因為經過專業的培訓我們依然能夠幫助孩子的家長成長進步。可惜,大部分機構都不注重老師專業上的提升,只是一味的讓老師上更多的課,以賺取更多的利潤。作為一個每天被壓榨的幾乎沒什麼喘息時間的老師,可能真的沒精力也沒心思再去自學了。

從事自閉症康復的老師多為女性,女性天生心思細膩,與生俱來的有母性光環。我見到的大部分老師都很喜歡這幫孩子,毫不誇張的說,在一些託管機構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超過了孩子的父母。

在某託管機構(給你個眼神懂什麼叫託管機構吧)一個孩子不慎走失了,機構老師著急的趕緊報警,發動老師出去找並馬上給家長打電話。

電話那頭:別找了,我們直接談賠償的事兒吧。

最後孩子在大家的協助下找到了,父母一臉不耐煩:找回來幹嘛,累贅。

再講一個例子,一些託管機構家長需要一週或者兩週去接一次,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到了時間不去接孩子。沒辦法,結構的老師只能留下來免費加班陪伴孩子,還有的老師會把孩子接回家裡。

我說這些的意思不是在指責家長,只是想表達很多老師其實是很關愛這些孩子的。但,就像我去機構跟老師培訓時候所說,愛並不能幫助到這些孩子,專業才行。單有愛心更適合去當一個志願者。

自閉症康復師長期處於沉悶高壓的環境之中,我去培訓的時候,私下有很多老師跟我聊著天就哭了。有的是因為家長的不理解,有的是因為機構管理層的苛刻,有的是因為沉悶高壓的環境導致的焦慮,還有大部分老師覺得自己並沒有能力幫助這群孩子,內心時常受到譴責和感到不安。

人心都是肉長的,也希望各位機構的老大,管理層,還有各位家長能理解這些老師。拋開專業先暫且不談,他們真的是在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

也期望國內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越來越健全,行業准入和管理體制更完善。更希望各位家長能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理論和實操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逼迫機構不斷的自我成長和學習,只有真的牽扯到了機構的實際利益,老大們才願意投入資金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都是一群小白的話,這個行業想要蛻變,估計還要很久。

最後跟我同行的戰友們道一句珍重,道一句堅持。

雖然曹老師嘴賤常當面或者背後說大家的不是,但也是希望我們真的能盡己所能幫助一個個的孩子和家庭。也能配得起一個個的孩子從嘴裡喊出的:老師好。

曹老師有話說,曹老師會一直有話說。希望大家關注自閉症群體,關注自閉症公益事業,關注我,謝謝。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星兒之家”(ID:zbzjzlm),授權釋出。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為什麼機構總是留不住人?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自閉症康復師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

恩啟社群APP

”-孤獨症行業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