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皇帝的大械鬥!連婦女也彪悍參加!

福建文風頗優,但無奈“武途更盛”,這當中,“漳、泉二府”又在其他府郡之上。發出這一沉痛感慨的,正是清代的雍正皇帝。

震驚皇帝的大械鬥!連婦女也彪悍參加!

明清的福建閩南地區,尤多宗族械鬥,它或因爭土地、水利而起,或因宗教信仰引發。一場械鬥短則數天,長則雙方成為世仇,老死不相往來。更彪悍的是,械鬥中還有婦女和職業鬥徒加入。

連續不斷的械鬥,往往釀成生計荒廢、旁人無辜遭殃等慘劇。而這些,也使得宗族摩擦逐漸上升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引發清政府的注意。

震驚皇帝的大械鬥!連婦女也彪悍參加!

械鬥短則數天長達幾世

福建百姓為何好鬥?這與當時福建的地形地貌有很大關係。福建山多地少人稠,在農業時代若想要相對安穩地生存,就必須佔有足夠多的優質資源。而肥沃的土地本來就有限,宗族之間必然是寸土必爭。

和土地緊密相關的,還有水利等灌溉資源。沿海有“十案械鬥八案水利”的說法,足見水利是械鬥中的重要因素。以光緒末年福州長樂玉田、東渡的械鬥為例,它便是因爭水引起。當時兩鄉的居民前後械鬥達4年,一度動用洋槍。期間,大小仗共鬥了百餘次,死傷19人。

農業資源外,碼頭、港灣也是沿海地區靠海吃飯的百姓的必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此外還有一部分宗族械鬥與宗教信仰有關,並且可能造成更持久的破壞。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就是清代康熙年間,泉州地區的“東西佛械鬥”,據說它由施琅和富鴻基兩個家族挑起。

至於械鬥的原因也非常簡單,清代吳增曾在他的詩裡談過:“東佛去取火,西佛去接香……最怕相逢狹路旁,狹路相逢不相讓……”無非是與封建迷信的瑣事相關。不過這場起因簡單的械鬥破壞力驚人,一度將泉州市區、市郊、晉江、南安、惠安各鄉捲入,並持續百餘年之久。一直到清代咸豐年間,地方官還在為此事頭疼。

連婦女也欣然加入械鬥

在宗法觀念極強的閩南地區,宗族以集體的形象出現,幫助個體應對各種大小事務。自然而然,個體對宗族的歸屬感也非常強烈。一旦宗族之間發生械鬥,個體自然義不容辭,一般都會積極加入。

不過在其他地區,婦女一般很少摻和到械鬥裡,而閩南的婦女則是一個特別的例外。一旦有衝突發生,她們會回家招呼男人,一點也不擔心丈夫的死活。清代福建官員張集馨曾如是描述,“凡出鬥者,妻孥喜笑相送,不望生還”。能笑得出來,簡直是把送命的事當做尋常事來辦了。更彪悍的是,部分婦女甚至會直接掄起鋤頭參戰。

械鬥中,基本上雙方都殺紅了眼,大多不暇考慮後果。清代知名學者趙翼曾提到,“閩中漳泉風俗好名尚氣”,“當其鬥時,雖為翁婿、甥舅不相顧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即便是女婿、丈人的關係,只要是各為其主,械鬥中根本沒法顧及,只能先打再說。

將親戚捲入械鬥兩方,這對儒家的長幼倫常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職業鬥徒的加入,對社會造成的破壞就更大了。由於械鬥中需要大量人手,清朝末年,一些不務正業的無賴少年就成了職業鬥徒。當時漳浦縣甚至有所謂的“浪子班”,專在各種械鬥中尋找工作機會。

好鬥之風震動雍正皇帝

械鬥最直接的破壞,便是造成人員的死傷。從地方誌記載看來,死傷數十乃至上百都是常事。為了立威,械鬥雙方大多手段殘忍。道光年間的史學家姚瑩,曾描述過死者的慘狀,謂之“剖腹刳腸”。正是把人的腸子都剔出來了,非常殘忍。

當然,械鬥還會連累婦女兒童,甚至令無辜的路人也跟著遭殃。惠安張、吳械鬥時,補鍋的匠人張氏就被吳姓族人莫名捉住,活活殺死。

人員死傷以外,械鬥對當地的生產力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為置對方於死地,械鬥一方絕不滿足於簡單的廝殺,他們還會想盡辦法破壞相關的農業設施,如搶盜牛羊、砍伐果木等。而這些破壞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幾年的資產,事後得經過數年才能恢復。

面對閩南這種“好勇鬥狠”的風尚,遠在北京城的雍正帝也坐不住了。雍正十二年,他正式頒佈訓誡漳泉械鬥的諭旨。在讚揚了泉州、漳州的人才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後,皇帝話鋒一轉,稱兩地“獨有風俗強悍一節,為天下共知,亦天下所共鄙”,沉痛溢於言表。

一直到百餘年後的咸豐年間,咸豐帝在召見福建官員張集馨時,還不忘詳細詢問閩南漳、泉地區的械鬥情形,足見其好鬥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