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話安史之一——變革之痛:均田制與府兵制的末路

唐朝沿用了均田制,不過唐朝人口暴增之後,土地根本不夠分,而唐朝又規定了一定條件下(比如遷徙)可以買賣土地,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地主豪強透過各種方式兼併土地,朝廷能夠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少,已無田可授給普通百姓,這部分百姓流... [ 檢視更多... ]

萬事開頭難,衛鞅巧木立信

對於衛鞅的這一行為,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商鞅詩中讚揚說,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衛鞅,衛鞅能令政必行,驚喜木立信後,衛鞅總算是打開了新法的局面,鼓勵老秦人勇奪軍功,多生產糧食,換取爵位,凡有爵位者,奴隸可轉為平民,平民可晉升... [ 檢視更多... ]

古代通緝令上畫的人像太過非主流,這樣也能抓住犯人?厲害了!

官府張貼通緝文書,就和現在的通緝令一樣,面向全國範圍內抓捕逃犯,官府一般在海捕文書上寫有逃犯的名字、年齡、籍貫以及抽象的畫像,這讓很多人都瞭解了犯人的大致情況,在春秋時期,楚平王為了追殺伍子胥,就命人制作了他的畫像,在全國各地張貼,並且懸賞... [ 檢視更多... ]

清朝一名將曾是劫富濟貧的大盜,把妻子賣給財主,當官後立馬贖回

就有一次,羅思舉帶著自己家裡其他弟弟去流浪,迫於生活的無奈,他再次走上了去偷盜這條路,直接被官府給抓了個正著,又因為是慣犯,所以縣官也根本顧不得那麼多,直接就讓人狠狠的打了一頓,都以為他被打死了,所以就扔到野外去,路過了一個好心人被救了起來... [ 檢視更多...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