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稻鴨共作效益倍增

商城縣:稻鴨共作效益倍增

7月16日,天氣炎熱,商城縣河鳳橋鄉欄杆橋村碧水藍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稻鴨共作”示範基地秧苗長勢良好,成群的鴨苗在稻田裡追逐嬉戲,嘎嘎嘎叫,一派和諧共生的場景。

“俗話說,鴨子下田,不缺油和鹽。鴨子吃蟲、吃草,省去了人工除草施肥的工錢,鴨糞又可以充當天然的肥料,而且這樣的稻穀價格也比常規的高。”合作社負責人李英軍在稻鴨共作高標準示範基地裡一邊餵鴨一邊介紹說,“今年我們合作社稻鴨共作共1000餘畝,高標準示範田100餘畝。”

據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鬍敬東介紹,稻鴨共作中的鴨和稻兩者是互為依賴的迴圈統一體,標準化的稻鴨共作技術,就是透過建設圍網等防逃設施,在單位面積(通常10畝為一個稻鴨共作單元)放養適度規模的稻田鴨(通常為180-200只),以鴨為水稻提供多項田間作業,同時生產出優質稻米和優質鴨肉兩種無公害乃至有機食品,從而開創了水稻、水禽可持續的綠色迴圈農業發展新途徑。

“經核算,以目前的市場價格,稻鴨共作以每畝稻穀產量400公斤、麻鴨出欄18只計算,每畝除去成本的淨利潤為1500元以上,是常規水稻種植方式淨利潤的4倍。同時,每畝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的投入100元以上。”胡敬東介紹說。

據瞭解,該縣已將稻鴨共作高標準示範田建設專案納入財政獎補範圍,並將稻鴨共作和綠色防控示範區、農業物聯網建設結合起來,統籌推進該縣綠色農業發展。2021年該縣按照《商城縣稻鴨共作生產技術規程》高標準打造的稻鴨共作示範基地共3萬畝,這些高標準示範田淨利潤在4500萬元左右。

“稻鴨共作的稻穀是晚粳稻,十月底才開始收割,晝夜溫差大,米非常香,很好吃,鴨子也是做商城老鴨湯的原料,米和鴨子都不愁賣。”李英軍微笑著說。

“我們透過電商平臺將鴨田稻米銷往全國各地,用品牌帶動‘稻田鴨’和‘鴨田稻’產業發展,商城縣的‘鴨田稻’和‘稻田鴨’已經成為商城特色產業發展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商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本樂介紹說。(商城縣委宣傳部 曹良剛供稿)

商城縣:稻鴨共作效益倍增

商城縣:稻鴨共作效益倍增